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1年3月25日】(本台記者宋月綜合報導)儘管北京當局暗中阻撓,但立陶宛政府近日還是提案修法,準備派遣商務代表到臺灣,朝在臺成立代表處的目標更進一步。
綜合媒體報導,立陶宛政府3月23日向國會提案,準備修改公務員法,讓政府得以派駐商務代表到國外。
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強調,修法的目的,是讓立陶宛在沒有外交代表機構的地區(例如臺灣),能夠成立經濟代表處和外派商務代表。
據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透露,中共最近通過施壓立陶宛企業的方式,試圖阻止立陶宛與臺灣走近。但他認爲,與臺灣強化關係並不違背“一個中國”政策。
林克維丘斯日前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還批評中共爲拉攏中東歐國家成立的“17+1”、也就是中國與中東歐17國的合作機制。
他說,“17+1”的好處不符期待,甚至帶來反效果,導致歐盟容易被分化,應對中共最好的辦法是歐盟27 個成員國團結一致。
近期立陶宛國內支持臺灣的聲浪高漲,去年4月,在國會友臺小組成員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的領銜下,包含50位國會議員在內的逾200位政壇和知識界菁英,聯名致函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和在臺成立代表處。
今年3月2日,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報導,立陶宛欲在臺灣開設經濟代表處,拓展雙邊關係。立陶宛經濟部也證實,爲了加強立陶宛在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今年底前將在臺灣開設經濟辦事處。
另一方面,立陶宛對中共立場也轉趨強硬。今年1月以國家安全爲由,禁止機場使用中國同方威視(Nuctech)生產的行李安檢設備。前資深外交官、現任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奧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警告,中共企圖透過這個機制,接管中東歐各國的基礎建設,立陶宛不應該冒險,而應該轉向與區域內的其它民主國家合作。
2月9日,北京當局和中東歐17國舉行“17+1”元首峯會,立陶宛僅由部長級官員代表與會,甚至有意退出此機制。立陶宛國會則於2月通過決議,支持立陶宛脫離中共主導的“17+1”合作機制。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人口約三百萬,是最早宣佈脫離蘇聯獨立的國家之一,有歷史經驗,對受到威權大國威脅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