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朴实的话可能承传千年,一首悠扬的歌会各个族裔间唱遍,一个美丽的故事可能勾起无数人的向往,一种不忘初心的坚守的勇气,震荡天地间。
十里荷花甲天下
北宋婉约词人柳永,描写江南富庶繁华的诗词《望海潮》,像是要用词句把江南的美尽收笔下。
「十万人家……竞豪奢……十里荷花,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江南人觉得这词写的太好了,的确我大江南就是这样的美好。
这首让江南人引以为傲的词,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更传到了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
金朝女真族正在受着中原汉文化的同化,传说金主完颜亮听闻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望海潮》,「欣然起投鞭渡江之志」的。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完颜亮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势必踏碎这南国的十里荷花。完颜亮本人「颇知书,好为诗词」则是他受同化汉文化的具体表现。
岳飞之孙岳珂著《桯史》记载说,完颜亮南征,密遣画工于使团,图临安城邑湖山胜景,完颜亮更著自己立马吴山之像于其上,并题写了《南征至维扬望江左》这首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出身敌国 不忘故土
1140年,就在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被害死风波亭的这一年,在金国境内一户辛姓人家里,降生了一个娃娃。
娃娃出生之时,「靖康之变」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大宋朝被金朝掳走了祖先,两位皇帝,和所有皇族,称臣纳贡,割地赔款,为议和害死忠臣岳飞,早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事情。
辛姓娃娃出生后,父亲不久就撒手人寰了。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县令,辛姓娃娃就由祖父带大取名辛弃疾。
祖父辛赞虽为金朝县令,但祖上却是北宋的朝臣。所以祖父辛赞从小就教育辛弃疾要抗金复宋。
少年郎五十骑兵闯五万兵营 活擒叛贼 名震一时
光阴似箭,一转眼21年过去,宋金两国因为《绍兴议和》的条约,年年称臣岁岁纳贡,算是相安无事。这对于百姓来说是难得的安宁。
但是这安宁被完颜亮打破了,他撕毁议和约,兴师百万(实则五十万)之师,再次进犯中原。各地抗金队伍烽烟四起。
这个时候从小有抗金志向的辛弃疾,终于有了杀敌报国的机会了。于是身在济南的辛弃疾,振臂一呼,聚集2000名抗金勇士,投奔山东耿京起义军,在军中做掌书记。
为了名正言顺的抗击金军,辛弃疾说服耿京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军。耿京派辛弃疾等人上表宋高宗,高宗封耿京为天平节度使,辛弃疾为承郎务。
辛弃疾带着这个好消息,从京城回返山东军队的耿京队伍。却收到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军的消息。
辛弃疾一腔报国热血顿时转化为怒火。刚受皇封,报国之志未成,后院竟然起火了。
辛弃疾挑选50名精壮骑兵,快马加鞭直驱山东,马踏5万人的叛军联营,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冲到叛徒张安国饮酒作乐的大帐,活擒张安国。
面对包围过来的士兵,辛弃疾镇定自若,一番慷慨陈词,让五万叛军甘心臣服。
辛弃疾又亲自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
二十刚刚出头的辛弃疾,勇敢和才华得到了高宗的赏识,一举成名。被高宗留用江南,委任其江阴签判。
心怀报国志 身陷温柔乡 锻造「 词中之龙」千年流芳
1161年完颜亮的进犯中原,但因完颜亮平日猜忌心重,骄奢淫逸,朝臣在完颜亮出兵之际政变,拥立新君。这正是南宋反击的好机会,但是因宋朝主帅不和,导致宋军溃败。宋军无心恋战,金朝新君也想回师,双方都不想再打的情况下,再次签下合约。金朝称伯,宋朝称侄,年年纳贡,岁岁称侄。
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辛弃疾正想上阵杀敌,剿灭金贼之时,却正赶上宋朝皇帝求和向金称侄之时。
这一场个人志向与整个皇权的对立,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任由暖风美酒醺醉心智,江南温柔乡足以浸死一切的志向。
二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念念不忘被侵占的国土百姓,念念不忘家国所受屈辱,念念不忘战场杀敌,念念不忘自己是个驰骋疆场的将军……
辛弃疾怀着满腔的热情,一等再等……
朝廷与金国签下了议和协议,不再有收复失地的理想。辛弃疾望着自己的北方故乡,满心的惆怅。朝廷授予辛弃疾安抚使,管理农业等职务,根本和疆场没有关系。
官场辗转一晃又是二十年,人生还能有几个二十年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是辛弃疾的心有不甘。
因为主战被朝臣排挤,辛弃疾选择了归隐。
四十三岁与好友相聚,酒逢知己酣畅淋漓,半夜无法入睡,点上蜡烛拿起挂在墙上的宝剑,他依旧念念不忘,自己是一位将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这一首《破阵子》那就是辛弃疾所向往的疆场,所向往家国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怎奈自己华发早生。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
龙栖潜水,虎落平川。
事实如此又怎奈何,如果非要责怪,那就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出生二十年,也能助岳家军一臂之力。生不逢时,只能空守梦想,但是那梦想却久久的在心中沸腾激荡。
「稻花香里说丰年 」的恬静,「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情,这确实就是真实的温柔乡——江南。但是这温情并无法取代志向。
即便「万字平戎策 」,而今只换得「 东家种树书 」,那又怎样,因为心中的志向梦想,无可替代,无法遗忘。
一匹梦想驰骋疆场的战马,给它肥美的草原,开满鲜花小溪的幸福,终究不是它心中的归宿。
一个王朝的覆灭与一个小小人儿有什么关系呢?
但「使命感 」这种感觉是天生的,或许这类似我们儿时的梦想。
但是回想如今成年的我们,还记得我们儿时的梦想吗?
最低的底线,我们是否坚守住,不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历史的大舞台上,偏偏就出现这样一位怀揣报国之志驰骋疆场,却后半生都在温柔乡中挣扎的人。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倔强如他,不忘初心如他,在生命第三个二十年,辛弃疾终于有机会再赶赴疆场。
1203年,壮大的蒙古国威胁金国,这时南宋准备再次北伐,召回64岁的辛弃疾。
辛弃疾踌躇满志,为士兵打造盔甲,兵器各万件……准备的热火朝天之时,还没有出发就被朝中大臣弹劾,从二十岁盼到六十岁,苦苦等待四十年实现梦想的机会,就这样又被剥夺了。
或许这打击对于一位老者,是有些太大。
四年后再来寻找辛弃疾的时候,他已经病体沉重,九月病逝。
死前嘴中念叨的两个字「 杀敌!杀敌!」。
或许上天用岳飞的一生演绎什么叫做「精忠报国 」,而辛弃疾的一生演绎的,叫做「不忘初心 」吧。
人的一生荣华富贵,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什么也带不走,那么能留下的是什么呢?
也许就是辛弃疾所说的「赢得生前身后名」。
人生最重要的应该就是,留下让岁月磨不去的精神。
「莫以成败论英雄」虽然辛弃疾郁郁一生,没有更多机会前线冲杀,但他扣人心弦描写战场的诗词让人如身临其境。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还能感受到那旌旗猎猎,黄沙遍地,保卫家园的热血儿郎驰骋疆场的慷慨豪壮。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生于金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 」,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二十六首,诗140首。
参考文献:《宋史·辛弃疾传》
(本文由希望之声编辑综合,保留版权。未经希望之声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