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瘟疫蝗灾来袭 崇祯帝为何求...

瘟疫蝗灾来袭 崇祯帝为何求神失灵了?

827
崇祯皇帝上吊前留下遗书: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图片来源:新唐人/资料图片)

在人类的历史上,瘟疫不仅能影响个人的命运、决定人的生死存亡,大规模的疫病通常也是改朝换代的导火线。史料记载了许多关于瘟疫、蝗灾爆发后,明君圣帝对待上天降下的灾祸反躬自省消禳灾祸的例子,同时也有求神罪己诏失灵的例子。

《明慧网》3月27日刊文记述,在明朝末年,地震、饥饿、战乱频频不断。而京城又开始流行瘟疫之时,崇祯皇帝求神、罪己诏失灵了的原因,以及唐太宗和康熙大帝面对灾难反躬自省,消禳灾祸的真实故事。

翻开人类历史,发现史料在记载了许多瘟疫、蝗灾发生的同时,也记载了善感天地的故事。这种真实的事迹,充分证实重德向善能够得到上苍的眷顾与保护,纵使是在危难关头,他们也能够化险为夷。

人们都说“以史为鉴”。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史书中记载的明君圣帝的例子,看他们是如何对待上天降下的灾祸的。然后再看求神和罪己诏失灵的例子。

示意图。图为明朝《出警入跸图》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为何求神、罪己诏失灵了?

明朝末年,地震、饥饿、战乱频频不断。而京城又开始流行瘟疫。

这时京城正有一位有名的道人。崇祯帝急忙命道人建坛设醮,祈禳瘟疫,然而连日烧符念咒,疫情却没有丝毫的减退。

崇祯皇帝发布过两次罪己诏,面对不停出现的灾难,崇祯写下了第三次罪己诏,“天灾不断出现,蝗旱频仍,而贪官污吏一意搜刮,横征暴敛,不顾民生凋敝。”说到自己的“罪”时,只有一句空洞的话,“皆朕不德所致也”。

罪己诏颁布之后,要有实际的作为,具体内容是免除河南省失陷地区5年来的赋税,但实际上这些地区早已为闯王李自成控制,根本就收不上钱粮。直隶各省赋税免征2年。

国库空虚,雪上加霜。这时桐城有一个叫蒋臣的秀才进京建言,印制纸钞,发行国债,回收银两。然而,京城的商人们听说朝廷要用纸币换银子,纷纷停业逃跑。

有大臣劝谏这样的方式不妥,然而崇祯早已听不进去,执意推行,要求用严刑峻法来推广。然而,最终纸币一张也没有发行出去。

对于一个又一个的灾难,崇祯并没有查找自己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明朝杀戮辅臣,只有4例,其中2起都发生在崇祯时期,而且两人都是首辅(宰相),计有20多位大臣被直接杀害。

一边向上天祈祷,一边却要搜括百姓,一边下罪己诏,一边却不停地把错误嫁祸给大臣。这样的做法怎么能说是真心的忏悔和改过呢?自然也得不到上天的承认。

图为明朝《徐显卿宦迹图》金台吹敕局部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清朝的康熙大帝在位时,有一年北京发生地震。康熙对大臣说,朕自己缺失德行,政事方面有缺失,以至于上天地震示警。我惶恐不安,急切寻找导致灾害的原因。

是不是治民之官苛虐榨取百姓的钱财用来献媚呢?大臣有没有结党营私任用私人呢?是不是领兵之官焚烧抢掠没有禁止呢?是不是免除租税和徭役没有落到实处呢?问刑官处理诉讼有没有冤枉百姓呢?是不是王公大臣不能管制属下而导致他们欺凌百姓呢?

有一种这类事,都足以导致灾祸发生。重视朝廷根本法令而在小事上廉洁,政治清平而没有冤案,希望能够感通苍天,止息消除灾祸。因此,朕昭告公布自己内心所想,愿与中外大小臣工共勉之。

以上两个例子反映出,唐太宗、康熙大帝在天灾面前能够反躬自省、修身养德,以为天下百姓缔造太平盛世。

 

转自:新唐人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