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习近平谈韩战警告“中国人民...

习近平谈韩战警告“中国人民惹不得” 网络炸锅

487
习近平在10月23日上午举行的所谓“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希望之声2020年10月23日】(本台记者岳文骁综合报导)中共继续强化牢守对韩战作为所谓“抗美援朝”的叙事。中共今天上午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声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习近平指当年“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上午的大会,习近平与期他六名常委、中共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均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

十年前,北京以“座谈会”的形式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志愿军代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出席座谈会的以军方为主,参加的中央领导人多数为副国级。十年后,“座谈会”升格为“大会”,由最高领导人发表讲话,政治局常委等在京中央领导人都参加。

近期中共借抗美援朝反美调门越来越拉高。

10月19日,习近平带领6常委和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到军事博物馆纪念朝鲜战争70周年。习近平在参观时称,“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中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在此前一天,中共军委批准制作的六集“抗美援朝”记录片已连续播出。

但法广对此嘲讽说,中共对朝鲜战争的描述显然与历史真相格格不入。

报导认为,中共一贯将朝鲜战争描绘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并最终赢得胜利的战争。但真实的历史是,朝鲜战争根本不是“美帝国主义发动的”,而是金正恩的爷爷金日成精心策划的。朝鲜战争不是中朝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而是在斯大林指挥下,北京全面参与的金日成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中共出动百万军队,近20万中国人死​​在朝鲜战场,数万人被俘虏,付出惨重代价,谈何胜利之说。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最新讲话再次将中共捆绑人民。

习近平9月3日在抗战75周年讲话时就中共面临国际上的各种谴责中共声音,也曾亲自强调五个“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其中包括“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当时网民质疑,中国人民又“被代表了”。

外界认为,习的着急与越来越多的川普政府官员和美国议员在公开讲话中,将中共与中国、中国人民明确分开,并支持中国人反抗中共暴政,令中共感到危机有关。

对于习近平就韩战亲自发话“中国人民惹不得”,海外社交媒体一片嘲讽:

网民:

“作为国家主席都不能正确看待历史,被编造的谎言欺骗,中国也是没救了”

“世界人民齐声说:好怕怕”

“那1000元的六亿人做炮灰”

“惹不得,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是什么强盗逻辑?简直就是流氓语言!”

“纳粹战狼国被群殴也是迟早的事儿。”

“慈禧当年也说大清惹不得…”

“所以才会用万亿维稳费维稳,千亿网络长城屏蔽,千万网络水军洗地删帖”

“我们自己人打自己人可厉害了!”

“中国人是最好惹的,饿死都不造反,全世界都难找这么多顺民韭菜。”

时事评论人士杨威在大纪元撰文称,习近平在一周内两次对“抗美援朝”高调发话,极不寻常。这蹊跷的二次纪念,显示中共内部政局正面临更大的危机,局面失控的风险越来越高。

文章认为,习近平这样做,一方面是继续宣传所谓爱国主义,以维系中共政权,特别是保住自己的权位。同时,第二次纪念应该会调动一些军人参加,习借机再示军权,威慑党内反对派。此外,习近平可能也想借此向美国传递一个危险的信号,中共高层若无法渡过当前的危机,有可能铤而走险,再次与美国一战。

21日,中共《国防法(修订草案)》在全国人大官网全文公布。新增“发展利益遭受威胁时”可进行国防动员的条款。

杨威认为,中共高层出此下策,是因为内外局势急转直下。习近平中断南巡,急忙召开缩水政治局会议,又提前纪念朝鲜战争,内部出事的迹象明显。外部也噩耗连连,远在美国的拜登与中共千丝万缕的联系,正被一一披露出来。

杨威表示,川普总统若顺利连任,意味着中共将不得不面临更巨大的打击。目前全球围剿中共的大趋势已经成型,中共高层显然极不甘心,但在内外失策下,已经乱了方寸。

事实上,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再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界认为这表明习自感国内的不服从到了非常危险地步,而在国际上则到了与西方正式公开地对抗的节点。

相关报导:30秒看懂:“抗美援朝”其实是抗18个国家的联合国军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责任编辑:李帅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