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长大以后学习、工作、娱乐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正常的转化为气血能量。。
食物应依体质选择 寒性体质忌寒凉、热性体质忌温热
据优活健康报道: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中医科医师李敏表示,脾胃养生重视饮食,饮食应适度适时,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度;宜选择清淡、少刺激性、易消化的新鲜食物,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生冷、烤炸、烟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进食时应心情放松,细嚼慢咽。慢性胃病或胃下垂患者进餐前后不宜大量喝水,进食中不宜喝过多汤。
食物应依体质选择,寒性体质忌冰生冷寒凉性食物,宜平性、温性、热性食物;热性体质忌温热性食物,宜平性、凉性、寒性食物。食物依寒热温凉的属性举例如下:
(一)‧平性食物/粳米、玉米、大豆、黑豆、菜子油、大豆油、猪肉、牛肉、鸡肉、甘蓝菜、甘薯、马铃薯、芋头、胡萝卜、黑木耳、橄榄、柠檬、李子、苹果、木瓜、葡萄、柳丁、甘蔗等。
(二)‧寒性食物/小米、蛤蜊、蟹、田螺、茭白笋、竹笋、莲藕、海带、紫菜、苦瓜、洋菜、荸荠、西瓜、杨桃、香蕉、香瓜、柚子、草莓等。
(三)‧凉性食物/小麦、大麦、薏苡仁、绿豆、牡蛎、油菜、丝瓜、黄瓜、菠菜、冬瓜、茄子、菱角、白萝卜、梨子、蕃茄、枇杷、橘子等。
(四)‧温性食物/糯米、高粱、花生油、羊肉、虾、生姜、大蒜、葱、洋葱、芥菜、南瓜、栗子、香菜、荔枝、桃子、龙眼、蕃石榴、樱桃、金枣等。
(五)‧热性食物/烈酒、辣椒、芥茉、花椒、胡椒、龙眼乾、榴连、油炸物、肉桂、乾姜等。
食欲不振、腹胀疼痛等症状 不宜冬令进补
常有病人问适不适合冬令进补?李敏医师强调,关键在于身体是否有虚损、补什么。气虚者当益气、血虚者当补血、阴虚者当滋阴、阳虚者当温阳,为进补原则。如果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呕恶、舌苔白腻或黄腻等症状,一般不宜进补,应先就医,待症状消失后再进补调理。
中医脏象理论提到,脾胃的消化过程需要肝胆疏泄功能参与运作。经过肝的疏泄、调畅气机,则情志开朗、消化功能正常;若肝气郁结、情志不遂,则消化功能亦受影响。保持心情愉快、适当疏解压力与负面情绪,为维持消化系统健康的重要关键。
适当运动锻炼、按压足三里穴保养脾胃
除上述应注意饮食合宜及情绪舒解外,生活起居养生亦十分重要。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充足休息与睡眠,适当的运动锻练,如散步,能使气血流通,脾胃健运。平时可以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保养脾胃,位置在外膝眼下四指与胫骨旁开一指交接处。李敏医师表示,脾虚有湿的人,容易腹胀食少、大便偏软,身体沉重,甚至有四肢浮肿,妇女白带较多等症状,平日可以四神粥保养,材料包括山药、莲子、芡实、茯苓、薏苡仁,依体质酌量,洗净与白米熬成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