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善识人且能让贤 先秦著名卿...

善识人且能让贤 先秦著名卿相背后的伯乐

377
管仲之所以能辅佐齐桓公成就一番历史的霸业,幕后的功臣就是鲍叔牙。(图片来源:大纪元)

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不仅在于君王,也离不开辅佐君主的贤人。春秋时期,有一天鲁哀公问孔子:“要怎么做才能使老百姓心服呢?”孔子的回答是:“把正直的人选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若是把邪曲的人选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心服了。”

纵观古今,凡是一个蒸蒸日上发展、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都有品行高尚的治世能臣伴随在君王左右。对于君王来说,能否慧眼识人、知人善用是其治理国家成败的关键。而对于一个忠贞的大臣而言,能够公正无私地向君王举荐人才也至关重要,毕竟君王接触的人范围有限,不一定能发现潜在的人才。只有臣下公正无私地举荐贤才、君王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才,国家才会强大起来。先秦时期就有不少举贤荐能甚至让出自己的高位的贤德之人。

鲍叔牙举荐管仲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两个贤能之人,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他们俩从少年时就是好朋友。因为鲍叔牙的家境比较好,他常常帮助家境贫困的管仲,而且从无怨言。后来,管仲侍奉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纠的弟弟小白。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大臣所杀,其堂弟公孙无知被立为国君,公子纠逃亡鲁国,公子小白逃亡莒国。不久,公孙无知亦被大臣所杀。于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尽快赶回齐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在几位大臣的拥戴下,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鲁国畏惧较强大的齐国,把未能成功归齐的管仲囚禁起来。

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齐桓公想任用贤德的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说:“您如果想成就王霸之业,那么非管夷吾不可。”桓公说:“管夷吾是试图杀害我、用箭射过我的人,不能用他。”鲍叔牙说:“夷吾那么做只是为了他的君主。”最后,齐桓公终于听从了他的意见。

鲍叔牙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于是齐桓公想办法让鲁国送回了管仲。管仲到了国都后,齐桓公与之深谈,管仲讲了一番王霸之术,齐桓公听后大喜过望,他命令主管官吏扫除宗庙、设置筵几,把管仲引荐给祖先,说:“我自从听了夷吾的谈论,目光越发明亮,耳朵越发灵敏。我准备用他为相,不敢擅自决定,冒昧地以此告请先君。”桓公说完,就回过头来命令管仲说:“夷吾辅佐我!”管仲退避了几步,向桓公再拜叩头,接受了命令,而后离开了宗庙。

管仲辅佐齐桓公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终于使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齐桓公每次在管仲立功时,一定先赏赐鲍叔牙,他认为是鲍叔牙使齐国得到了管子。

管仲后来回忆道:“我贫穷时,与鲍叔一道做生意,分财利时,总是多拿,鲍叔从不以为我贪,他知道我是因为贫穷的缘故。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有时不顺。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肖,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桓公与管仲。图为清 梁延年《圣谕像解》插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公孙枝举荐百里奚

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家里非常贫困,但很有才学,三十岁才娶妻生子。他先后到齐国、宋国,都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后来他去虞国做大夫,结果和虞公一起做了晋国俘虏。

不久后,秦穆公娶了晋国公主,与晋国结了“秦晋之好”,晋献公把百里奚作为赔嫁之奴送于秦。不甘心的百里奚决定逃走,不料刚刚跑到楚国,就被楚军抓住了,被罚做放牛的奴隶。

再说秦穆公大婚后,发现一个叫百里奚的陪嫁奴仆不见了,就问公孙枝是否知道。公孙枝极力举荐:“百里奚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晋公原想重用他,但他不干。这人既有计谋,又忠君,只可惜遇到虞君,不然哪个君王得到他都会高兴的。”

秦穆公听了公孙枝的介绍和建议后,派人用五张羊皮以一个奴隶的价钱换回了百里奚。

百里奚当时已经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秦穆公一见,心中有些失望,随口问他多大年纪了。百里奚说:“才七十多岁”。秦穆公叹道:“可惜老矣。”百里奚却说:“那要看做什么事了。如果让我去追赶飞鸟或者捕捉猛兽,那确实老了;如果是让我为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那还正当年呢。比起当年为周武王夺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姜太公,我还年轻十岁呢。”

秦穆公连连点头,急忙向他请教富国强兵的方法,于是百里奚详尽地阐述了治国的良策、对外的方针、称霸的部署。秦穆公越听越有劲,情不自禁地说:“寡人得到先生,犹如齐桓公得管仲啊!”秦穆公随即封百里奚为上卿,委以国政。因此,秦人称奚“举于牛口之下”,称他为“五羖(五张黑公羊的皮)大夫”。

百里奚担任秦国相国近十年,使秦国大治,为后世秦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百里奚的别称为“五羖大夫”,“羖”指黑色公羊。(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沈尹茎举荐孙叔敖

孙叔敖和沈尹茎彼此交好。孙叔敖到郢都游历了三年,但是名声却不为人所知,美德也不为人所了解。后楚王想任用沈尹茎为令尹。沈尹茎推辞说:“我有个叫孙叔敖的老乡,是个贤能的人。请您一定要任用他,我比不上他。”

于是楚王派人用王车把孙叔敖接来,让他做了令尹。过了十二年,楚庄王成就了霸业。这都是沈尹茎举荐贤人的功劳啊!

孙叔敖(约前630年─约前593年)为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于水利兵法均有极大贡献。(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子皮举荐子产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而发现他的才能的是郑国的执政大夫子皮。

公元前554年,子产被立为卿,开始参与政事,先后几年跟郑伯到过晋国和楚国,在外交场合显示了卓越的才能。而且他为人正直仁爱,不骄傲,生活也不奢侈,所以子皮决定把相国的位子让给子产。子产起初推辞道:“郑国是个小国,在外受晋、楚两国威胁,在内大族多宠,我治理不了。”子皮给他打气:“你放手去做吧。我带头执行你的命令、听从你的安排,群臣中谁敢不听呢?治国不在大小,小国能与大国和平共处,国家也会安稳。”

在子皮的支持下,子产在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田产、制度两方面限制一些贵族的过度发展。最初,他遇到的阻力很大。比如大夫子张就公开反对,他要祭祀,请求子产让他去田猎,子产不允许,说:“按照规定,只有国君祭祀才能用野兽,其他人只要用自己养的家畜家禽就可以了,用不着去打猎。”子张很生气,就召集家兵,要去杀子产。在子皮的干预下,子张被赶出了郑国,子产的改革得以继续。

三年后,子产的改革见了成效,原来的反对者也都开始赞扬子产,而子皮的慧眼识人和真诚支持是关键。

《吕氏春秋》中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如得一欧治,得地千里不如得一圣人。”与贤人相比,不计较个人得失去推荐贤人之人,不是更加可贵吗?

《三才图会》子产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参考资料:
1. 《吕氏春秋》
2. 《史记‧管晏列传》

 

 

作者:刘晓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