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养护脾胃只需3杯茶 老中医...

养护脾胃只需3杯茶 老中医教你怎样喝才养生

478
茶(pixabay)

茶,是指利用茶树的叶子所加工制成的饮料,多烹成茶汤饮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调味,又有药用。现代的茶主要按制作工序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苏轼〈游诸佛舍〉诗中有两句非常著名:「何须魏帝一丸药,且进卢仝七碗茶。」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您想要身体健康,学魏文帝那样炼灵丹,吃妙药,还不如学卢仝多喝几碗茶。

喝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养生手段,至于怎么喝,也是大有学问。我们主张每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生活情况选用不同品种茶叶饮用,我的喝茶方法就是每天必喝三杯,而且早中晚喝不同的茶,其中蕴含的就是调理脾胃的养生理念。

上午喝绿茶,益气升阳,心神俱旺

「一天之计在于晨」,阳气经过一个晚上的濡养,到了上午重新焕发活力,充实四肢百骸,让身体和大脑做好了开始新一天学习和工作的准备。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色润香清,令人心旷神怡,属于茶中之阳。

茶芽(pixabay)

绿茶的特性,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维生素损失也较少,因此能帮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于周身,使主神明的心与元神之府的脑,得到滋养,进而从五脏的功能活动中具体体现出来,人才能保持上午的精力旺盛。

正如《素问》所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明饮食之物化生的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提神醒脑」作用。

下午喝乌龙茶,健脾消食,保持运化

午后阳气渐弱,阴气渐升,脾胃功能较上午有所减弱。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因此中午的饮食中会有很多油腻的食物,容易滋腻碍胃,进而形成脾胃功能减弱。饮茶去肥消滞的功效自古就受人推崇,古人认为茶叶能够消解脂肪,长期喝茶能让人变瘦。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中的主要成分单宁酸,经证实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实验结果也证明,乌龙茶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的吸收,促进脂肪燃烧,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尤其能够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乌龙茶(pixabay)

下午时喝乌龙茶,能够帮助脾胃消化,保持腐熟和运化功能的高效运转。而脾胃健运是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必要条件。

晚上喝普洱茶,护胃养胃,安定心神

晚上阳气收敛,入于阴中。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人体的气机下降,需要颐养脾胃,安养心神,为第二天的劳作养精蓄锐。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调和,心神才能安定。普洱茶(熟普)是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黏稠、甘滑、醇厚,进入肠胃后,能在胃的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作用。

长期饮用普洱茶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会产生刺激作用。熟普中的咖啡因经多年陈放发酵,作用减弱,所以喝后不会兴奋,使人能够安然入睡。而普洱茶又有补气固精的作用,热饮肠胃舒适,还可治疗尿频。

普洱茶(pixabay)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茶也分五色。了解了茶性,就能根据天时、地域、人的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例如脾阳虚的人着凉了,就可以喝点姜茶;女性脾气比较急躁的,也可以喝点玫瑰花茶或者佛手花茶;有体热的话,也可以喝点菊花茶。

茶味苦而回味甘,性淡而香醇,正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反应。而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也并非只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喝茶时,要保持心胸开阔,缓缓享受品茗的乐趣,既品尝出其醇厚之味,又能使人心旷神怡,开胃进食,茶的色、香、味、形都是对人的身体和心灵产生双重滋养。鲁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喝茶〉的杂文,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

喝茶是享受「清福」,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本意是反对文人们悲秋赋愁,坐享清福。不过其中的「静坐无为」确是写出了喝茶心态的精髓。我们在工作或者苦读之余,不妨抽出一点时间,静坐无为,涤荡心神,悠然品茗。如果只是把茶当作解渴提神之用,一边工作一边喝茶,效果就差了三分。

茶(pixabay)

喝茶还需精选茶具。饮不同的茶,最好用不同的茶具冲泡。绿茶宜用透明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乌龙茶最好用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普洱茶适合用紫砂、白瓷、盖杯、盖碗等。将茶汤倒入茶杯中,每次少量慢慢地饮茶。鉴色,闻香,品味,观形,淡淡的茶味、茶香,可使人心旷神怡,上下气机通畅,使人心神宁静,思虑尽忘。这种心境,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