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 这个国家「疯了」:不留作业...

这个国家「疯了」:不留作业,不考试,却养出一批精英孩子

409
他乡的孩子们 (图片:Pixabay)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叫《他乡的童年》,看完真是惊喜,感觉挖到不少宝藏。

这个片子记录的是日本、芬兰、印度、英国等6个国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其实平时关于国外教育的介绍,我也看了不少,但看这部片子,还是触动很大。光是前两集日本和芬兰的教育,就感觉受到不少启发。

日本幼儿园里,会在一顿午饭的时间,同时教会孩子“乐于分享”和“勇敢捍卫自己权利”两种能力。

芬兰学校追求零压力、零考试、零竞争的学习环境,却能号称“世界教育最强国”,学生以成绩好,富有创造性著称。而且他们用的这些方法,我们生活中其实也都可以适当借鉴过来。

日本篇

日本很多地方的设计,都被公认很方便。但是在日本的幼儿园里,却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故意给孩子带来不便的“反人性化”的设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扇幼儿园的门的设计。教室的门,经过了专门的计算,需要孩子们很费力才能把门关严。园长解释说:“这里是特意为之的,冬天的时候,离这个门近的孩子会说冷,关门的孩子,会回来把门重新关好。我们通过这个设计,来教育孩子做事要彻底,把事情一步到位做完整。”

主持人说了自己的理解:“如果他没有把门关完整,别人会觉得冷。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完整,会给别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园长回答说:“对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有各种美丽的地方,但相对来说,日本通常会被称赞是做事严谨且漂亮的国家。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行动,去培养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去在意和照顾他人的心情与感受。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不要轻易给别人添麻烦。”

类似这样的设计,幼儿园里还有很多。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图片:Youtube视频截图/JACK XIAO)

 

 

类似这样的设计,幼儿园里还有很多。比如操场草地也是不平整的,坑坑洼洼,看起来没人打理的样子。但设计者说:“给孩子带来不方便更好,因为面对不方便,孩子会开始思考,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还有幼儿园草地边的水龙头,本来是设计给孩子们洗手用的,但却没有设计水槽。园长解释说,这样如果孩子们用完水,却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那么水就会流到地上,溅湿孩子们的鞋子。这样一来,就给孩子能看到自己不关水带来的不便,能养成节水环保的意识和习惯。我觉得这些都挺受启发的,我们平时一心希望帮孩子们把很多事都打理好,希望孩子省心省力。但实际上,为他人着想的心、留意生活细节的心、给他人带来便利的心,都是需要他有自己的亲身体会才能磨炼出出来的。

另一个让我觉得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是在幼儿园的食堂里。在这所幼儿园里,有些孩子是吃幼儿园准备的配餐的,也有些孩子,午餐是吃自己从家带的便当。幼儿园特地把吃配餐的孩子和吃便当的孩子,安排到一桌。因为配餐和便当的食物都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可以自己彼此交换和分享食物。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相对的公平,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分享

但当孩子们交换分享完毕,开始正式吃饭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园长作势要偷拿一个孩子盘中的午餐,被孩子果断伸手挡开,孩子还明确的说“不要!”。园长换了另一个孩子试探,想偷拿一块儿食物,另一个孩子也是马上伸手护住食物,把园长挡开。园长的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教会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保护好(图片:Youtube视频截图/JACK XIAO)

园长说这样的练习,“是为了告诉孩子们,自己的食物也是要靠自己去保护好的。让他们一开始就有一些自律意识。”这种方式也是挺有启发性的。“乖”、“懂事”、“听话”,并不一定都是好的。虽然分享、照顾他人、善良,这些都是最美好的品质。但分享也有底线,善良也要维护好自己的正当权益让孩子能够在乐于分享与勇于自卫中得到平衡,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请看来自YouTube/jack的介绍日本教育的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OYddEYqIs

芬兰篇

我们可能很难相信一个追求无压力、无竞争的国家,教育能领跑世界。看完芬兰的记录之后,心里也生出不少小羡慕。

芬兰的孩子们,相对非常自由。在芬兰,早上上课的铃声,都是用各种音乐来替代的,古典、民谣、摇滚、老师或学生自己弹唱的歌都行。孩子们也不用统一着装,可以穿着喜欢的衣服,唱着歌,跟着节奏跳着舞,不慌不忙的进教室。

在教室里也不用中规中矩,课间休息时,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舒服的各种姿势。趴着、躺着、倒挂着,都没有关系。孩子们的课外作业四年级才开始有,每天用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完成得好的孩子,还能拿到“免作业卡片”。下次他不想写作业的时候,用这个卡片就可以了。老师不会告诉他父母。因为老师认为,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们学校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也没有任何考试,尽量避免竞争。但孩子们的自由,不代表孩子们学得不好。

对孩子不标签不贬低(图片:Youtube /Jack Xiao )

 

芬兰老师们的教学,亮点更多。在整个国家中,教师都是经过严格系统化培训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每个人都对激励孩子更好的学习知识非常在行。当主持人问:“如果一个孩子,就是不擅长某个科目,比如数学,那你们会怎么做?”老师们几乎一致回答,那可能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找孩子喜欢的事情,引导他来产生兴趣。

因为老师的高素质,国家给了老师极高的信任度,没有人会监督老师的教案或者要求老师写报告。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自主安排认为合适的教学。有的老师,会把教学安排在森林里。老师拿出五颜六色的色卡,让孩子们去森林里找对应颜色的东西。老师也会让孩子们去森林里找气味,孩子们要去闻不同的树木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等,并把它形容出来。老师还会给孩子们一些形容词,让孩子们找对应的东西。像是“可爱的东西”“恶心的东西”“美丽的东西”……这堂课孩子们也不需要认识树木的名字什么的,就是感受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芬兰人相信,加深孩子们与所在环境的联系,本身就是特别好的教育。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语言,老师教学的时候,也是直接用英语教学的。孩子们不需要死记硬背英语单词,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英语。在四年级之后,他们还要再选一门其他的语言来学,所以芬兰的孩子们,多数都掌握3种以上的语言。

课外班的老师,布置的主题也充满了创意。节目拍摄时,孩子们在是为空难幸存者设计建筑。需要通过自己学习如何黏贴不同的材料,学会掌握平衡等知识来完成设计。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欣赏建筑,掌握基本的建筑原理。这一切,都在悄然培养着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另外,芬兰在整体学习环境也非常的积极、充满正能量。在芬兰,没有一个孩子会被贴上“你不行”“你不会”“你不擅长”“你很笨”这样的标签。实际上,整个国家都严格禁止暴力。任何的体罚、打骂、言语攻击孩子的行为,都会受到很高度的重视和处罚。

芬兰人都是平等的 (图片:Youtube视频截图/Jack Xiao)

纪录片的最后,主持人跟着老师和孩子们,去了当地的养老机构。这也是老师课堂设置的一部分,通过孩子跟老人们的互动,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年龄”和“时间”。孩子们跟老人一起画画,主持人说自己不会画画,然后芬兰老师告诉她:“每个人都可以画画,因为画画不是为了彼此竞争,他们可以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去看待事物,可以在纸上自由的表达自己。”听完这些,再看到孩子们画得非常开心,主持人竟然控制不住自己,哭了起来。她很委屈的感叹:“我们总是被说你这个不行、那个做不好,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那一刻,芬兰老师的话,可能触动了主持人心中那个儿时经常“被否定”的自己。

我对这个也感触挺深的,我们很习惯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尽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在表扬鼓励方面,往往非常谨慎,担心孩子“飘飘然”担心他会“骄傲自满”……可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真诚的鼓励孩子、支持孩子、他自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尝试。

孔子提出的教育观念(图片:Youtube /Jack Xiao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孔子提出的教育观念,可以说在芬兰得到了很好的体会。

 

 

请看来自YouTube/jack的介绍芬兰教育的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AeQe7Idkw

 

来源:成长树

责任编辑:陈雪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