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天象是神的旨意 历代明君重...

天象是神的旨意 历代明君重天意成盛世

466
翻开悠久的中华文明史,我们看到历朝历代,信天敬神是人们精神世界不可动摇的基石。古人相信上天的愤怒和自己的恶行及道德败坏是有直接关系的。每遇到这些极端天象警示时,众多明君都能够从中反躬自责,以正缺失。(图片来源:大纪元)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中国古人认为天高高在上,左右着人世间历史的兴衰和人间的祸福;君王受命于天,如其不能顺天意而行,有错误和过失,那么上天就会以怪异天象和天灾给予警示和谴责。由此,中国自古以来的明君都非常重视“天意”,如果上天示警,皇帝都要颁布“罪己诏”向苍天谢罪。

翻开悠久的中华文明史,我们看到历朝历代,信天敬神都是人们精神世界中不可动摇的基石,古人相信,上天的愤怒和自己的恶行及道德败坏是有直接关系的。地震、洪水、干旱、蝗灾、沙尘暴、酷热、高寒等天象,都被视作上天对人的警告,每当极端天象和大灾降临,诸多明君都能够从中反躬自责,以正缺失。

庶征”:上天示人的天象征兆

《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中记载了周武王请教箕子治国之道时,箕子关于九种治国安邦的天法的叙述。其中,第八种天法是“庶征”,就是天象征兆。

箕子说,庶征,就是上天示人的各种天象征兆,是天帝对我们的君主即天子、皇帝说的语言。这些天象征兆主要包括下雨、晴朗、暖热、寒冷和刮风。雨、晴、热、冷、风这五者齐备,而且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发生的时候,那一定是风调雨顺、万物繁盛。如果其中一种过多,那便是一种凶相;如果其中一种现象太少了,那也是一种凶相。

箕子告诉武王,上天针对人间天子不好的表现所给出的天象是:天子如果狂傲不羁,颠倒黑白,欺压良善,百姓愁怨,将会有大雨和洪灾出现;如果天子违纲悖纪,号令不顺,人心虚哗愦乱,刑罚妄加,滥杀无辜,则艳阳高照,大旱连年;如果天子不勤政,贪图安逸享受,则酷热不退;如果治国无长策,朝令夕改,民不聊生,就会高寒肆虐;如果君臣正邪不分,昏聩淫乱,就会狂风不止,沙尘暴频仍。

历代君王对天灾的态度

《韩诗外传》第三卷有记载,宋国发大水,处于上游的鲁国派人慰问说:天下大雨不停,灾害很深重,连累到你们的地方,影响了你们的民生,君王派我来慰问。宋国国君说:多是我的不仁德缘故,没有做好斋戒祭祀,使用民力不符合时间、轻重。是苍天给我的惩罚,又造成你们君王的担忧,真是惭愧而不敢接受。

孔子听到后说:宋国做得很好,会没事了。弟子问:为什么?孔子说:以前桀、纣不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们很快就灭亡了。成汤、文王知道自己的不足并能改过,就兴旺发达了。错了能改,就不算过错了。

宋国人听了之后,于是早起晚睡、吊死问疾,非常努力。三年后,年景丰收,政治平和。

孔子提到的成汤知错而改的故事则是这样的:

成汤在位时,年久无雨大旱。太史占卜之后说:“应当杀一个人来向神祈雨。”成汤说:“我所要做的事正是为了救人才求雨。要是一定要用杀人的方式向神求雨,请允许由我自己来充当那个人。”

商朝的创建者成汤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于是成汤沐浴斋戒,把自己当作向神祈雨的牺牲品,在桑林旷野中向神祷告, 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意思是说,我如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有罪,罪在我一人身上。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这里可见一个君王的担当,难怪成汤能开创商朝。

昔日周成王(公元前1020—前996年在位)因陷害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而逼走了周公。当时,天降大暴雨狂风,异于寻常。周成王从这个异常的天象中意识到自己陷害叔叔是个大过错。他知错即改,沐浴更衣恭迎周公还朝摄政。周公帮成王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巩固了西周王朝,使之呈现繁荣昌盛的景象。一人兴邦,一人丧国,这一切都是成王信顺天意、任用周公而收到的成果。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历史上许多明君都可以通过天灾反躬自省、及时修正,而成就了伟业,例如成就“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以及成就“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他们又是如何对待上天警示的呢?

汉文帝为日食下罪己诏

汉文帝画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汉文帝

汉文帝二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了日食。文帝为此下了“罪己诏”,其中写道:“我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设置君主,来抚育治理他们。如果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日食,上天的谴责在天象上表现出了灾异现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呢!我能够事奉宗庙,以这微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之上,天下的治与乱,责任在我一个人,你们众位执掌国政的大臣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很好的治理抚育百姓,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食,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接到诏令后,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以及你们知道的、见到的、想到的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

唐太宗因彗星纳谏言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八月二十三日,南方上空一颗彗星划破天空,长六丈,经百余日才消失。彗星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物,太宗询问大臣:“我的品德不够端正,施政有所偏差,才导致彗星的出现,众位爱卿认为如何?”

大臣虞世南回答道:“从前,齐景公见到彗星,大为忧惧,立刻修养文德,十六天后彗星就消失了。皇上只要别因为功高而骄矜,不要认为天下太平久了而骄逸,只要您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就不必担心彗星的出现。”

太宗深表赞同,说道:“隋炀帝富有四海,但是,因为骄傲而又贪图安逸,导致国家迅速败亡。感谢上苍对我和大唐的警示,我承认自己有自满骄矜的心,是我的过错!”

 

作者:周慧心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