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中科院寒门博士的生活血泪史...

中科院寒门博士的生活血泪史 却成官方“励志样本”

929
中科院博士感谢信引发网络热议(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希望之声2021年4月20日】(本台记者楚云珒综合报导)近日,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词内容引发网络热议。黄国平在论文的致谢部分,详细介绍了其坎坷的童年生活及艰辛的求学经历,该文章也被中共官媒作为励志故事的“样本”进行大肆宣传。不过民众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黄国平只是所有不幸者其中的一个较为幸运的,那些更不幸者才应该被聚焦;还有人说,黄国平的求学经历充满血泪,背后体现的是中国部分农村地区民众贫病交加、挣扎求生的现实。

4月18日,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词截图在网络流传。黄国平详细介绍了自己不幸的童年:母亲12岁离家,父亲17岁去世,他自己则是在贫病交加下几次险些放弃学业。高中前家里的生活来源就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卖黄鳝的钱经常被父亲拿走买酒吃肉;自己上学因拖欠学费记不清被老师约谈了多少次;照顾他17年的婆婆去世,下葬只有一口薄薄的棺材;家中唯一的老狗也在给父亲和婆婆守坟后不知所终何处……他在高中时期,被“胡叔叔”资助生活费才能考上大学;到了大学拿到奖学金,才治好了胃出血和胃溃疡,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黄国平感谢信(图片来源:网络)

黄国平的经历19日遭官媒新华网、人民网、文汇报等,作为“正能量”样本广为宣传,但部分网友及媒体人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说:“1万个人中能拼出来这么一个?农村大多数都辍学了”、“官宣是要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别开玩笑了,农村贫困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不改变,将来可能一个黄国平都没有。试想一下,他没有人资助上高中,怎么可能考上西南大学?那些没有人资助的,只能默默无闻地当分母”、“农村的现实是,家中几个孩子只有一个能上大学,剩下几个必须辍学打工去给这个大学生交学费”、“黄国平的经历催人泪下,但同样让人喘不过气,我想起了墨茶。他没有黄国平幸运,他也努力的活着,学习挺好的墨茶初中就辍学去打工,还被人骗,他后来做up主养活自己,但还是因为没钱治病,没钱吃饭饿死了。现实中的黄国平带着光环,而墨茶死后还被泼脏水,不就是因为赤裸裸摊开了底层人生活艰辛的现实么?”

原南方报业记者刘先生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称,黄国平仅是农村孩子中的极少数幸运者,绝大多农村孩子基本就是辍学打工。很多人都将黄国平的苦难视为励志故事,但其苦难根源实际上反映出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及政府对人民的漠视。而所谓正能量的说辞背后,是对政府失职的掩护和掩盖:“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从1986年的7月1号开始实施嘛,那么他上小学、初中的时候,他母亲离家出走,他到处去干活打工,那么,家庭这种情况,政府在哪里啊?这怎么成了励志故事了?这明明是一种控诉啊。他这个博士是比较幸运的,那绝大多数人呢?农村的,60%多的初中毕业就打工去了,那阳光为什么照不到他们呢?”

来自四川的林先生认为,黄国平的经历因为引起了很多农村孩子的共鸣,所以成为了焦点。但随着传播热度的增加,此事也迅速变得敏感,并可能遭官方封杀。

任职政府部门、从事基层群众工作的刘女士说,黄国平所描述的贫困状况,现在在中国依然十分普遍。她指出,教育、医疗、养老问题,是民众受压的根源,即使国家宣布已全面脱贫,但没钱医病的现象仍触目惊心,甚至持续恶化,“我的朋友圈都有得了大病没钱就等著死的那种。每隔一段都有。还有这个农村里面老人赡养的问题。那些老人,得了病就只能让他死。我告诉你,我们的那个扶贫的都是数字游戏”。

 

责任编辑:李娜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