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为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则

为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则

529
明确的限制可以为孩子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能为孩子提供安全感。(pixabay)

【2021年04月05日】据说几年前,当卢.霍兹(Lou Holtz)成为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橄榄球队的主教练时,队上有个年轻四分卫很有天赋。然而,霍兹注意到这个四分卫上个赛季的传球多次被拦截。他对年轻的四分卫说:“你是个很棒的运动员,可以继续担任先发四分卫。而且,明年你被拦截的次数不会超过七次。”

年轻的四分卫不解地看了霍兹一眼,问:“你怎么知道?”

“因为,”霍兹慎重地说,“因为第七次之后,你就要坐在我旁边的板凳上了。”

这次对谈结束之后,这个四分卫知道了:

教练期待他达到的“目标”。
如果他没有达到期待,将会有的“后果”。
这个后果的执行时间点。
他有所选择,可以选择拼尽全力打球,还是懈怠下来坐冷板凳。
责任在他身上。
那一年,霍兹教练的四分卫从来没有坐过板凳,他只被拦截六次。

我把霍兹教练所做的事,称为“明确设限”(transparency in setting limits)。“明确设限”表示父母会预先提出具体的期待和后果,孩子会事先得到警告,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在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和价值观时,高需求小孩比其他孩子更需要像他们一样坚持果决的自信父母,父母要明白:建立和执行明确的限制,比“凶”更能为孩子提供安全感。

当父母建立明确界线时,高需求小孩永远不会说:“谢谢,这正是我需要的。”他们很可能会尖叫“我讨厌你”或是“你是世界上最坏的爸妈”。父母听到这些话,要坚强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父母的先天气质没有像高需求小孩那么坚持的时候。但是,明确的限制可以为孩子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努力建立这些界线是很值得的。

什么情况必须坚决制止孩子?
─有危险、不尊重他人时就需要制止

教养案例:爱蜜莉不把手机还给爸爸,还把手机丢掉

两岁的爱蜜莉很喜欢玩爸爸的手机,就算爸爸只把手机放下一秒钟,爱蜜莉也会把它抢走。“把我的手机还我。”她听到爸爸的要求时看了他一眼,高兴地尖叫,然后拿着手机跑了。当她爸爸试图拿回手机,追逐就此展开,在爸爸抓到她之前,爱蜜莉把手机扔到房间的另一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知道两件重要的事情。首先,爱蜜莉的行为是典型的幼儿行为,她正在试验: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跑掉会发生什么事?如果把手机扔了呢?这和扔球的情况不一样吗?爱蜜莉的这些“试验”并不表示她是个麻烦制造者。孩子大笑、丢掉手机并不是在反抗父母,而是孩子很惊讶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大人们的反应。

其次,这种情况引出了一个问题:父母什么时候该说“不行”?以下是我遵循的准则:如果是不安全、有害,或者不尊重自己、他人或环境的事,就需要制止。

高需求小孩需要从父母和其他大人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我会保护你的安全。
如果你没办法制止自己,我会帮助你停下来。
我会先让你知道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
你可以选择“做”或“不做”,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以上句子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有依靠,相信父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并且支持他们。

三个步骤,为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和限制
霍兹教练并没有隔着球场对他年轻的四分卫大吼:“嘿,就是你!传球别再被拦截了,否则你就来坐板凳!”这是因为,严厉、死板的方法会让问题行为增加,进而导致更多的攻击举动产生,因此霍兹选择的是进行私下的面对面沟通。

如果需要制止孩子,我们不要隔着房间大喊大叫,请去找他,弯下腰,与孩子一般高。看着他的眼睛,如果有必要的话,把手按在他身上防止挣脱,等孩子平复到够冷静、听得进我们说话的程度,再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Step 1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他做什么事。
Step 2告诉孩子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将会怎么做。
Step 3告诉孩子什么时候我们会执行这件事。

我们要使用坚定的语气,而非刺耳、大声的喊话,因为这种语气可以告诉高需求小孩:“我期望你做到的事是……我会帮助你达到这个期望”以及“你是个坚定的孩子,不管跌倒几次都愿意站起来,坚持到底。”这种冷静、自信的指导风格,能让高需求小孩变得更灵活、随和。

爱蜜莉的爸爸路克和爱蜜莉进行了多次令人沮丧的手机追逐战之后,他联系了我,我们一起想出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路克明确告知爱蜜莉不归还手机的后果,留给爱蜜莉自己决定怎么做。

下次爱蜜莉拿走我的手机时,我会走向她,弯下腰,伸出手说:“爱蜜莉,你可以选择把手机还给我,我们可以一起看。如果你选择不给我,我会把手机收走。我数到三,你可以选择,如果我已经数到三了你还没有选,我会把手机收走,选择权在你。”

“ 一。你可以把手机交给我,我们一起看。如果选择不给我,我就会把手机收起来。”说到这里,我停顿了几秒钟。

“ 二。”我把期望的事又重复一遍:“你可以把手机交给我,我们一起看。如果选择不给我,我就会把手机收起来。”

“ 三。你没有选择把手机还给我,所以我要把手机收起来。”

这时候爱蜜莉往地上一扑,放声尖叫:“手机给我!”然而,最重要的是我要坚持到底,我对她说:“对不起,你已经做了选择,下次你可以选一个不一样的。”我会说到做到,所以爱蜜莉知道她可以信任爸爸。只需要几次练习,孩子就明白选择去做父母要求的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明确设限”很有效,因为孩子能够知道父母的期望,后果是什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说过要做的事,我就会做到,而且我已经让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了。你可以预测我的反应,用自己的行为去选择后果。”正是这种了解和可预测性,让孩子感到安全有保障。

父母表达期望时,要明确且具体
我们给孩子的选择必须明确而精确。如果不够具体,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和未来的小律师争论。

父母要仔细检视自己设下的期待是否够清晰具体,比如:我们该要求孩子几点钟上床睡觉?哪些玩具可以分享?孩子可以在哪里骑脚踏车?孩子要完成什么家事?我们也可以问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什么?如果孩子的期望确实可行,我们就要为孩子调整。

当父母的界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变时,孩子才能学起来并且内化。针对五岁以前的孩子,父母必须把规则和期望弄得更具体,才有效执行规则;已到学龄的儿童,在发育方面则能够接受更灵活性的规则。

父母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出口
“说到做到”这件事,需要父母愿意且有能力去做。说到没做到会导致孩子逐步“放大”、“升级”自己的犯规行为,好弄清楚界线在哪里。

我课堂上的学员萝拉就承认自己有时没有做到自己设下的规范:“只要我开上高速公路,爱莉诺就会在后面踢我的椅子。她很喜欢去图书馆听人说故事,所以我跟她说,如果她在车上不乱踢,我们就可以去图书馆听故事,但如果她踢椅子,我就会调头带她回家。她同意了,但是才开了三公里,她就踢椅子,于是我在一个出口下了高速公路。当她发现我在调头,开始求我不要回家,保证不会再踢。我也确实不想回家,我需要那一小段休息时间。于是我心软了,又往图书馆开。开不到一英里,她又踢了椅子。”

所以,在告诉孩子我们会采取什么行动前,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做得到吗?”“我愿意做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想想其他能做到而且愿意做的事。孩子需要知道,她可以相信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人。

─ ─摘自:《开启“高需求小孩”的正向天赋》野人出版提供@
作者:Mary Sheedy Kurcinka 译者:王圣棻, 魏婉琪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翛然)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