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阎锡山: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

阎锡山: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

在“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纷乱年代,阎锡山为山西孩子打造了美国最新样式的建筑,用于校舍与教室。阎锡山认为,什么钱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 1911年,山西省文盲占总人口的99%,阎锡山治晋近40年期间,山西义务教育普及率达60%~80%,各县教育经费占行政支出最高时达82%。

555
阎锡山晚年留影。(公有领域)

中国建设 要本着中国历史文化去做

阎锡山七岁入私塾,熟读四书,十岁入义塾,习诵十三经,少年时“四书”、“五经”多能脱口而出,纲鉴大事知其概略。他将山西试行的三民主义的五权政治,阐释为“建设在中国数千年之文化上”的天下“德”治。

1904年,阎锡山东渡日本求学,期间的几件小事给他印象深刻。一次,他因野营演习住在一个素不相识的日本平民家中,主人为其洗衣,还要连夜烘干,为的是不耽误他第二天演习;在野外做操时,一个士兵见习生折下了一片树叶,被教官训斥:“你这种行为能断送日本前程!”

日本根植东方传统、潜移默化的国民素质教育,深深影响了阎锡山。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在中国搞革命和建设,要本着中国历史文化去做。

1912年(民国元年)国父孙中山莅临太原,与阎锡山合照。(公有领域)

推行义务教育 没有失学儿童

1917年,阎锡山在孟炳如、柯璜等人建议下,于太原文庙设立洗心社,阎锡山亲自担任总社长,各县纷纷成立分社。每逢周日,全省各地各界人士自由参加,公开演讲,阐明孔孟儒学,介绍欧美新知。一时间,很多国内外名流慕名而至,山西上下习传统学新学的气象蔚然成风。

同年,阎锡山在山西开始推行旨在启民智、育民德的“用民政治”,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兴办国民教育,规定孩子七到十三岁之间至少上学四年,学习国文、算术、体操、美术等课程,不收学费。

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阎锡山不惜“罚”天下父母,无故不上学者,罚家长1~5元罚金,10岁以后,每岁加1元。

阎锡山不仅“强迫”天下父母,还强迫天下“父母官”,他要求,上至省财政、教育厅局,下至村长和学董,人人都要筹集教育经费,以作财政拨款的补充。而财政拨款针对教育开支是一路绿灯。1919年,财政同比增长的145万中,竟有120万是列支教育经费。

1918年,阎锡山还自费在家乡创办川至中学及附小,“川至”即百川归至,校训为“公毅敏洁”。入学者,头四年不收学费,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校服、一双鞋。学校建有7排瓦房,一共140间,礼堂、会议室、生化研究室、标本陈列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

在阎锡山的努力下,山西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情况获得极大改善,连仅30户人家的小村庄都自设有学校,没有失学儿童。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文推行山西的义务教育。

阎锡山赠友人照。(公有领域)

“家性教育”

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教育家提倡个性教育、个性解放。阎锡山则有不同想法,“学有实际,人无弃才”是阎锡山的教育理念,他强调 “家性教育”。

“家性教育”就是要求教的课程首先要对家庭有帮助,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他认为社会以家庭为单位,学校教育不应忽视对家庭生活的帮助,要根据学生家中的不同情况,确定对村民的教育内容。

阎锡山说:“譬如农家之子,就把搂田作为他的一门功课。评定他们的分数多寡,就以搂田和打场的勤惰为标准,总要使上过学的男子,比没上过学的男子爱锄田。”

他认为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对家庭有益,可以替父母解忧,同时父母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阎锡山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能够体谅他人父母心境的阎锡山,告诫他的孩子,生活中碰碰钉子、挨挨骂,有时也是一种收获和进步。

两个儿子将去美国创业,阎锡山送给他们16个字:“轻财重义,讷言敏行,俭己厚人,恭己恕人。”

阎锡山与四子阎志敏(右)、五子阎志惠合影。(公有领域)

阎锡山对儿子说:“我负责山西时,你祖父跟我说,要早知道我要负这么大的责任,一定叫我背几回炭、掏几回厕所,这样我才知道生活的困难和工作的艰苦,处理民事才有标准。”

阎锡山认为,人心好了,政治才会好,社会才会好。1920年,他召开著名的“进山会议”,确定了道艺并重的教育法则,强调教育的道德功能。在他治晋期间,山西土匪几乎绝迹,犯罪率极低,1924年全省只有17次抢劫事件。

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中的阎锡山一手提一杆秤,一手拿着算盘。阎锡山的节约和精算是出了名的。

可是他对国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手笔是让人惊叹不已。阎锡山认为,什么钱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并说:“要知学校是永远的,无论谁家将来必有子弟入学。况且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你们须以此理告人民知之。”

1932年,忻县、定襄县、大同县三县的全年教育经费分别为122,021元、64,543元、91,789元,占本县该年行政费总开支之比例分别为61%、50%、57%。

阎锡山甚至用军费当作教育经费。为解决义务教育师资问题,他推广师范教育,因此将山西整编军第五旅的一个旅的军费用来兴建太原国民师范学院,学校全部公费。

他花大笔经费用来修缮校舍和购置设备。1925年8月21日,全国教育界名流到山西国民师范附小观摩,当年的《申报》对此作了报道。校舍全部为特建,堪比北师大,“全校有18个教室,小学低年级教室均采用美国最新式样建筑,三面黑板一面采光,使学生在教室中多活动地步,并省目力也。全校有男女教员32人,职员2人,一切设备均极完备”。

在阎锡山的规划与努力下,1921年,山西省内普通高等小学校达500所,在校生5万人,男女国民学校近2万处,学生72万多人,当时山西千万人口中学龄人近百万,阎锡山的国民教育普及率在72%以上。

在战乱的三四十年代,阎锡山创造了中国的义务教育奇迹。陶行知曾前后三次考察山西义务教育,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除山西省外,均无义务教育可言。”

阎锡山1948年在办公室的留影。阎锡山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公有领域)
参考文献:
雒春《阎锡山传》
申国昌《阎锡山治下的义务教育奇迹》
郭学旺《阎锡山与传统儒学》
成新文《阎锡山早期的儒学思想》
苏炜《谈阎锡山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宗家秀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