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狱官妻子死于瘟疫 三天后又...

狱官妻子死于瘟疫 三天后又复活了

423
景佑四年,京师大疫。张庆的妻子袁氏染疫而亡。三天后,袁氏突然复苏,活过来了。(图片来源:Pixabay)

瘟疫流行中,人们往往感到脆弱无助,应该如何逃生避祸?下面的两则故事,或能为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狱官妻子疫死三日后复活

北宋时期有个叫张庆的人,官任右军巡院,掌管司法。他为人洁身自好、办事谨慎,为官事必躬亲,从不马虎。

他经常亲手为犯人洗刷囚具,尤其是酷暑时更会增加洒扫的次数,他对下属说:“人犯法被关押在这里,都是迫不得已的,还是要注意卫生,饮食卧具必加精洁。”

张庆常常虔诚地念诵佛经,每每死刑犯受刑前后,他定要为他们斋素,并且要为死刑犯念诵佛经整整一个月。

张庆常常虔诚地念诵佛经。图为《法华经‧普门品》。(图片来源:Silveriver~zhwiki/Wikimedia commons)

景佑四年,京师大疫。张庆的妻子袁氏染疫而亡,死后三天仍未下葬。没想到,三天后,袁氏突然复苏,活过来了。家人甚是惊讶。

袁氏告诉家人,她见一位白衣人,身材修长,面目端严,对她说:“你丈夫一辈子行善,积阴德甚多,子孙当中会有发达者。你还没有孩子,到这来(阴间)干什么呀?”话音未落,白衣人手提袁氏的脚,一下就把她抛出去了。然后袁氏就醒过来了。

第二年,袁氏就生了个儿子,取名叫亨。亨出生三日后,有道士游方到了张庆家门口,张庆热情地请他进门。道士既坐,对张庆说:“你原本没有子嗣,今日游方到你家门外,听到有婴儿声,难道是你的孩子吗?”张庆就把妻子染疫身亡又复活的事,具实告诉了道士。

道士感叹说:“的确如此啊。人行善,功德无量啊。今日听这婴儿声,惊讶你不但有子嗣,又惊喜你子孙中金榜题名者要相继而出。你当守住节操,等待验证吧。”

张庆享寿八十三,无疾而终。他的儿子亨后来任职武官,官至六品内藏库副使。亨有六子,元丰五年,金榜题名,同登黄榜。亨的儿子中有一个叫洪的,洪的两个孩子,又金榜题名。当时的士大夫们争相传颂张庆家的事,都认为这是当朝盛事。人们都相信天祐善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不是虚言呀。

宋朝的科举考试情景。(图片来源:Qiushufang/Wikimedia commons)

刺史亲收患者不染疫

隋朝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北周武帝时他被称为儒学奇才,他为官正直,泽被一方。

隋开皇八年间,辛公义出任岷州刺史。当地百姓有个不好的习俗,家里一旦有人病了,不管是不是传染性疾病,整个家对病人都避而远之,父子形同陌路,夫妻不相看守,孝义无存。

辛公义觉得这个陋习败坏人伦,想要革除它。于是派遣属地官员巡视考察辖区,凡是发现生病的人,都用床或车接运过来,安置在官衙的厅堂里,等待救治。

暑天热月,瘟疫横行时传染得很快,官府的厅廊里收了数百病人,挤得满满的。辛公义就在病人中设置一个床榻,坐在其间。从早到晚,他处理收治病人的政务。朝廷发放给自己的俸禄,他全都拿来为病人买药,请良医为他们治疗,还亲自劝导病人食饮。很快,大多数的病人痊愈。

之后,辛公义找来这些病愈者的亲属,对他们说:“生死大事,人命关天,这都是上天的安排。你们不用担心接触病人会把自己传染上。你们看我,把病人集中在一处救治,我就坐卧在他们中间,我怎就没有传染上?病人怎又能痊愈呢?过去你们抛弃病人而不顾,他们才会死啊。”

很多病人的家属听了之后,非常惭愧。后来,谁有病了,其家人就争着来找辛公义。如果病人没有亲属家眷,辛公义就留下他们,请医治疗。因为辛公义不惧瘟疫,爱民如子,行为示范,感动了百姓,人们也开始相互关爱,有病没人管的陋习就这样被革除了。全境之内都称辛公义为“慈母”。

后来辛公义任牟州剌史,审理案件时,他没有扎进诉讼文案中研究,而是直接进到监狱中,令两个副手站在身边,现场审理办案,随问而决。他绝不拖延犯人的羁押时间,碰到一时难以审理的案子,公义就夜宿在堂厅里,断案完毕才离开。

有人劝辛公义:“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辛公义回答:“我出任刺史,责任在身,如果德不配位,不能够善待黎民,让百姓在狱中受苦,我又怎能安心自得呢!”听闻者无不心悦诚服。

辛公义的故事传开后,很多原告被告自动和解,化干戈为玉帛了。

有一段时期,山东自陈州、汝州至沧海都出现水灾,百姓皆苦,唯独辛公义的牟州境内,没有发生灾异。

当时牟州的山里还出现了黄银,这是天降祥瑞之象,辛公义命人开采后献给了朝廷,皇上下诏,令水部郎姜崱为辛公义及其所管辖的界域祷告祈福,人们听到空中有金石丝竹般的天籁之音。

后来辛公义履新数郡官,最后官至司隶大夫,寿至八十九。

皇上下诏,令水部郎姜崱为辛公义及其所管辖的界域祷告祈福,人们听到空中有金石丝竹般的天籁之音。(图片来源:大纪元资料室)
参考资料:
叶留《为政善报事类》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