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下世来的心愿,就是跟着神瑛侍者下世,来还甘露债的,她还完了那些眼泪,也就完成了心愿。那她自然就没有再留在世间的必要了。
在《红楼梦》一开篇,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在贾府似乎是一个很确凿的公认的事体。譬如,有一回,王熙凤给黛玉送了几盒贡茶,就当着众人开玩笑,说,你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做儿媳妇?把黛玉闹得面红耳赤。
而贵妃省亲后,宝玉和姊妹们入住大观园,这之后的形势就有微妙的变动。前头我们说过了,端午时宫中送来贵妃的赏赐,唯独给宝玉和宝钗的礼品是一样的,而身份贵重的皇妃作为家族阖府最为看重的那个人,她在此透露出了明显的心愿——赞同金玉之缘。而在下一回,贾府去清虚观打醮,道观的老道士也跑来给宝玉说媒,被贾母当场回绝了,说算命的说过了,这孩子要晚几年成亲,不能过早有婚约。
这里我们看得出来,宝玉的婚事其实是有派系之别的,贾母和凤姐是赞成木石前缘的;而王夫人和贾妃母女,更加看好薛宝钗。说起来,贾母的审美里,她喜欢王熙凤、黛玉和晴雯这一类的女孩子,才貌出众,伶牙俐齿,谈吐间趣味横生。她对自己的儿媳妇王夫人的评价是,可怜跟个木头人似的,公婆面前也不讨好。那王夫人这样一个不风趣讨喜的人,她的审美自然是另一路。宝钗在人中的性格是什么?用王熙凤的评价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很知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这种性格在王夫人眼里,是很能够劝导宝玉的。
说回黛玉,在红楼梦的开篇,黛玉来到贾府,被仆妇领着去拜见长辈,她的两位亲舅舅,贾赦和贾政,都没有出来见她。贾政自然是公务在身;贾赦呢,明明在家,却不出来见她,托辞说,姑娘的母亲——也就是他的亲妹妹刚刚过世,这时候见到姑娘,彼此都又要伤心哭一场,所以不见了。而这两个舅舅的夫人的为人,也都不是什么可以亲近和依靠的人。说起来,贾府里只有一个外婆贾母,是这个孤女能依靠得上的人。
然而贾母的生活实在是太丰富了,后来宝钗的堂妹宝琴进京来探亲,贾母对这几个女孩都喜欢得不得了,还探听宝琴有没有许配人家,后来知道宝琴早已许配一位翰林之子,十分叹息。凤姐就上前凑趣说,很是遗憾,要是没许配人家,我们这里有现成的。她完全忘记了以前曾经对黛玉说,你吃了我们家的茶,要给我们家做媳妇的。要说炎凉,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炎凉。
当然,我们可以有另一种解读,无论是贾母推托宝玉要晚娶,还是说她对宝琴这个已有婚约的女孩的青睐,都可以解读为她是不认可金玉良缘一说的,她青睐一个薛家新来的女孩儿,就是表示她并没有钟意一直在她眼前的宝钗。可是,她有她的无奈,她生活里的不顺心不如意太多太多了,黛玉的终身归属只是其中一桩,满是无奈里她对这两个玉的婚事,就是一个拖字。这种境遇里,黛玉的心境,就是她在葬花词里所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到后来,林黛玉因为在人前说话,不留神说出禁书《西厢记》里头的句子,被宝钗听出来了,宝钗并不曾声张,却在人后把黛玉叫住,告诫她不可以偏了女孩子的守德本分。并坦白说了,这些书自己打小就读过了的,但并不因此而移情易性,认为闺中女子的本分,乃是贞静自守。对此,黛玉甚是惊讶和感激,用她自己的话说,原以为你是个藏奸的。就是说她一直以为宝钗的贤惠圆融,是人前的幌子,实质城府甚深,表里不一的。
至此,这两个女孩一释前嫌,义结金兰,黛玉还拜了薛姨妈为干妈,常常被薛姨妈接到身边住,相处格外亲厚。一个夜雨天,宝玉来看黛玉,问为什么她和宝钗突然亲近起来了。他不是直接问,用的还是西厢记里的唱辞——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是举案齐眉的典故,妻子孟光待丈夫恭敬,举起食案,捧到额前,恭敬地献给丈夫梁鸿。意思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全反过来了?你怎么和宝姐姐这么要好了?那黛玉就很欣赏他的问法,笑着说,嗯,书里的那句问得很好,你用在这里问我,问得也很好。你看,黛玉和宝玉是相同质地的人,可以共享读一本好书的乐趣。宝玉告辞时,正好宝钗差人给黛玉送了一包燕窝,宝玉还说着,我们家自己也有,我这就跟太太说去。
宝钗送燕窝给黛玉,叮嘱她每日里熬燕窝粥来吃,是想着能根治她的病,说你这说老又不老说小又不小,一个姑娘,一年有半年,春夏都这么病,也不像样。在这个章回里,黛玉对宝玉说了一句很惊心的话——我近来连眼泪都少了。这其实是说,哭得没有泪了,甘露债还得差不多了,要还完了。黛玉她在人世间不会逗留很久了。
而这里,贾府的败相已经处处显露了。王夫人要为凤姐找一根上好的人参做药引子,从库房里只找出许多参须,后来翻出来的成形的人参,全是陈年旧物,一碰都散成灰了;专供给贾母吃的御田胭脂米,临时多加一个人,要多添一碗饭也没有了。这里你可以看出来,贾府已经开始败落了,日常供给已经拮据了。凤姐和她的夫君贾琏成天都在发愁钱,因为这个家的进项有限,而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完全入不敷出。因贾妃的缘故,宫里还有些太监老来敲诈,说是借,实际上是要,这又是不能不给的。以至于后来几百两银子都不能现拿出来,需要王熙凤拿金器去典当。
前头我们提过的,黛玉作为一个继承了遗产的孤女,她的钱去哪儿了呢?这些都是很尖锐的问题,犹如水面下的礁石,硌着木船底部,你看不见,又能感觉出这种尖锐的存在。
贾琏就像指着天上再掉一次馅饼那般感慨:如今再到那里发两三万的财就好了。这句突兀的话从何而起?最好的解释——是这两三万两是林黛玉的父亲留给女儿的遗产,被护送表妹奔丧往返的贾琏所代为持有。
红楼梦的时间线,是非常清晰的,写日常和事件都是按着春花秋月冬雪的节气来走的,贾琏护送林黛玉从扬州回到京里,凤姐看见丈夫,笑嘻嘻拜他,说恭喜国舅爷,贺喜国舅爷,紧接着便是造大观园,迎接皇妃省亲。所以,到后头,穷得几百两银子都要去典当东西,贾琏夫妇和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商量着,把老太太的私房库存偷出来卖和当,这光景离修大观园也没两年,如果按照这种内里紧张兮兮没有现金流的拮据程度,贾府是起不了那么一座连皇妃都叹息奢靡太过的园子的。我们只能理解为,那两三万对于贾府是一笔意外之财,被挪来急用了。
而黛玉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平日里不是不懂经济与生计的,她对宝钗曾说过,我在这里,一针一线,一根草都是他们的,也不敢再多添什么麻烦了。而宝钗呢,很聪明地以一句玩笑话转移了话题,说,你别发愁,再怎么缺也短不了你一份嫁妆。黛玉说人家跟你说心里话,你却打趣我。
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黛玉的丫鬟紫鹃,对宝玉说姑娘要回苏州了,自己也跟着去了,两句话直接把宝玉给唬死了。他呆若木鸡地走回到怡红院,呈痴傻状,嘴角流着口水,叫他掐他全无反应。贾母和凤姐袭人一干人等都慌了,袭人认为潇湘馆和紫鹃才是罪魁祸首,就来找紫鹃。黛玉一听说宝玉不行了,自己也晕过去了,被紫鹃救过来后便说,你索性拿一根绳子来勒死我算了。而紫鹃被袭人拽到怡红院,宝玉一见紫鹃就抱着不放,哭着喊着说要去就带我一起去。这是他在所有人面前,表达他对林黛玉的深情,非卿不可。然而,意味深长的是,这片深情被在场所有人集体忽视了,仿佛看不见宝玉是个青春期的多情少年郎,仿佛他还是个无知幼童。幼童对人的眷念,不足为奇。
这天,薛家母女在潇湘馆陪伴黛玉,薛姨妈就开玩笑说,要去求老太太,给林姑娘和宝玉配婚。这时候,紫鹃都不顾身份的僭越,急巴巴跑到薛姨妈跟前,紧张兮兮地道,姨太太是不是真的去?那就赶紧去做媒好不好?这里可见,黛玉她的境遇何其孤苦伶仃,她的婚事完全无着无落,以至于她的丫鬟,会冒冒失失求一个客居在贾府的亲戚,求她去为黛玉做主,给她做媒人。而就在前一回里,薛姨妈刚刚有过一次很成功的说媒经验,她将大房里邢夫人的侄女,也就是寄居迎春的紫菱洲里的邢岫烟,许配给了自家的侄子薛蝌。大概乘着这个兴头,她说要为黛玉去说媒。然而,直到前八十回结束,我们也没有看见过贾府长辈正经提及过宝玉和黛玉的婚姻大事。
黛玉应该是泪尽而亡,早夭于潇湘馆。我们要注意到:黛玉下世来的心愿,就是跟着神瑛侍者下世,来还甘露债的,她还完了那些眼泪,也就完成了心愿。那她自然就没有再留在世间的必要了。而她在贾府所经历的这一切,外婆的呵护,一干人等给予她的炎凉冷暖,说白了,都是一个相,世相的相。有这样的故事情节,才让她牵肠挂肚,忐忑难安,不能放心,她才还得了宝玉的眼泪。
宝玉来世的夙愿是什么?他下世是自愿的,也是他在仙界静极思动,无中生有生出的这一回劫数。他向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祈求再三,要去红尘之中,富贵场温柔乡里受享几年。所以说,宝玉下世的愿心,和黛玉是不一样的,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所以,黛玉死后,宝玉还会在这个世界留很长时间。
按照脂砚斋批注的说辞,在一开始就提到了,宝玉后来真正娶的人是宝钗。虽然百年来市面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里,说的也是貌似相同的情节,是宝玉娶宝钗,成亲的同一晚,黛玉焚稿断痴情,死在了潇湘馆。但是,你真正熟读了前八十回,就知道,后四十回续作,距离曹雪芹原著的精神和意旨,是有着云泥之差,天壤之别的。
(转自大纪元)
作者:宋闱闱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