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协议谈判进入关键一周,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面临“背水一战”,周三(21日)前往布鲁塞尔出席本月25日的脱欧特别峰会,并将持续谈判直至25日签署英国脱欧协议峰会为止。
来自国内的反对与支持
据法新社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今天前往布鲁塞尔出席周日的脱欧特别峰会。昨天下午拜会了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并共进下午茶。报道说,特蕾莎此行将对英国脱欧协议条款进行少许调整。
英国和欧盟调整脱欧协议和未来关系政治宣言的空间都所剩不多。在国内,女首相面临所属的保守党脱欧派强硬支持者的挑战。
自从上周三 (14日) 英国脱欧草案曝光后,特蕾莎便考验不断。包含脱欧大臣在内的6名内阁成员相继请辞,而她所属的保守党议员也纷纷写信要求启动不信任动议。同时,她还面临来自北爱尔兰议会盟友和西班牙的压力。北爱尔兰反对会削弱英国主权的协议,西班牙则警告可能会针对直布罗陀议题杯葛这项协议。将脱欧前景再推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特蕾莎·梅的政治生涯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前英国脱欧大臣多米尼克·拉布 (Dominic Raab) 上周形容长达585页的脱欧草案有“严重缺失”,他不认为这个版本能在反对党占多数的国会过关。
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Jeremy Corbyn)表示,工党257名议员将不会投票支持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草案。他要求英国重新与欧盟协商脱欧协议,因为他认为目前的版本是个由欧盟主导的单向协议。
但特蕾莎·梅也不是在孤军奋战。CBI北爱尔兰主席麦高恩(Angela McGowan)表示对协议草案“总体上支持”,确保了经济和主权完整性,但希望有一些方面能够修改。她认为,如果走到无协议脱欧这一步,北爱尔兰的企业将会陷入混乱,也对媒体有关草案的报道表示失望。很多北爱商界和农业从业者对该项草案表示“谨慎的支持”。
在此严峻形势下,特蕾莎·梅再展“铁娘子”风范,誓要继续战斗,坚持目前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草案。她在周日 (18日)接受英国媒体天空新闻台 (Sky News) 采访时指出:“接下来七天对脱欧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这攸关英国的未来。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重要任务上。”她强调,迫使她下台不会让脱欧协商更顺利,并警告此举反而会延误英国脱欧的时程。她很清楚,如果要说服英国议员批淮协议,必须证明她的谈判桌上已经没有任何筹码。
据报道,保守党脱欧派针对特蕾莎领导地位的挑战无疾而终,没有成功发起不信任投票,至少暂时是如此。
来自欧盟的坚持与妥协
目前的草案让英国能在2019年3月29日如期脱欧,并让英国留在欧盟单一市场。然而,到2020年12月前,欧盟法规对英国都保有约束力。此外,草案也包含一个缓冲方案,要求英国在与欧盟签订永久贸易协定前,北爱尔兰仍以欧盟商业规定为主,并成为英欧商品自由进出的自由地带。这项协议主要是避免在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划定硬性的边境。
欧盟的脱欧事务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周一 (19日) 称该份草案是“公平且平衡”的,有助于在明年3月实现英国有秩序脱欧,并为双方的贸易协议奠定基础。欧盟27国部长已于19日批准了脱欧协议草案,并表明不会重新协商该草案。他说:“我们全该保持冷静,因为现在是脱欧谈判中的关键时刻。”他希望英国能在周日脱欧特别峰会前,也表态支持草案内容。
奥地利欧盟事务部长布鲁梅 (Gernot Blümel) 受访时说,他相信欧盟与英国都想以平和方式达成协议。他表示:“现在桌上有一份公正的协议草案,我们双方都做了妥协。”
德国外交部长马斯 (Heiko Maas) 则希望各方在特别峰会后,负责任地面对所作的妥协。他警告硬脱欧带来的后果无法估算,相信没有任何一方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
但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卢瓦索(Nathalie Loiseau)表示不会要求重拟协议,但对协议的实施始终保持警惕。有消息称,法国正牵头敦促欧盟作出对脱欧协议不妥协的宣言,这将使协议草案能否获得英国议会同意更无法捉摸。法国方面希望在英国脱欧后仍能保证本国渔民在英国海域作业的权利。
西班牙也要求欧盟作出书面保证,未来英国和欧盟间的贸易协议不会对直布罗陀海峡的状态作出预先判决。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但由于历史原因,西班牙和英国共同扼守直布罗陀海峡。
根据脱欧协商时程,双方在本周日 (11月25日) 的脱欧特别峰会上,将正式签署政治宣言与脱欧协议。一些欧盟外交官认为,政治宣言涵盖范围大到足以将英国视为正式成员国。根据欧盟外交官的说法,特蕾莎·梅正努力替社会大众营造脱欧对英国有益的印象。但根据目前协议草案的内容,未来双方关系实际上的改变并不大。
欧盟领导人25日将聚首布鲁塞尔,就英国脱欧后英国与欧盟未来关系宣言大纲和上周达成的脱欧协议达成共识,希望最终能让英国明年3月脱欧的不确定性画上句号。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背水一战”能否绝地逢生?外界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