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有其母必有其子” 贤相名...

“有其母必有其子” 贤相名臣身后的贤母

753
母亲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导子女修身重德,才是为子女的长远考虑,才能使其无怨无悔的立于天地间(图片来源:清代画作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希望之声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古代,明理贤慧的好母亲很多,她们都非常注重对子女品德的培养,留下的故事也很感人,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都广为人知,启悟和教诲着后代为人母亲者,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下面我们就来讲几个贤母教子,清廉为官的故事。

田母拒金

战国时期,田稷任齐国宰相,他兢兢业业,办事公正。一次,其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几番推辞后,碍于情面还是收下了。然后田稷将它拿回家,原封不动的献给了母亲。田母面露怒容,说道:“你为相三年,俸禄从没有这么多,难道是掠取民财、收受贿赂得来的?”田稷低下了头,以实情相告。

田母严肃的说:“我听说士人严于修己、洁身自爱,不取苟得之物;坦荡磊落,不做诈伪之事。不义之事不存于心,不仁之财不入于家。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就应处处做表率。而你却接受下属的贿赂,这是上欺瞒国君,下有负于百姓,实在让我痛心啊!速将金子退回,请朝廷发落吧!”田稷听了母亲的话,羞愧万分,先将百金如数退还,又立即到朝廷坦陈过错,请求罢相。

齐宣王听后,对田母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他对群臣说:“有贤母必有良臣!相母之贤如此,何愁我齐国吏治不清。赦免相国无罪。”并诏令天下学习田母廉洁清正、教子有方的高尚品德。田稷更加严以自律,后来成为齐国的一代贤相。

齐宣王听后,对田稷母亲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他对群臣说:“有贤母必有良臣!”(图片来源: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画作局部)

崔母教子忠清

崔玄晖是唐朝人,官任员外郎之职时,他的母亲卢氏曾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我曾听见人讲,子孙做官,若说他生活清贫,这是好官;如果是财物充盈余裕,奢侈享受,这是坏官。我以为这个观点很正确。我看见许多做官的亲戚,用很多钱财侍奉双亲,而双亲竟然不问那些钱财从哪里来。如果它是来自薪水俸禄,那就很好;否则,这跟强盗有什么差别呢?纵使没有大罪,难道内心会没有愧疚吗?你如今坐食俸禄,如果不能为国尽忠、清廉为政的话,何以对得起天地覆载之恩? ”

崔玄晖奉母训,即以清廉自励,尽忠爱民,做官以清白名于世。

清清白白、端端正正的做人,尽职尽责、克勤克俭的做官,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时时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刻刻要惕励自己的道德操守。教导子女修身重德,才是为子女的长远考虑,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和负责,才能使其无怨无悔的立于天地间。

礼贤街的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庐江浔阳人。其父亲早逝,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清苦。母亲靠纺纱织布赚取微薄酬劳供他读书。

陶侃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人。陶侃年轻时,有一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什么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喂饱了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陶母的所为,还留下了“截发留宾”的成语故事。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你是县府的官吏,却拿公家的东西回来孝敬我,你以为我会高兴吗?唉!你这么做,只会增加我的忧虑啊!”

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陶侃从县吏一直做到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始终以清廉守洁、能干尽责而被人称赞。

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图片来源: 明代画作局部)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刻己待人,深明大义的风范,就在长沙市城南沙河街北段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祠,并把祠堂所在的街道称之为“礼贤街”。

如今礼贤街的名字已经改成沙河街,尽管巷子里还有大理石碑文,记载着礼贤街的历史传说,墙壁上仍然刻着“礼”“贤”两个大字,然而故事的真正寓意还有几人记在心里?

文章来源:明慧广播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责任编辑:李帅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