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中美貿易戰】談判在即 北...

【中美貿易戰】談判在即 北京打破慣例 團隊生變

585
美中貿易談判重啟間隙,劉鶴南下現身江蘇南京調研經濟形勢和企業情況,釋放的信號引外界關注。(AP)

【2019年07月11日】(歐洲希望之聲王潔宇綜合報導)中斷了兩個月的美中貿易談判定於本周重啟,昨天(7月9日)雙方已經進行了高級別通話。有媒體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此次的大阪「川習會」對掃除雙方談判障礙和分歧,收效甚微。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本次通話中,中方的商務部長鐘山參加了通話。

中共官方的報道對於雙方通話內容以及中美經貿談判進展情況含糊其辭,但和美國官方發佈的通報中,都提到了鐘山。

此前,中美貿易談判一直是劉鶴與萊特希澤、姆努欽,這種一對二的模式。外界分析,鐘山的加入似乎暗示這一模式可能會發生變化。背後也或許意味着北京貿易談判團隊發生變化,以鐘山為代表的具有國際貿易談判經驗的專業官員將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觀察人士提到,還有一個是負責北美事務的副部長王受文,是商務部和國際談判出身的,其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經驗,彌補了劉鶴在這一領域經驗的欠缺。

中方的一些人事調動也透露出北京談判策略有變。

據《紐約時報》報道説,另一位談判高手名叫俞建華,與美國官員和世界貿易組織有28年的談判經驗,現為商務部排名第一的副部長。今年4月中旬,也被從中共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的職位上招回。

去年8月之前擔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最高貿易官員的郭嘉明(James Green)説,俞是「美國打過交道的最精明的中國貿易官員之一」。

早前,曾有傳言稱,「雙方的談判人士都表示,中國(共)政府的談判團隊在重大貿易問題上缺乏專業知識」,而這種專業知識的欠缺,被指與中美談判前段時間的破裂有關。

外界認爲貿易談判并未擺脫困局 分歧仍在

路透社7月9日報導說,美中貿易戰開始一年後,雙方分歧幾乎沒有縮小跡象。美國方面指責中方撤回了之前的承諾,中方則指責美方提出了觸及其底線的要求。

過去一周,中方官員和大陸官媒對待中美貿易協議的態度明顯強硬了許多。商務部7月4日宣稱,如果中美達成協議,則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税必須全部取消。中共官媒也登載了很多中國學者認為美國貿易戰的實質是遏制中國崛起的觀點。

中共國防大學教授、解放軍少將朱成虎幾個月前曾向媒體表示,美國發動貿易戰不僅是為了消除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根本目的是要打亂中國的發展節奏,遏制中國的崛起,以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

不過,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說美國發動貿易戰是為了“打老二”、遏制中國發展,是一種惰性思維,也是不負責任的、害人的思維:“其實美國這個貿易戰,跟以前’打老二’都不一樣。中國在2009年就超過日本,(經濟上)成為(世界)老二了。為什麼那時候不打?胡溫時代不打?那時候中國韜光養晦做得還蠻好,也不希望去輸出獨裁體制、搞關係、賄賂,不監控全世界。那時候胡溫他沒有這個思路。所以美國可以容忍。”

香港英文《南華早報》報導,前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Daniel Russel)7月8日說,北京誤判了華盛頓對華政策後面的重要政治因素,他警告北京,不要指望川普下台後,從另一位更友好的美國總統那裡得到更好的貿易協議。

外媒分析,中美雙方接下來的談判將真正進入硬碰硬的攻堅階段。對於達成協議前的這一段衝刺,雙方將在牌面上努力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這需要極大的談判專業技巧,劃定底線的強硬立場和必要的審時度勢的靈活性。以鐘山為代表的更多中國專業談判代表角色的上升,將使得中美下一步的經貿磋商擦出更多火花。美國對華鷹派的萊特希澤和姆努欽,將面對更加強硬和經驗豐富的對手。

上月底川習會後,川普宣布,暫停對價值三千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放寬對華為的部分禁售,中國將重新大規模採購美國農產品。

不過,路透社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川習會峰會並未幫高層談判代表打破僵局,掃除導致五月初談判破裂的障礙。中方也沒有做出實質性承諾。雙方對於共識內容仍有不同說法。

消息人士說,川普在會中兩度要求中方增購美國農產品,但中方並未承諾立即開始採購,習近平只表示在達成全面協議前提下考慮加購。而美國官員也在淡化允許華為購買美國科技產品的程度。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表示,只允許向華為出售“技術含量較低的”美國半導體產品。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控的人員則被告知,在評估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口產品的許可證申請時,將按照最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因為該公司仍在出口黑名單上。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也印證這一説法,稱關注談判進度的人士說,兩個月前阻礙談判的問題依然存在,包括美國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與工業品、進行全面的政策改革來加強美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停止強制技術轉移和盜竊商業機密行為,以及遏制大規模的國家產業補貼,中國則堅持要求美國取消對價值兩千五百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說:「整體氛圍發生了變化。雖然這對市場來說是件好事,但政府並未針對我們如何擺脫困境進行過具體說明。」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