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 中国农历节小故事,给娃讲讲...

中国农历节小故事,给娃讲讲吧

428
中国农历节的故事 (图片:PXHERE)

01 熬夜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大怪兽,形貌狰狞、生性凶残,尤其喜欢吃人,人们都很害怕这种叫年的怪兽,简直是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蹿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天视为生死关口——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赶回家,提前做好晚饭,然后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栓牢,把宅院所有的门窗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除此以外,人们还在吃饭前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大家谁也不敢睡觉,挤在一起聊天壮胆,慢慢地,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夜守岁的习惯。

 

 

 

02  放鞭炮,穿红衣

 

 

过年放鞭炮,穿红衣的习俗,也和年兽有关。

每到年兽下山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关闭门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可是,有一次,又到了年兽下山的日期,有两个小孩特别淘气,不听妈妈的叮嘱,偷偷跑到街上去玩,他们又蹦又跳,还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这时,饥肠辘辘的年兽正好走了过来,看到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孩,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年兽正要扑上去吃掉,突然看到小孩手里有样长长的东西,一边冒着白白的浓烟,一边噼里啪啦地怪叫。年兽以为这是人类新发明的、专门对付它的神秘武器,吓得转身就跑。

年兽正跑着,忽然看到有户人家正在关窗户,站在窗前的女子穿着一件崭新的红衣服,特别鲜艳,年兽一看到这种鲜艳的红色,眼睛立刻像着了火一样痛,于是顾不得吃东西,嗷嗷叫着逃回深山去了。

从此以后,人们知道年兽害怕鞭炮声和红衣服,于是每到年关,家家户户都穿红衣,放鞭炮。

 

03 倒贴的福字

倒贴的福字 (图片:维基百科)

过年的时候,福字之所以要倒贴,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过年前夕,恭亲王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谁知,有个家丁不识字,竟将“福”字头朝下贴在了门上。

恭亲王福晋看了十分气恼,就想鞭罚家丁。恭亲王府的大管家是个善良又能言善辩的人,连忙跪下来替家丁求情:“禀告福晋,奴才听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这是喜庆的前兆啊!”

恭亲王福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如果吉祥的话说一千遍,金银财宝就能增加一万贯。都说奴才没学问,没想到他还有这招式呢!”于是一高兴,嘉奖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

这可真是因祸得福!

04 包饺子

包饺子 (图片:PEXELS)

 

饺子是北方过年期间餐桌上必有的一道美食。相传,饺子又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张仲景不但医术高超,而且特别善良,经常免费给穷人看病。有一年冬至,天寒地冻,伤寒流行,许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特别心疼,就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吃。病人吃了张仲景赠送的娇耳,耳朵上的冻疮很快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救人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免费给人看病的善举。

 

05 煮汤圆

汤圆 (图片:Pixabay)

 

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有些地区则吃汤圆。关于汤圆,也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有个神仙叫吕洞宾,喜欢到人间游玩。有一年,吕洞宾化成一个卖汤圆的老头儿,挑着一担汤圆到西湖边叫卖。有个小男孩看到了,嚷着要吃汤圆,爸爸就给它买了一颗。没想到,那汤圆特别神奇,不等小男孩咀嚼,就一骨碌滑到小男孩的肚子里去了。

更奇怪的是,小男孩吃了汤圆以后,三天三夜不吃东西。爸爸急得要命,急忙抱着孩子去找卖汤圆的老头儿。

吕洞宾见了哈哈一笑,不慌不忙地把小男孩抱上断桥,然后突然猛不防抓住小男孩的双脚倒拎起来,喝起:“出来!”那三天前吞进去的汤团,竟整个儿从小男孩的嘴巴里吐了出来。汤团落在断桥上,咕碌碌滚到西湖里去了。

说来也巧,断桥下生活着一条小白蛇,正好看到了从断桥上滚下来的汤圆,便顺势张开嘴,“咕嘟”吞进肚皮里去了。

这条小白蛇吃了汤圆之后,不久竟然化成了人形,给自己取名叫白素贞。原来,她吃掉的那颗汤圆,是吕洞宾的一粒仙丹。

而那个小男孩,就是许仙。据说,他长大后和白素贞还成亲了呢。

 

06 打年糕

做年糕 (图片:维基百科)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在申地修筑了著名的阖闾城。城池修好后,伍子胥对心腹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国家遭遇大难,百姓流离失所,没有饭吃,你就在城门下向下挖几米深的土,就能看到我埋在那里的食物。”

不久,伍子胥被人害死,越国趁机攻打吴国,连年的战争使申地的百姓备受苦难,房子被烧毁,地也没法种,饿死了许多人。在这危难时期,伍子胥的心腹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悄悄向城门下面挖去——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食物,终于度过了难关。

这种食物就是后来的年糕。以后,人们在腊月里,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同时也象征“年年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07 压岁钱

压岁钱 (图片:维基百科)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出来捉弄小孩。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就吓得哭起来,然后是发高烧,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异常珍贵,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祟来了,变出一股冷风吹灭灯火,然后用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放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08 元宵姑娘

元宵灯会 (图片:Pixabay)

 

汉武帝时期,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善良又风趣。有一年正月,东方朔正在御花园欣赏梅花,突然发现有个宫女在一棵梅花后面掩面哭泣。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自从进宫后就再也没见过家里的亲人,特别想念父母。东方朔见元宵哭得可怜,就决定帮帮她。

东方朔会占卜,于是跑到汉武帝那儿说:“本月十六玉帝将令火神君将火灾给长安百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元宵姑娘做汤圆最好吃,为什么不让她做一些供奉给火神君呢?另外,再让全城的臣民家家户户挂灯笼、点鞭炮、放烟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再通知城外的百姓,十五晚上全都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长安城到处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非常热闹。宫女元宵的父母也进城观灯,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花。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俗,因此过年习俗也就有所不同,背后的故事也就各不一样。本篇只是分享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传承。

 

来源:英国养娃那些事

责任编辑:陈雪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