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历史上的瘟疫】终结王莽新...

【历史上的瘟疫】终结王莽新朝的大瘟疫

446
西汉末年,汉武帝开创的盛世走向衰落,瘟疫与战争、饥荒等灾异频发,出现王莽篡汉之乱,最终由东汉统一华夏,走向汉朝的中兴。图为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期)的西汉疆域。(图片来源:Kallgan/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汉武盛世后,自汉元帝以下,历代皇帝或优柔仁弱,或耽于癖好,或短祚夭寿,出现宦官、外戚先后专擅朝政,导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的乱象。西汉从辉煌强大走向衰落,加上王莽篡汉,迅速走向败亡。

西汉末世,接连出现战争、刑狱、饥荒以及大瘟疫的爆发,王朝败相显露。王莽趁机代汉而起,却也因倒行逆施,招致两次大瘟疫以及更多的天灾人祸。他所建立的政权,成了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而他自身,也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

摄政三载 遭遇大瘟疫

王莽生于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父亲早逝,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王莽聪明勤奋,通儒学,最大的特点却是“伪”。他常常做一些表面上利国利民、高风亮节的事情,但本质上是矫情自饰,谋求好的名声。

当族人竞相豪奢的时候,王莽反其道而行之,做出简朴勤奋、恭谨端正的样子,并广结名流贤士。他的伯父、大司马王凤病重时,他就衣不解带地照料;王凤临终时,就把王莽托付给太后王政君,助他步入仕途。

做官后的王莽,越发节俭清廉,礼贤下士,常常拿自己的俸禄接济他人。他的夫人因为穿着简陋,被人误以为是奴仆;他的侄子幼年丧父,王莽就亲自安排他跟着博士读书,博得其老师和同学的赞扬。这样沽名钓誉的事例还有很多,《汉书》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王莽一心求名,还是那种“擅长矫揉造作却能坦然而不知羞愧的人”。

由于西汉国运衰颓,王莽表现出的德行,很快赢得朝野内外的好感。汉成帝以他为贤,朝野名流亦颇多称赞。王莽因而一路平步青云,不到四十岁就当上大司马。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改元元始。王莽任辅政大臣,大权在握。

王莽摄政第三年,天降大瘟疫,百姓大量病亡,生者四处流亡。图为明 周臣《流民图卷》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这时他的野心逐渐显露,拔擢附顺者,诛灭忤恨者,很快网罗一批心腹官员。这些人极尽阿谀吹嘘之能事,为王莽求封赏,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进一步美化王莽的名声。王莽一方面排挤政敌,一方面继续“演戏”。他获封“安汉公”时,坚持辞去一切加封的土地、民户和俸禄,请求封赏宗室诸王、各级官吏以及平民百姓,赢得更多人心。

王莽还极力讨好太皇太后。比如他提议加封王政君的三位姐妹;他知道王政君不喜住在深宫,就经常举办外出巡狩的活动;甚至王政君的侍女得病,王莽也会亲自问候。

在他摄政的第三年,即元始二年(公元2年),各郡国突然出现大旱、蝗灾和疫病。青州灾情尤甚,百姓衣食无着,四处流亡。

灾异之后 王莽篡汉

这是西汉立朝以来遇到的第一次大型瘟疫。以刚直著称的申屠刚就说,“疾疫天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正是汉兴以来从未遇到的灾情。为了赈灾,王莽率两百多名官员捐出田地和住宅救济灾民,采取减税、送葬丧费、统一安置等抚恤措施。但是他并没有收敛窃取权位的野心,酿成汉朝真正的灾祸。

元始三年,王莽为巩固权力,打压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他的长子王宇企图用计劝阻,结果王莽一怒之下将他毒杀,借机诬陷并诛杀卫氏一族,逼杀政敌。受牵连而死的人数以百计,震动天下。王莽为挽回名声,命人把此事捏造成大义灭亲之举,甚至写成文章像《孝经》一样四处宣扬,命各地官员、百姓背诵。

元始四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公之上。他大力恢复礼乐教化,博取儒生拥戴,很快又在王公和群臣的奏请下,被加赏无上尊贵的“九锡”[1]。

他又选派八位心腹作为使者,考察各地民情,其目的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教化之功。八位使者回朝后,宣称天下风俗皆是一般的淳厚,还在各郡国伪造称颂王莽的歌谣,共计三万言。王莽为彰显政绩,强大国力,又请求制定法令,提出要让国家呈现“市场无二价,衙门无诉讼,城镇无盗贼,乡野无饥民”的太平景象。

元始五年,汉平帝驾崩,王莽为防止长君继位,拥立只有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自己则代天子理政,称“假皇帝”,并改元“居摄”,称帝野心昭然若揭。王莽此时在服饰、仪仗、理政等方面一如天子;孺子婴却如傀儡一般被长期囚禁,不能和他人讲话,长大后六畜不识有如痴呆。

王莽摄政,开始引发众人不满,各地纷纷起义。忧惧之下,王莽每天抱着孺子婴祷告,假惺惺地说自己摄政是暂时的,将来还是会把皇位还给汉室。不过当起义军队被镇压后,王莽大肆制造灾异和禅让的舆论,为做真皇帝做准备。初始元年(9年),王莽逼迫太后交出传国玉玺,通过禅让方式正式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王政君彻底看清王莽的真面目,怒骂王莽身受皇恩,却在托孤之时窃取国政,这种忘恩负义的卑劣行径,简直是猪狗不如。悲愤之下,她把玉玺狠狠掷在地上,导致其崩碎一角,说道:“王家出了这样的兄弟,是要灭族了!”

不久,元帝庙遭毁弃,王政君更是大哭着指责王莽:“汉家宗庙,皆有神灵保佑,犯了什么罪要被你毁掉?”她还对侍从说:“此人侮慢神灵,怎么能得到上天保佑!”

新朝王莽时期铸造的错刀币。(图片来源:Jerry “Woody”/Wikimedia Commons)

 

王莽改制 越改越乱

“新朝”建立之初,王莽欲挽救西汉遗留的衰败国运,宣称要恢复孔子倡导的礼乐时代,通过模仿周朝制度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他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把百姓田地改为王田,收归国有;把奴婢改名为“私属”,和王田一样不得买卖;把盐、铁、酒以及山林川泽全部收为国有。特别是他七年内四次改革货币,造成市场极度混乱。为确保各项政策实行,他同时推行严刑峻法。

王莽还做了许多荒唐事。比如,他为了在地方凑齐“四海郡”,出兵占领青海湖一带的荒地,设为“西海郡”。为增加该地的移民,王莽故意增设五十条严酷法令,以增加发配到此的罪犯数量。

他对汉朝边地的属国,也非常无礼,私自把匈奴、高句丽、西北和西南的属国国君,从“王”降为“侯”;损毁“匈奴单于玺”而改授新印;更“匈奴单于”名为“降奴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这些举动引起诸国不满,导致边境战乱不断。

所谓的改制、新政,让百姓未蒙其利,反受其害,背上了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各郡国也揭竿而起,反抗王莽暴政。整个天下变得更加动荡不安,王莽宣扬的美好社会也成了空话。

身处乱世,很多有识之士,选择独善其身。朝中高官纷纷请求辞官返乡,贤明者也拒绝入仕新朝。比如,孔休呕血托病,拒绝出任国师,从此杜门自绝;年高德劭的龚胜,归乡后多次拒绝王莽拜官,最后逼不得已绝食十四日而死,以保全忠于汉朝的气节。

刘秀顺应天时光复汉室,建立东汉国祚,是为光武帝。图为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光武帝刘秀画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两大瘟疫 加速新朝败落

王政君的话很快应验了。王莽篡位期间,天降两次大瘟疫,造成人口大量病亡:

平蛮将军冯茂击句町,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汉书·王莽传》)

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后汉书·刘玄传》)

第一次瘟疫,发生在天凤三年(16年)。王莽将西南的句町王贬为侯,引发叛乱,于是征巴蜀兵出击。不料军队感染疫病,超过半数的士兵去世。

第二次瘟疫,发生在地皇三年(22年)。此前国家已经连续出现蝗灾,盗贼群起。南方出现大饥荒,百姓深入田野沼泽挖野菜充饥,因而多有相互抢夺侵害之事发生。在种种乱象之下,大瘟疫爆发,死亡人数几乎占了一半。

反抗新朝的军阀隗嚣,这样描述当时社会的惨状:战争、苛法、饥荒、瘟疫导致的人口死亡,以万数计;死者无人掩埋,生者流散逃亡,老弱妇孺被俘虏,这都是逆人王莽犯下的大罪。

根据《后汉书·郡国志》载,元始二年,也就是第一次瘟疫爆发之前,西汉有民户1300多万,人口5900多万,是“汉之极盛”;自王莽篡位到东汉之前,人口锐减,“十有二存”。王莽得不到神灵庇佑,他的政权也注定了只是一场闹剧。新朝在两次大瘟疫的打击下,加速了改朝换代的进程。

果然,第三次瘟疫爆发那一年,天象大变,彗星在东南方出现五天才消失。彗星现,有除秽布新之象。次年正月,汉景帝的后裔刘秀起兵南阳,响应抗莽义军。王莽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轰轰烈烈的政权不过十四年就终结了。刘秀则顺应天时光复汉室,建立东汉国祚,是为光武帝。

刘秀称帝后,先平定四方割据,统一中华,继而以“柔道”治国,大兴儒学,与百姓休养生息。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刘秀结束了西汉末年的乱世,开创了“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而王莽兵败后被起义军所杀,头颅被砍下后悬挂在街道上示众。百姓见了纷纷掷打,他的尸体被数十名军士争相肢解、割碎。史书评价,自古乱臣贼子的下场,还没有像王莽这样悲惨的。

白居易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狡诈的王莽,背离神明,窃国篡汉,最终被识破伪装,招致天怒人怨,身死国灭。瘟疫如猛兽,却是有目的而来,为衰败无道的政权敲响丧钟。历史,正是也以这种天象的形式,给今人以警示。

注释:
[1] 九锡:“锡”同“赐”,九锡是皇帝给臣子的九种最高规格的赏赐,通常是皇帝才能使用的物件。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是王莽,之后受九锡者大多篡位,故后世功臣多拒受九锡以避嫌。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东汉文纪》
作者:兰音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