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我们与恶的距离》觀後反思...

《我们与恶的距离》觀後反思:我们每个人与恶有多远的距离?对于真正的好人与坏人有没有标准的答案?

1232
最近熱播港台劇:《我们与恶的距离》(圖片:網絡)

【歐洲希望之聲訊】(本台記者李文涵綜合報導)《我们与恶的距离》的故事首先围绕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展开,她是电视新闻台品味新闻的负责人,同时另一个重要身份是事件罹难者的母亲,这样一种身份设定,为角色的“理性—感性”冲突增加了戏剧张力。故事的另一端,是事件的加害者及其家属,对于加害者(凶手)本身,创作者有意弱化了他的故事呈现,更多是将关注点对准了他的亲人,讲述事件对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与冲击。在此之外,全剧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刑事辩护律师王赦(吴慷仁饰),有一个寄希望于通过法治正义改善社会的美好願望,他秉持着对民主法治力量的信念,奔走于媒体和各个家庭之间,努力尝试去靠近事实的真相。在如今网络極其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从来不缺新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更是过段时间便会发生一次。以我们最为不愿意看见的“反社会伤人事件”为例,这样的事件但凡发生一次,背后就会有相应的家庭因之支离破碎,有的人甚至可能需要用其一生来承受这种伤痛。对于这类事件,民众的义愤填膺是人之常情,凶手的绳之以法更是理所应当,但在这背后,是不是有着更为重要的内容——真相,值得我们去探寻,去理解这样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而我们又该怎样去避免。“解决伤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后跟预防”,十分赞同剧中的这句表达,而“预防”的基础在于理解,在于探究背后的原因。或许有人会说,你探究来探究去可能到最后要么归结到社会体制和学校教育出了问题,要么归结到人性之恶,然后呢?雖然不知道最后的“真相”会是因为什么,但是相比于单纯“人人言死”的愤怒,它更值得我们去追问,但有时候我们并未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与恶的距离》的故事围绕着重大的社会案件讲述了几个家庭之间不同立场、不同参与者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设定主要围绕四个家庭展开,有代表白领中产阶层的家庭,有代表台湾“小市民”的家庭,还有“穷小子富家女”结合的家庭,一共十集每集的长度在50多分钟。
整個劇情裡面有一个灵魂的拷问:“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这可以说是整部剧提给大家的问题,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好人与坏人,似乎越来越难界定了,这里有标准答案吗?我们每个人与恶有多远的距离?

一共才10集的电视剧,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每一集都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反思内容,去真正地感受这部剧的精神。且这些内容是来自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也许我们不是当事人,但不得不去思考这样现实的社会事件,无论是作为任何一种角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思考,怎么去面对?才能更加从容,更有勇气地生活下去。
第一集主要描述的是“无差别杀人事件”延伸出几个家庭的故事,带我们一起直面人性善与恶的问题,剧情虽然节奏很快,但一点也不混乱,讲述的每条线是相通的,加害者、受害者、辩护者的关系,在剧情最后帮我们串联到一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反思,到底这个社会应该如何保护加害者的权益呢?第二集讨论的是精神病院搬迁的问题,每一集都是围绕着一个社会的热点去展开,带着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对我们有着无形中的影响,我们充当其中的角色,是好还是坏?

故事以一场凶杀案为背景,一个男子突然冲进电影院,用自制的手枪枪杀了9个无辜市民,并且导致21人受伤。当枪声响起时,其中三个家庭就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无辜的受害者,一个杀人犯,一个律师从此互相羁绊。

第一个受害者的家庭,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与温升豪饰演的刘昭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一儿一女。在儿子被枪杀后,母亲宋乔安对自己极度自责,从而变成一个冷漠的人。宋乔安是一位新闻媒体从业者,她完全无法走出儿子被杀的痛苦只有靠酒精麻痹自己。身为新闻从业者她在拟定题目时用激励刺眼的字眼去吸引观众的目光,赢得收视率。作为母亲来说,对于她的女儿来说她可能是一个“恶人”,一直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而忽视了女儿的感受。不仅连续三年都忘了女儿生日,平时对她的关心可能还没有她小姨多。女儿在剧中曾对宋乔安说过一句话:“你还不如当初和哥哥一起死”。面对孩子的这句话不仅触动了大家的心弦,也同样让宋乔安开始反思自己。《我们与恶的距离》对于真正的好人与坏人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第二个犯人的家庭,李晓明在枪杀了很多人后,对父母与妹妹的影响是最大的。對這家人来说这就是场噩梦,他的父母和妹妹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眼中的乖孩子好哥哥会是凶手。在面对受害者家属时他们能做的只是不停的说着“对不起”。把房子卖了赔给受害者家属,隐姓埋名到了老家生活。他们一直活在自责之中。“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里,我的儿子教坏了。”“大家说我们太忙太自私,都没时间跟小孩聊天,才会教出这种变态杀人魔。全天下,没有一个父母,要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他的妹妹因此辍学在家呆了两年后被李妈妈强行拉出去改了名字想让她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她经老师推荐最后很巧的来到了品味新闻台上班,想展开新生活的她似乎又卷入了这场旋涡中,最终无法得到新生:李大芝活得小心翼翼,走在路上,也习惯用头发遮住脸,怕忽然被人认出来。却恰巧成为宋乔安的手下。

第三个家庭是为犯人李晓明辩护律师王赦的家庭,律师王赦想犯人的动机,相信他不是无故犯罪的,也想用自己的专业帮助那些罪犯重获新生。作為李晓明的辩护律师来说,他之所以不断奔走,也是探究背后的原因。但正因为他做了这些罪犯的辩护律师,很多人把对于凶手的愤怒也强加到他的身上。他做的这份工作不仅遭受了很大的公众舆论压力,连他的家人对此也不理解,家庭矛盾愈演愈烈。他对受害者的家属说:我也觉得他应该以死谢罪,但杀了他,难道一切就会没事吗?请给多一点时间,探究清楚背后的真相,我们才能预防。但公众对他的做法十分不满,最后导致妻子对他不理解,这个家庭分崩离析。

前三集时,因为各种恶意的攻击,影片的气氛十分压抑,就连观众都感同身受。直到第四集,大家才开始尝试改变现状,宋乔安夫妇开始解决夫妻、子女的问题。犯人李晓明被枪毙,他的家庭开始尝试面对新的生活。本剧的戏剧冲突点不断,层次分明,尤其是宋乔安发现了罪犯的妹妹,从而联系到记者曝光她的家庭,导致两人决裂,这一场对峙,观众看得直呼过瘾!

在李晓明被执行死刑当日:宋乔安获悉了李大芝的真实身份,因此找摄影记者专门跟踪含泪结束播报自己哥哥新闻的李大芝并偷拍到了其一家人的住址,拿到了“大独家”。李大芝没有想到平时的同事这時却拿着长枪短炮对着她。因此李大芝去找宋乔安愤怒地质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哥哥是杀了人,难道凶手的家人没有生存下去的权利吗?,

我哥是啥了很多人(圖片:視頻截圖)
我哥是殺了很多人(圖片:視頻截圖)
但我跟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圖片:視頻截圖)
但我跟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圖片:視頻截圖)

住址的曝光意味着全家人可能真的从此再无安宁:李大芝质疑,媒体拿着话语权,在社会性事件发生时任意断定人,给别人贴标签,其实也是在杀人,“你们杀的人,不比我哥少”。

你們拿被你們自己踐踏的媒體權任意斷定人(圖片:視頻截圖)
你們拿被你們自己踐踏的媒體權任意斷定人(圖片:視頻截圖)
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籤(圖片:視頻截圖)
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籤(圖片:視頻截圖)
你們有沒有想過無形之中你們也在殺人(圖片:視頻截圖)
你們有沒有想過無形之中你們也在殺人(圖片:視頻截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当李晓明杀人事件刚刚发生后,李家就卖掉了房子,希望能够向受害者赔偿,李大芝的父母当众下跪向受害者道歉,但这些内容媒体都没有兴趣。一对老人下跪,周围全是媒体拿着摄像机追问其是否真心,这张图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还有网友表示,被完全震撼倒了!

这张图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还有网友表示,被完全震撼倒了(圖片:視頻截圖)
这张图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还有网友表示,被完全震撼倒了(圖片:視頻截圖)

故事基于真实发生的一起“恶性杀人事件”改编而成,如剧名所讲,我们每个人与恶,有多远的距离?显然,这里所说的“恶”不是那种人人肉眼可辨的犯罪行径,而是一种隐性的恶——新闻/舆论之“恶”。新闻媒体不顾“求真求实”的职业操守,为博关注或收视率,或是“事实剪裁”,或是有意扭曲,引起舆论哗然;而民众在所谓“新闻”的引导下,则是借由网络肆意宣泄情绪。我们痛恨罪恶,但有时候我们表达痛恨的方式,却也变成了一种“恶”,且不自知。

目前这部剧虽然只播了几集,但是可以看得出,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视剧,严肃的演绎生命的意义 社会的责任 人性的冲击 法律与道德。最后的结局毋庸置疑是温馨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集,但是它的故事主线明确,结构饱满完整,演员也全都是演技派,越看越身临其境,可以说这是一部研究人性的剧,对于真正的好人与坏人有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冥冥中善恶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思考,要守住良知.秉持善良,走回傳統路。此時想起一位聖人說的話:“真.善.忍是衡量好壞人的唯一標準”,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啟悟!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歐洲希望之声编辑從新制作,转载请注明歐洲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責任編輯:李文涵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