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华五千文明历史中谁为至孝...

中华五千文明历史中谁为至孝?谁为至忠?孝与忠有何关系?

598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图片来源:出自〔清〕王素《二十四孝图》)

希望之声】(作者: Peter Li)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四字道德准则。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的价值观,与做人应坚守的“节”,与人类应遵循之行为标准“义”一起,成为主流社会观念文化。数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砺自己的品格和节操,愈是沧海横流,愈是如此。

我们讲一讲中国古代文化中“忠”的概念。众所周知,忠是古人最推崇的道德之一,中华各种古籍对忠也多有解释。《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特别倡导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谓之八德,而忠居其首。所以忠就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

孙中山 (图片来源:维基 )

谈起“忠”的时候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历史上的那些忠君爱国之士,如豫让、屈原、张骞、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等,他们都极度忠于自己的君主、国家,萦怀在胸的也都是民族大义,黎民的安危,这正是他们的忠贞之处。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北宋末年金兵大举进军中原,宋徽宗逃命把皇位丢给了儿子赵恒,也就是宋钦宗。靖康年间徽宗和钦宗都被金人抓走做了俘虏,北宋灭亡!这就是“靖康之耻”。面对中原沦陷、山河残破、人民流离,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表达了对金人的满腔怒火。他力主抗金,以后更是率领岳家军抗金破敌,屡建奇功。他严于治军,体恤士卒,爱民如子,缔造的“岳家军”军纪严明,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每战必胜,令金兵闻风丧胆,就连金兵也不得不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儿子赵构,也就是宋钦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宋高宗做了南宋的开国皇帝。这宋高宗不思进取,苟安于温柔富庶的江南。他非常惧怕岳飞真的收复中原,迎回二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而导致自己皇位不保,于是力主和金国议和。奸相秦桧深谙此道,于是挑拨离间,陷害忠良,他们不顾岳飞在前方奋勇杀敌,即将收复失地,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奸相秦桧陷害忠良,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图片来源:新唐人文化古今栏目提供)

岳飞接到一道道金牌后悲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岳飞知道一旦撤兵,中原失地将会再度沦陷于敌手,黎民百姓也将再度蒙尘。但是如不撤军,便会被朝廷视为叛逆而派兵进剿,届时内战四起,金军也必趁机反扑,所以不得不含恨回师。岳飞明知一旦回朝,自己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但身为臣子,他深知“人伦之大以父子为先,卑贱之礼以君臣为重”的道理。皇帝旨意即使有错,他也不得不遵旨回朝。

回师后果不其然,秦桧等人在皇帝的授意下编织罪名将岳飞下狱。同年十一月,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绞死于风波亭上。秦桧之流纵然当时得逞,却永远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岳飞“还我河山”的浩然正气和忠君爱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百善孝为先

忠孝,忠孝,说到了忠,咱们就不得不谈谈孝,那么什么是孝?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以“事亲”为始,进而“事君”。 《左传》云:“孝敬忠信为基德,盗贼藏奸为凶德。”将“孝”与“忠”相并列,并看作是最高尚的美德。 “孝敬忠信为基德”体现出“忠”和“孝”共同成为社会普遍尊重的道德文化品质。

《孝经》中还把“孝”升华到天理的高度,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就是说“孝”是天道运行的常理,是地德承载万物的大义之理,是人必做的行为。 “孝悌忠顺”的原则被作为公认的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道德准则,强调身为一个人要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百善孝为先(图片来源:〔南宋〕马和之画作)

相传虞舜,本姓姚,名重华。父亲叫“瞽瞍”(gǔ sǒu),是一个不明事理的糊涂人,对舜也非常讨厌。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于是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而且非常贪婪之人。在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出生以后,父亲就非常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谋害舜,想夺取舜得财产。

 

父亲后母和弟弟三人经常联合起来谋害舜想夺取舜得财产(图片来源:新唐人文化古今栏目提供)

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况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关爱弟弟。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但是父母和弟弟却不为所动,继续千方百计的想要杀死舜。

有一次,父亲让舜爬上谷仓去修补破损之处。等到舜爬上去之后,父亲就撤下梯子,还在下面放火。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拿着一个大的竹笠,好像降落伞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缓缓跳下来,逃过一劫。又有一次,父亲命舜去凿一口井。舜凿到井的深处,父亲和弟弟就从上面往井里扔石头,倒土,想要把舜活埋在井里。谁知舜在凿井时早就在井下挖好了地道并躲了进去, 然后从另一头爬出了地面。

当父母和弟弟得意的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们所有时,猛然间看到舜走进家来,都大吃了一惊,但舜并未露出忿怒的脸色,仿佛若无其事。此后奉侍父母,对待弟弟,更加谨慎了。

二十多年后当舜继承王位时,没有表现任何的欢喜之心,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使得众人感同身受,而潸然泪下!即位后,舜带着天子旌旗回乡省亲,对父母恭敬孝顺、小心谨慎的情况,还是如同昔日为人子时一样。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舜孝感动天(图片来源:〔清〕王素《二十四孝·孝感动天》)

孔子更是对舜的善举给与了极高的评价,他在《中庸》中赞舜曰:“舜其大孝也与。”唐宋以后儒家更强调:“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因为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是忠臣。而且中国自来家国一体,历朝历代也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单位,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和则国和,家兴则国兴,家庭稳定则社稷稳定。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就是说自古教化百姓都首先从齐家开始,家庭搞好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进而才能到达治国,平天下的目地。

尽忠尽孝的确是做人的根本,无论我们成就什么事业,要想真正做好,须臾都不能离开忠孝二字。忠孝既不拘于时空,也不拘于地域,推之古今而公行,放之四海而皆然。

新唐人《文化古今》制作组提供
更多文章请点击《文化古今》系列。
责任编辑:苏珊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