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视频 台湾民谣:濃濃鄉土氣息 ...

台湾民谣:濃濃鄉土氣息 深深民間情懷 代代口传歌謠 純純台湾風采

1139
台湾民谣:濃濃鄉土氣息 深深民間情懷 代代口传歌謠 純純台湾風采(圖片:歐洲希望之聲合成)

【歐洲希望之聲綜合】民谣是反映时代背景的镜子,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会有独具当地特色的民谣,一个地方的民谣可以了解这个地区人民生活的历程与内涵,而一部台湾人民的生活史也正是一部台湾民间歌谣发展史的写照。

台湾民谣是流传在台湾的众多民歌谣,集结许多传统文化与乡土气息的歌谣,是由台湾社会文化、生活内涵、与民族习俗所合成的歌谣。多数的民谣都是经由民间集体创作而成,并经由口语代代相传,因此内容与台湾社会传统有着相当大的关联。由于多数歌谣都是经由口传,所以许多民谣都无从考据作者。
传统民谣为作者、创作年代、产生缘由都难以加以考据的歌曲,通常带有浓厚的民族或乡土性,这些即是台湾民谣的一部分。
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之中更可分为本土风格与非本土风格,而本土风格的歌曲由于纳入了传统民谣的精神,因此亦带有乡土风格,而称之为“创作乡土歌谣”,所以与传统民谣一起称为台湾民俗歌谣,即台湾民谣。有很多老歌,例如《望春风》、《烧肉粽》、《补破网》、《月夜愁》、《秋风夜雨》、《港都夜雨》、《黄昏的故乡》等在二战前后,民众喜欢听而开始流行的歌曲,虽非传统民谣,但是因为歌曲内涵诉说人们当时的心情环境,因此到今天仍受到大众的欢迎,这些流行老歌亦被大众视为台湾民谣的一部分。

《望春风》、《高山青》.《补破网》

《月夜愁》

歌 词1904词 周添旺 / 曲 邓雨贤 / 骆英 校订

月色照在三线路 风吹微微 等待的人哪未来 心内真可疑 想昧出彼个人

啊 怨叹月暝 更深无伴独相思 秋蝉哀啼 月光所照的树影 加添阮伤悲

心头酸目屎滴 啊 无聊月暝 敢是注定无缘份 所爱的伊 因和乎阮放昧离

梦中来相见 断肠诗唱昧止 啊 忧愁月暝

词 意

月夜愁于一九三三年「古伦美亚」灌录唱片发行,作词者周添旺年二 十四岁,正值「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

年龄,而这一 首歌曲可是他在台语流行歌坛获得不朽地位的地一首歌曲。在三十年 代的台北,人少车稀,幽静的三线路常是

情人相约散步的好地方,尤 其在月光下更是罗曼蒂克,这样罗曼蒂克的气氛,在伤心人眼里来看 更是点滴在心头。年少易感

的周添旺以「怨叹月暝」、「无聊月暝」 和「忧愁月暝」层层对月兴愁,真切表达失恋人无聊的心情而「皇民 化运动」紧锣

密鼓声中,日本人竟将「月夜愁」歌词改为「军夫之妻 」,作为强征台湾同胞当军夫,去作无报酬劳动宣传的「时局歌曲」

,那种无奈的心酸,实是历史悲剧的插曲。六0年代,邓丽君所主唱 的「情人再见」,用的就是月夜愁的旋律,不过实在比

不上台语词的 韵味。三线路指的是当时新建的道路,中间是快车道,两侧是慢车道,在路 树及安全岛的区隔下,马路即成了三线的道路。

作 者 介 绍:周添旺,1910年生于台北。六岁即学习汉文,颇有诗词造诣。 1933年进入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写出《月夜愁》时,他才二十四岁。

隔年升任文艺部主任,继有《雨夜花》、《碎心恋》、《河边春梦》等憾动人心的作品,奠定他在台湾歌谣界的地位。

二次大战结束后,曾与杨三郎先生合写《异乡夜月》、《孤恋花》、《思念故乡》、《秋风夜雨》等名曲,每一首都获得极高的赞誉。

周先生毕生投效台语歌坛,一直到八○年代还依然创作不辍。可惜在1988年四月因肺癌过世,归葬台北县八里乡,享年七十九岁。八里乡,享年七十九岁。

《秋风夜雨》

《黄昏的故乡》

 

台语民谣。只要是以台湾语言发音的歌曲都属于台湾民谣,许多套入台湾语言歌词的东洋歌曲亦是台湾民谣的一部分,称为台语民谣,例如《心所爱的人》与《一只小雨伞》 、《丢丢铜》等。
一般所谓台湾歌谣依其产生方式,可分为古老自然歌谣及富有浓郁台湾乡土气息的创作歌谣,所谓自然歌谣,是指在台湾民间自然产生,经由民众口耳相传,代代传唱,集体加工润饰而成,属于民间共同创作的歌乐,如桃花过渡、思想起、卜卦调、六月茉莉、丢丢铜仔、牛犁歌等等。

《丢丢铜》:

「丢丢铜」,也叫「丢丢铜仔」,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台湾民谣,其产生源由和起源地,众说纷纭,光是歌名的意思争议就发生过多次的论战,但始终能无肯定的答案。有人说「丢丢铜仔」是昔日丢掷铜钱的游戏,由于玩这种「丢铜钱仔」的游戏,那种把手抽动开来的特殊感觉,及铜钱落地时,铿然有声,叮当作响的音律,产生了「丢丢铜仔」。也有人认为其记载宜兰地区人民,在吴沙的带领下,开发兰阳地区,发展交通,开发铁道,「火车过山洞」山洞滴水的声音滴滴答答,人们内心的喜悦转变成口中哼出的宜兰调演变而成。本场音乐会所演奏的版本,是由陈庆文老师编写而成的,曲中可以听到火车「嘎啦嘎拉」的节奏声响,充满活泼有朝气的主题旋律穿插其中;中段的行板,就像是进入兰阳平原的悠哉景象;慢板乐章,犹如月台上卖唱的人们,在火车靠站后人来人往当中,用琴声述说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深刻而浓郁;最后回到第一段的快板,在节奏快速、声响丰富的音乐声中,结束这首乐曲。

《一只小雨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6k8vtNeBo

 

【自然歌谣】

一、产生地区:

北部、宜兰地区:丢丢铜仔、农村酒歌。
嘉南地区:天黑黑、牛犁歌、动世歌、六月茉莉、桃花过渡。
恒春地区:思想起、台东调。

《桃花过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lVwIV3LjA

《六月茉莉》:

二、用途:

这些歌曲在早期的农业社会里,排解了不少先民们辛勤劳动的苦闷,当然也是工余之暇的最佳娱乐之一。除此之外有些曲子也被他乐种吸收,并成为该乐种的重要曲牌(注二)。例如嘉南地区的<牛犁歌>被歌仔戏吸收,用于《山伯英台》剧中,十八相送的第一送,曲​​名改为<送歌调>。恒春地区的<思想起>被恒春的说唱艺人陈达做为其说唱的重要曲牌;又<牛犁歌><桃花过渡>分别为歌舞小戏(即阵头)牛犁仔阵及桃花过渡之重要曲牌。可见自然歌谣,除了提供演唱之外,也横向影响其他乐种的表现,对于台湾民间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有不可抹灭的作用。

《天黑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sfGTqLOaU

《牛犁歌》:

【创作歌谣】

台湾创作歌谣依其创作年代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 日据时代

 

民国21年(1932年)创作的<桃花泣血记>拉开了台湾歌谣的序幕,并陆陆续续产生了多道优秀的作品。

<桃花泣血记>的歌词是以「七字仔」的形式编写的,因为是电影的宣传歌,因此歌词里出现了男女主角的名字(德恩、琳姑),总共有12段(现已散失不全),把电影的内容描述一番,并在最后两句歌词填入「结果发生啥代志,请看桃花泣血记」。

「七字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rZOBDvqAI

民国22年台湾创作歌谣,出现了一首十分重要的曲子-<望春风>,这首歌是李临秋先生作词、邓雨贤先生谱曲完成的,李临秋先生虽然只有小学的学历,但是他才华洋溢,文学造诣相当高,用字遣词文雅、意境深远,颇能表现台语之美。 「……听见外面有人来,开门甲看唛,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风骗不知。」与<西厢记>里「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由于<望春风>的词好,加上邓雨贤的神来之笔,使得这支曲子,几乎成了台湾歌谣的代表曲。

另外,<雨夜花>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作品,这首歌的歌词原为廖汉城先生的童谣<春天>:「春天到,百花开,红蔷薇,白茉莉,这平几欉,彼平几枝,开得真济,真正美。」邓雨贤先生为其谱曲,变成一首儿歌,但因市场的考量,这首「儿歌」并未发行。周添旺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这道旋律优美的「儿歌」,心想如此动人的曲调,就此埋没,甚为可惜,于是根据一位苦命女子的遭遇、谱出了「雨夜花,雨夜花,受风雨吹落地;无人看见,暝曰怨嗟,花谢落土不再回。……」使得这首动听的夜律,败部复活,成为家喻户晓的<雨夜花>。

《雨夜花》:

日据时代的台湾创作歌谣,出现许多名作,除了<望春风><雨夜花>之外,还有如:

河边春梦(周添旺词,黎明曲)
白牡丹(陈达儒词,陈秋霖曲)
青春岭(陈达儒词,苏桐曲)
四季红(李临秋词,邓雨贤曲)
月夜愁(周添旺词,邓雨贤曲)等等,真是美不胜收。

怀念台语老歌 :《白牡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dphZ6i8SI

 

【二胡演奏】:四季紅

二、 光复后

民国34年,台湾光复之初,百废待兴,创作歌谣在唱片业复苏之后,逐渐地恢复创作,其中当然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

民国35年,杨三郎曲与那卡诺词(本名黄仲鑫)合作完成的<望你早归>,在推出之后受到热烈的欢迎,原本只是一首描写失恋女子等待郎君归来的相思歌,由于当时许多台籍青年,在抗战期间被迫征召为日军作战,战争结束后,有许多人并没有立即归来,在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台湾民众当然是日日期待亲人的早日归来,<望你早归>这首歌就此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也成为当时的代表作。

经典民谣之夜:《望你早归》

 

民國38年,呂泉生先生的<杯底不可飼金魚>問市,從字面上看來它似乎是一首豪邁的飲酒歌,其實不然,呂泉生先生是借由這個曲子,要來化解當時的省籍衝突、族群不融合的現象。歌詞裡「…好漢剖腹來相見…朋友弟兄無議論…心情鬱卒若無透…醉落去!杯底不可飼金魚啊!」字裡行間透露了彼此之間的不愉快,不必太計較,乾一杯把化忘了吧!實在是一首很有時代意義的曲子。

  除此之外其他重要作品有:

补破网(李临秋词,王云峰曲)
安平追想曲(陈达儒词,许石曲)
秋风夜雨(周添旺词,杨三郎曲)
锣声若响(林天来词,许石曲)
孤恋花(周添旺词,杨三郎曲)
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王昶雄词,吕泉生曲)
思慕的人(叶俊麟词,洪一峰曲)
港都夜雨(吕传梓词,杨三郎曲)
旧情绵绵(叶以麟词,洪一峰曲)

都是光复之后台湾创作歌谣,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许石 演唱 民国58年版:『安平追想曲』

台语善歌:《秋风夜雨》

 

1950年代的台湾社会:纪露霞《 黄昏岭》

 

阮是十八薄命农村女 离开家乡出外来求利

想着歹命有时目屎滴 也是不得已

离开阿母的身边 阿母啊妳现时 像阮心内悲

西平日头照着黄昏岭

有时听着可爱的鸟声

自恨自己生成歹命子 艰苦过日子

阿母妳也不知影 阿母啊这也是 母子的运命

黄昏太阳将近要落山 秋风吹来有时也会寒

目睭向着家乡彼边看 坐在榕树下

感觉稀微又无伴 阿母啊妳不可 为子糟心肝。

台语老歌谣 :《纤悔》

《台湾民谣组曲》

结语:

台湾歌谣虽然有创作方式,及时代背景的不同,然而这些遗留下来的作品,都反应了当时的风土民情与嘉怒哀乐,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的心声,借由这些乐曲传颂,使我们能隔空感受到,先民们的沧桑与喜乐,身为现代台湾人和我们,怎能割舍这份得来不易的丰厚遗产呢?期待您的爱护与疼借,让台湾歌谣永续不断,陪伴你我一起成长。

轉載請註明歐洲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責任編輯:李文涵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