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为人真诚 自有福报

为人真诚 自有福报

588
古人的君子标准也体现了“真”。(绘画:志清/看中国)

【2020年10月25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如果站在善恶有报的天理角度看问题,“人而无信”,是没有做到“真”,违“真”有恶报,不违“真”有福报。

恪守信用是“真”

徐少渔是钱塘人,光绪庚寅八月初,他向彝斋借了一百圆银币,没有立借据,只口头约定一年以后如数偿还。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渔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际,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直喃喃自语:“还钱的时间快到了,我如果死了怎么办啊?” 其妻听后对他说:“你借的钱没有借据,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 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渔说:“他因为相信我,所以才没要借据,我怎么能自己不守信用呢?”

于是让妻子将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两件狐裘拿去卖了,共卖了九十银圆,又从别人那里借了十圆,终在约定 的日期如数偿还给了彝斋。没过几天,徐少渔的病痊愈了。

仁义之事是“真”

清代蔡振绅《八德须知》里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隋朝时代,有个叫辛公义的人,在岷州做刺史。当地有个不好的风俗,只要有人生了疫病,不管会不会传染,全家的人都躲避开,没有人去照看,一点都不讲孝义。因此,多数生了疫病的人,都因缺乏照顾,最后自生自灭,孤独死去。

辛公义刺史,到任后,决心改掉这个地方的坏风气,就下了这样一个命令:“凡是得了病的人,一律派人用轿子抬到衙门里,然后由官府请医生精心医治。”

等病人医好了,辛公义就叫他们的家人和亲族接回去,并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假若这个病真会传染,那我早就死了,我怎么还会站在这里跟你们说话呢?”那些人都很信服他的话,对他感激涕零。从此以后,那种不顾病人的坏风俗,也不攻自破,慢慢销声匿迹。因为他救活了很多人,全县的百姓,都感激地叫他“辛慈母”。

行仁义之事,讲孝道,同样也体现了“真”。祖逖获得百姓的敬重,辛公义被全县百姓感激的称为“辛慈母”,何尝不是福报的体现?!

人经常讲“真性情”,很多人不知其意。古人的君子标准:仁、义、礼、智、信,里面也体现了“真”,人能做到这个标准,就是“真性情”,人行于天地间,自有浩然正气荡胸间。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