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已经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中国十五个特大城市户籍人口均呈现女多男少的态势。这是因为大城市更适合女性居住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扭曲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
扭曲的社会制度导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研究显示:经济越发达,女性人口越多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一直难产,但是各大城市的统计年鉴最近却已经陆续发布。2019年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在内的中国十五个特大城市户籍人口均呈现女多男少的态势。性别比例最失衡的是佛山,户籍人口中男性占女性人数的94.71%;男性人数占比最多的是深圳,达到99.68%。有分析指出,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越容易呈现出女多男少,女性似乎更容易留在大城市。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中国人口专家易富贤在推特上说,老龄化越严重,就越女多男少,香港女性比例最高。妇女比男人长寿6-7岁,是少子化、老龄化最大受害者。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大城市女性人口溢出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的。他说,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长期以来男婴出生总数高于女婴,但由于大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重男轻女思想淡化,女性在大城市得以有喘息的空间。同时,大城市经济发达、尤其是服务行业中对女性员工的需求高,吸引了大量农村女性人口向城市流动。
“现在在中国农村还涉及到对女性的歧视,比如新年女孩子不能上桌吃饭等等。这些深度歧视会让女性感到在农村没有希望。女性有另外一种优势在于适应力,包括语言能力、对家的依赖等。家庭现在把她们往外推,这样女性流动程度、尤其是流动到城市的比例会很高,”夏明说。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负责人刘开明分析说,人口性别分布不均主要受传统的婚嫁观念影响,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对女性更有吸引力:“中国的男性几千年来都是习惯于与同一阶层或更低阶层(的女性)结婚,这样的话男性的选择就非常多,他可以在大城市选择,还可以在小城市,甚至在农村选择。女性的选择面(相对较窄),特别是这几十年来,女性要嫁给比自己能力更强、地位更好、收入水平更高的人,这个情况一直都有。”
夏明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导致人口性别分布的不均,如果不综合统筹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整个社会将进一步陷入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性别失调的恶性循环,从而引发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夏明说:“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大家讨论的两大现象,一个是光棍现象,一个是剩女现象。因为有计划生育政策下性别的选择,比如杀女婴,尤其是农村里甚至有三千万男性找不到老婆,这种压力使中国农村出现贩卖人口、走私妇女的现象。”
经济发展分化和人口性别失衡互相为因果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94年以后出生的人群男女性别比超过110:100,而在正常情况下,人类新生儿性别比例理应趋近于1:1,最高不超过107:100。自2015年开放二胎政策实施以来,二胎出生男女比例动辄130、160以上,有些地区一度达到260。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2015至2045年间每年男性过剩人口将达15%以上,到2050年,仅50岁以上未婚男性将至少有3000万人。性别失衡将超过老龄化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口问题。
仅在经济欠发达的江西,全省男女比例就高达120:100,性别失衡导致江西成为“婚姻挤压”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江西高额结婚彩礼全国闻名,“未成年女性早婚”、“越南新娘”现象屡见不鲜。
夏明认为,解决性别出生和分布失衡问题,必须从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两极分化和户籍制度入手:“中国政府不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想把农民就地消化,但违背了经济的规律。每个人的移民走向是和就业机会有关的,更多的就业岗位不可能在县级城市里。国企改革后,县级城市的工业体系崩溃了,(不可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公共财政支持,但十几年来收效甚微。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中国农民工总量仍保持高位,达到两亿八千万余人,农村人口流出导致大城市人口爆炸,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七普数据迟迟不出,有专家表示,不仅是出生率和性别比不乐观,对农民工进行统计的工作的复杂性可能是推迟发布人口普查数据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