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美議員說美應避免台海衝突 ...

美議員說美應避免台海衝突 但也要防止養癰遺患

325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女士會見台灣駐紐約經文處處長李光章。 (AP)

【希望之聲2020年9月25日】(本台記者季雲綜合編譯)隨著美中關係的緊張,美台關係的熱絡,海峽中的空氣緊張,上週,美國國務次卿的訪台,中共在其間派出多架次軍機飛越台海中線,而且其後中共外交部宣稱台海沒有中線。中共是否會武力犯台的問題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美國保守派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發文說,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共對台動武是不會成功的。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共即使知道對台動武會失敗,在某種情況下它也會動。聯邦參議員盧比奧表示,美國在處理台海問題時應謹慎,避免過度刺激引發衝突,但也絕不能因害怕刺激而遺禍下個10年。

中共攻台電腦模擬漏洞多多 不足為憑

《國家利益》的文章說,根據中共的《艦船知識》雜誌的報導,中共電腦模擬攻台中,解放軍可以在2小時內摧毀台灣的全部陸基防空和導彈發射架,從而獲得制空和製海權。中共喉舌《環球時報》也宣稱,「解放軍可以發動對台灣防空力量和機場的集中導彈火箭攻擊,5分鐘後,解放軍的空軍即可獲得制空權。」 《艦船知識》還預測,中共的兩艘航母可以對「外國的干涉」實施「壓制性打擊」,在24小時之內為兩棲登陸創造條件。

《國家利益》的文章說,顯然,中共的模擬中留下了許多的不確定性。首先,中共號稱可以依靠戰機和航母「壓制」外國的干預。如果美國及盟友的力量在該地區的話,他們從空間、陸基和空軍對中共的監視在中共實施打擊之前就會發現。而且,美軍在距離台灣並不太遠的關島等地還有基地和各類打擊平台。因此,說中共能迅速「壓制」美國的介入似乎太過樂觀。另外,關於中共戰機能在數小時內摧毀台灣防空的說法也很不靠譜。台灣有自己的空軍,包括戰鬥機和直升機,有能力反制兩棲登陸行動。

雖然中共有轟6、殲10、殲11、殲16,但這些飛機在台灣的防空系統面前不會是無懈可擊的,就算中共有轟20隱形轟炸機、殲20和殲31隱形戰鬥機,也不能保證一定能迅速獲得制空權,還不要說美國的迅速反應。

美國防部官員:中共可能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對台灣動武

9月24日(週四),中共空軍一架反潛機進入台灣西南部防空識別區,台灣空軍立即派出空中巡邏和緊急起飛戰機應對,同時實施廣播驅離及防空追踪監視。 《美國之音》說,從9月17日以來,中共空軍連續數次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

美國防部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施燦德(Chad Sbragia)在周二的一個智庫的對談節目中表示,他認為不論中共是否能成功,在面對中共「國家利益」的時候,中共軍方會對台灣動武。

「當然會有一些情況,中國人會使用武力,即使他們知道不一定有充分信心,可以成功實現所有的戰略性政治目標,因為還牽涉許多的條件或目標,在台灣這種重要議題上,至少可能涉及中共領導層的信譽度和(執政)合法性」。施燦德說。

台灣總統蔡英文週二視察澎湖空軍基地後表示,「台灣空軍不會屈服於威脅或軍事挑釁,我們的男女軍人有意願和能力來捍衛台灣,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侵入我們空域的恫嚇。我們致力於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周四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在台海地區組織實兵演練,…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周四告訴《美國之音》,美國40年來與台灣維持建設性和非官方關係。中國人民解放軍咄咄逼人及破壞穩定的行動,反映其持續改變現狀及改寫歷史的企圖。 「台灣的安全及其人民在不受脅迫下決定未來的能力,是美國的重大利益,對地區安全也是不可或缺的。」

盧比奧: 美國不能因不刺激中共而使其在幾年後動武

《美國之音》報導,針對美台關係的升溫和台海的局勢,美重量級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週三在智庫哈德森研究所表示,台灣是中國的「紅線」議題, 估計中共會在必要的情況下採取武力宣示對台灣的主權,美國必須謹慎行事。不能過度刺激中共,但也不能因不刺激中共而導致中共敢於在未來的幾年中動手。

盧比奧說,美國與台灣的關係越來越熱絡。同時,中共軍機進入防空識別區的情況也在增加。

盧比奧說,他的確認為台灣問題對中共是個紅線議題,如有必要的話,他們會使用武力宣示他們對台灣的主張。中共在香港的行動就像是個試驗,至少他們希望把香港當個試驗。中共希望台灣的政治人物操縱政治制度,實現中共希望發生的事。但中共也有準備動武。

所以,防止中共動武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中共感到代價太高。所以,美國要做的事並不是幫助台灣在全面衝突中獲勝,因為那不太可能,而是要提高中共動武的代價,要高到中(共)國不願意承受的程度。

盧比奧說,目前的美台與中共的關係非常具挑戰性,因此需要非常小心,「不能過度挑釁,但也不能因為不挑釁而在接下來的10年中的某個時候,導致中(共)國在那裡行動。」

責任編輯:康慧
希望之聲版權所有,未經希望之聲書面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