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是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圣诞的到来也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温馨。
在圣诞节前夕,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乐购(Tesco)上周日暂停了与一家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因为一名6岁的小女孩发现,在乐购购买的一张圣诞卡当中,夹有一条来自中国监狱的求助消息。
这张圣诞卡中的字条写道:“我们是上海青浦监狱的外国犯人,被迫劳动,请帮助我们,并通知人权组织。”
乐购发言人上周日说,“我们对使用监狱劳工深恶痛绝,绝不会允许它出现在我们的供应链中。我们立即暂时停止与制作这些卡片的工厂合作,并展开调查。”
这个新闻听起来似曾相识是不是?七年前的2012年,一封来自中国辽宁沈阳马三家劳教所的“求救信”,曾震惊了世界。2012年10月美国俄勒冈州居民朱丽叶•凯斯(Julie Keith)在购买的万圣节用品当中,发现一封来自中国劳教所的信。
信中写道:“先生,如果你偶然间购买了这个产品,请帮忙将这封信寄给世界人权组织,这里处在中国共产党政府之下的数千人将永远感谢并记住您;在这里一天必须工作15个小时,没有周末休息时间和任何假日,也几乎没有工资。如果不从就将遭到折磨、殴打,这里许多人是法轮功学员,是无辜的人,只因为他们与中国共产党政府的信仰不同,他们常常遭受比其他人更多的惩罚。”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全世界都聚焦到了中国“监狱奴工”事件。2013年4月,《LENS》杂志第62期刊登2万字报道《走出“马三家”》,揭露了劳教所里的各种酷刑与非人对待。
甚至连中国的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中国记者、作家杜斌 2014年出版《马三家咆哮》一书,记录这位写求救信的法轮功学员在马三家劳教所遭酷刑虐待的真实故事。 2017年,加拿大知名华裔导演以此为题材,拍摄了电影《求救信》,并入围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候选名单,在西方主流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共“监狱奴工”问题,尤其是美国。 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要想和美国做生意,必须要得到美国的最惠国待遇。美国每年都会审核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审核的条件很多都与人权相关,其中包括禁止服刑劳工产品出口这一条,另外还有释放政治犯、改善人权记录等等。
当时加州的女议员佩洛西,就是如今的众议院议长,她就是最积极主张用贸易手段迫使中国让步的人,她当时说:北京的领导人可能不喜欢资本主义,也可能不喜欢人权,但是他们喜欢钱。
在1994年之前,美国对中国都是实行贸易和人权挂钩的政策,直到1994年克林顿政府将两者脱钩。这一个原因是来自美国商界的压力,另一个是来自美国政策的改变,美国希望通过更加微妙、温和的方式,通过贸易和投资的不断接触,使中国逐渐演变,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民主。这种对华政策一直延续到川普总统上台。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监狱的“奴工”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存在,虽然一直被西方国家诟病,但到今天也没有消失。
中国监狱里面到底是什么状况?为什么监狱劳工产品一直不能被西方国家所接受呢?本台「新闻聚焦」节目主持人金石邀请到今年刚刚逃离中国大陆的法轮功学员于溟,请他讲述一下他在中国监狱中的经历。本台时事评论人方伟也就此作出点评。
https://youtu.be/U4U0ljYa-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