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0日】(欧洲希望之声记者郑平报导)2月10日是当局此前定下的全国复工日。不过,各路信息显示,中国企业复工难,不复工亦难。疫情在经济层面造成的重创正在浮现。
包括上海、北京、杭州在内的诸多大城市都表示按政府决定,于今日起复工。然而,推特上传出的照片显示,上海今天早晨的地铁依然极度冷清,知名商业街淮海中路也不复往日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https://twitter.com/S_Rabinovitch/status/1226713276161110016
https://twitter.com/S_Rabinovitch/status/1226719253576986624
在2月10日当天,北京与上海同时宣布“封城”,令中国四大直辖市全部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下。封城措施各市大同小异,包括对市内全部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禁止外来车辆及人口进入,出入小区必测体温并完成个人资料登记,14天内曾前往疫区的必须居家隔离等等。同时,京沪官方都提出,希望外来人口暂时不要返回。
这就给政府规定的复工日画上几个大大的问号:缺少外地人口,这些大城市的劳动力将严重不足,各企业该如何复工?各小区用封闭管理来避免交叉感染,但人们在工作场所仍然要聚集在一起,隔离再聚集,聚集再隔离,究竟有何意义?
有的部门要防疫,有的部门要复工,于是各处乱象纷飞。
住在省间飞地北三县、却在北京上班的居民混乱了。他们的居住地隶属河北省廊坊市,按各小区居委会的要求,他们每去北京上一天班,就是出省一天,回居住地后需要隔离14天。那就意味着一个月只能上两天班。
有人苦恼的问,“单位会同意吗?即便单位同意了,那会不会扣工资呢?” 也有网友评论:“别想那么多了,员工和单位,还不知道哪个先垮掉呢?”
同样已封城的广东省深圳市传出消息说,企业如需复工,需要先向当局申请,确定企业做好所有防疫工作,包括备好红外线体温探测器、消毒药水、口罩等物资,当局上报后再分批通知企业复工许可。
《苹果日报》报道说,但申请和审批过程繁琐,即使员工能回到厂区,都要接受14日隔离,不少企业预期今日难以复工。
还有人在网上爆料说,当地政府借复工审批之便,将企业库存的口罩征用了。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Agilian Technology Co.是一家生产消费电子产品的公司,公司首席执行长戈索尔格(Fabien Gaussorgues)现在正苦于无法确定其80名员工中能否有足够多的人手回工厂复工;即使有,他也无法联系到质检人员对工厂产品作认证;认证后,他更无法将货物空运到客户手中,因为太多往返于中国的航班已被取消。
大批在中国设厂的外国企业正面临类似的困境——供应链断裂、交通出行受限,令复工变得困难。
工程设计公司Sofeast Ltd.的首席执行长安若朗(Renaud Anjoran)对该报表示,突然之间出现了关系到机构存亡的威胁,由于生产冲击的影响,中国可能有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工厂倒闭:
“如果几家关键供应商突然倒闭,或者延迟几个月发货,对企业来说就是个致命的威胁。这比征收10%关税什么的要糟糕得多,因为即使发生这种额外成本,企业也可以承受一段时间。”
对外国企业来说,彻底撤出中国是一个可能的选择。但中国企业面临的就是生与死的选择。
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贾国龙2月初曾公开表示,若疫情无法有效控制,企业账上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金融时报》评论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悉,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预计新年前后一个月损失营收7-8亿元,同时2万多名员工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西贝已经是非常成功的餐饮企业,尚且徘徊在三个月的生死线之上,其他企业更不用说。
这篇评论引述清华大学朱武祥等人对中小企业调研指,受疫情影响,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个月生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企业开工力调查•报告》数据的显示:难以承受2周延期开工的企业高达67.7%,能够承受1个月以上延期开工的企业只有7.1%,能够承受2个月以上延期的企业更是只有1.7%。
这篇评论的作者说:“我和做企业的熟人聊起,他们目前强调都是生意不能停,现金流不能断。当然,不少企业,也在谋求转型线上自救。至于政策优惠,不少人指出,能够不强硬执行在家办公两倍工资之类就谢天谢地了。”
“目前复工最大障碍,其实还在于隔离。这一次疫情暴露的,不仅是防疫体系与能力不足,更是公共治理的粗疏。早期对疫情漠视甚至无视,和现在一刀切的隔离政策,看起来南辕北撤,其实都体现了对于突发情况的应对乏力。”
中共自疫情之初的隐瞒真相,转入疫情爆发后的强制一刀切隔离,招招被动,招招引致更糟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