历史回眸 中医药始祖炎帝神农 一生做...

中医药始祖炎帝神农 一生做了哪些重要的事?

450
神农即炎帝,他不仅为政是帝王之圣贤,开创了农业、饮食文化,中医和中药也是他所奠基。图为神农氏像,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据史书记载,中医最早起源于神农尝百草。神农即“炎帝”,他不仅为政是帝王之圣贤,还开创了农业、饮食文化,中医和中药也是他所奠基。

一、非凡胎俗子

神农即炎帝,他不仅为政是帝王之圣贤,开创了农业、饮食文化,中医和中药也是他所奠基。图为神农氏像,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神农姓姜。母亲是有乔氏的女儿,叫任姒,又名女登,是少典的妃子。女登游华阳时,在常羊山见到神龙头,有感而孕,生下神农。

神农人身牛头,龙颜大唇,出生时,三个时辰就能说话,五天就能走路,七天就长出牙齿。三岁就懂得农田播种等事。

神农有圣人之德。按五行,是以“火”德为王,故称“炎帝”,国都设在陈。神农因出生在烈山,又称“烈山氏”,也称“魁隗氏”,也叫农皇。

二、开启中华文明

上古时的人,主要靠野草、野果、渔猎为食,但食物供给不足,也经常出现疹病或中毒现象。

为了解决有毒野食的危害,神农发明了农具,教民犁地耕田,播种五谷,教他们如何鉴别土地的干湿度、肥沃度、松软和坚硬度,从而优选土壤,以播种五谷。

为了避免生食对肠胃和身体的伤害,神农教人煎煮食物,使人们从此摆脱了饥饿的威胁。

《周书》记载:“神农时期,天降落谷粟,神农于是耕地播种五谷;制作陶器和斧头,制造耕具耒耜来犁地,打造农具锄耨来除草,这样,人民就能收获五谷来补给食粮,并储存百果来充饥。”

神农认为:要顺天时,应地利,唯有厚待于民。民是国之本,民以食为天。农田种不好,食物就不足;人民心不正,做事就不专。如果人民有技艺,又有教养,饮食又能节制。这样,国民再多,也不会乱政典。

神农还制作五弦琴,削桐为琴,纠丝为弦,以通天地之德,以合神人之和。并创作音乐《下谋》(或称《扶持》),教化百姓,感恩天地之德。

神农以伏羲“八卦”为基础推演出《连山易》,揭示天道运行规律⋯⋯

神农引领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文明,人民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天下百姓称其皇为“神农”。《礼含文嘉》称赞神农:神者,厚徳可信也。农者,浓也。徳信浓厚若神,故名神农。

《周书》记载:“神农时期,天降落谷粟,神农于是耕地播种五谷;制作陶器和斧头,制造耕具耒耜来犁地,打造农具锄耨来除草,这样,人民就能收获五谷来补给食粮,并储存百果来充饥。”

神农认为:要顺天时,应地利,唯有厚待于民。民是国之本,民以食为天。农田种不好,食物就不足;人民心不正,做事就不专。如果人民有技艺,又有教养,饮食又能节制。这样,国民再多,也不会乱政典。

神农还制作五弦琴,削桐为琴,纠丝为弦,以通天地之德,以合神人之和。并创作音乐《下谋》(或称《扶持》),教化百姓,感恩天地之德。

神农以伏羲“八卦”为基础推演出《连山易》,揭示天道运行规律⋯⋯

神农引领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文明,人民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天下百姓称其皇为“神农”。《礼含文嘉》称赞神农:神者,厚徳可信也。农者,浓也。徳信浓厚若神,故名神农。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

神农通过品尝百草性味,观察颜色,考究草木的平、毒、燥、寒、恶的药性,把药物按君、臣、佐、使来归类。又根据养命、养性和治病分为上药、中药和下药三类。把疾病归纳出四百类,药物归纳出三百六十五种。

三百六十五种药物,正符合地球围绕太阳一轮的周天数。后世人把其承传下来整理成书,叫《神农本草经》。又作为论述草药方剂的书,为后人治疗疾病所用。

《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并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

神农为了让天下人都能受益,让僦贷季(岐伯的祖师)梳理诊色和诊脉的方法,以此精确诊断病况,从而能准确用药,使人民能以此来解除疾苦,学会养生。

从此,神农开启了中医之源。

五、以德治国 厚待于民

神农靠德行治国,厚待于民,无制令而民顺从,有威严而不杀,法简约而不烦。他为政时民俗朴实、厚重、正直,民不忿争而财足,天下归心。

当时,有诸侯夙沙氏叛乱,神农没有去征伐,而是认为自己德行不够所致,于是就隐退而继续修德。夙沙的人民反对夙沙王叛乱,纷纷倒戈,反击夙沙王,仍就归顺炎帝神农。神农共传位八代子孙,在位一百二十年。

当然,神农尝百草,能把三百多种草药精准的分门别类,一个平常之人是做不到的,这其中蕴含着神奇神迹,就是说,神农是用他超凡的能力和无私的巨大承受开启了中医之源。

后来,黄帝和岐伯在《黄帝内经》中阐述了中医的玄奥医理,这样,中医的精髓就基本确立。

五千年来,中医的玄妙不时露真容,神医神迹、秘方奇药、望诊、色诊、脉诊、针灸等等都有经典案例,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文献:《命厯序注》、《帝王世纪》、宋·罗泌《路史》、唐·马总《意林》、《淮南子》、《周书》、《三坟》、宋·郑樵《通志》、《周易·系辞下》、《拾遗记》、《论衡·感虚》、《神农本草经》、《中华历史正述》

文/陆修文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苏珊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