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月28日表示,他因旧疾溃疡性大肠炎恶化,为避免影响国政,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2006年安倍晋三首次执政时,就因溃疡性大肠炎病情严重,仅任一年就辞职。 2012年他第二次担任首相,由于使用新药使病情得以稳定,但今年健康状况再度不堪负荷。究竟,长年困扰安倍的溃疡性大肠炎是什么疾病?该如何保养和预防复发?
腹痛、血便 溃疡性大肠炎4个症状要警觉
溃疡性大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属慢性、反复性的肠道炎症,多发生在结肠与直肠,位在较浅的黏膜层。
急性发作时,患者会发烧、大量血便,可能导致脱水、休克、肾功能变化等。若未及时治疗,可能需要开刀。但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较轻微。
溃疡性大肠炎常见症状有:
● 莫名发烧
● 腹痛
● 腹泻,或急着排便却只解出少量,便完仍有便意
● 粪便有脓血、黏液
阮综合医院消化内科医师丁楷庭指出,溃疡性大肠炎的腹泻是急性腹泻,严重时会不时解血便。甚至有病人因抗体攻击自身肠道,造成大肠破损,需要手术开刀直接切除。
溃疡性大肠炎最常侵犯直肠,加上频繁解便、不断擦屁股,造成患者肛门痛,严重者甚至会裂开。也因病情恶化时,患者可能一天解便十几次以上,会对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丁楷庭表示,严重时,患者会无法工作。
由于长期便血,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的情形。
少部分患者合并有肠道外的症状:关节炎、虹膜炎、自体免疫肝炎或胰脏炎、皮肤变化等。
溃疡性大肠炎好发年轻人 饮食西方影响大
溃疡性大肠炎难以从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且致病机转目前仍不明,医界推测与免疫系统失调、肠道菌丛失衡、肠道感染、基因遗传、年龄性别、药物使用、饮食、压力等因素有关。
● 肠道菌丛改变与肠道感染:据台湾发炎性肠道疾病学会资料,肠道菌丛改变可能会造成肠道黏膜和免疫系统的异常,而肠道感染也将造成肠道菌的生态改变,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溃疡性大肠炎的诱发原因之一。
● 药物: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丛生态改变,可能会诱发溃疡性大肠炎。非类固醇性消炎止痛药、口服避孕药和荷尔蒙替代疗法也可能增加女性罹患溃疡性大肠炎的风险。
● 饮食:溃疡性大肠炎过去在欧美较为常见,但近年来在亚洲国家的发生率普遍上升。推测和饮食逐渐西化有关,如加工肉品、精致淀粉、高脂、高糖食物摄取越来越多。
● 年龄和性别:溃疡性大肠炎的男性病患多于女性,且好发于年轻人,多在20至30岁的年龄层,另一年龄高峰在50至80岁。
可药物控制 并发症需手术治疗
溃疡性大肠炎刚发病时,很容易跟一般的急性肠道感染、机能性肠胃障碍或大肠癌混淆,所以需要进一步做鉴别诊断。患者就医后,通常须进行大肠镜检查,搭配病理切片、影像检查、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
溃疡性大肠炎通常是采用药物治疗,根据疾病严重度,搭配使用肠道内抗发炎药物、口服类固醇,甚至是口服免疫调节剂等。
患者若能规律服药控制发炎、定期回诊追踪,可大幅降低并发症的概率,与疾病和平共处。若没控制好或是有少数病人内科治疗无效,引发并发症,例如腹膜炎、肠道穿孔、肠道狭窄、毒性巨结肠症甚至出现大肠癌的癌性变化时,需改以手术治疗。
另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间歇性急性发炎,若有腹痛加剧、血便次数增加、发烧的情况,应尽快回诊。
保养肠道 减压、饮食是重点
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在生活上应维持正常作息,尽量避免熬夜。如此可减少免疫系统紊乱,有助于病情控制。
另外,压力会使病情复发及加剧。丁楷庭表示,如果压力大到影响免疫能力,有可能诱发病情。目前,由于各国正因处理武汉肺炎疫情而焦头烂额,他认为安倍晋三可能为此承受很大的身心负重。
患者最好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以适时纾压。饮食部分则以均衡饮食为基础,再多补充铁质、叶酸帮助造血,摄取蛋白质助肠黏膜修复,以及适当补充水分。同时,避免刺激性、油腻或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并远离抽烟、喝酒、嚼槟榔等不良习惯。
文:苏冠米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