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商业从何来 和商朝有关?

商业从何来 和商朝有关?

1301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市井小贩。(公有领域)

【2021年04月15日】在当今社会,人们称生意人为“商人”,称买卖行业为“商业”,而买卖双方交易的物品称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商朝。现今人们所说的“商”,是否和商朝有关呢?

一回帝喾的妃子简狄外出洗浴,看到了一枚玄鸟蛋,于是张嘴吞了下去。玄鸟即为燕子。(pixabay)

▲商人先祖

《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古老的传说中,有一回帝喾的妃子简狄外出洗浴,看到了一枚玄鸟蛋,于是张嘴吞了下去。简狄因此怀孕生下了儿子契(即阏伯)。异母兄弟实沈和契不和,于是帝喾将二子分开,将实沈迁居到大夏(山西太原),将契封在了商丘(河南商丘)。天文中的参商二星就是指这二兄弟。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商星(又称辰星)即契。商星对应到地上的分野,就称为“商”地。契成了商国人的始祖。在这片土地上,契的后代子孙繁衍生息。

契的孙子相土辅佐夏朝,担任国相十五年,袭封于“商丘”。商丘土地广阔平坦,交通便利,相土发明了马车,并用马车运输货物,往来四方,进行买卖。商国人民纷纷效仿相土,贩运货物进行交易,物流疏通,丰富周边国家的物质生活。商丘成为一个方国,即商国。生活在商国里的人民就被称为“商人”。

契的六世孙子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以孝厥父母”。他驯养牛马,制造了牛车,用牛车作为运输工具,经常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做买卖,赚取财富,孝养父母。这就是“王亥服牛”故事的由来。王亥“服牛乘马,以为专利”,推动了农业、牧业发展,使方国兴旺起来。到了第十四代孙子时,成汤建立了商朝。

▲殷人贵富

《礼记.祭义》记载:“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大意是说,从虞舜时代经过夏商,到了周朝,人们都很尊敬年老之人。然而这几个朝代也各有特点,比如虞舜时代,时人重视道德;夏朝,时人看重官爵;在商朝,时人重视财富;到了周朝,人们则重视亲戚关系。从文献记载看,殷商时期的人们就很看重财富。

周武王伐纣王,灭了商朝。殷商贵族箕子曾为周武王讲述了九条治国之道,其中第九条是“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这里的富,是指“家丰财货也”,家庭殷实富足,拥有财富,富贵的意思。箕子还讲到“六极”,六种穷极恶事,其中位居第四的就是“贫”,也就是“困之于财”,缺少财富,钱财短缺的意思。

上古时期,商朝人就已经认识到财富对生民、对国家运作的意义。然而,财富不能凭空出现,从天而降,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将财物货币流通起来,才能转换为财富。这就涉及到商业。

▲商字源于卦象?

神农招徕天下之民,聚集四方异域的不同货物,人们在规定的场所,寻找合意的商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图为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神农招徕天下之民,聚集四方异域的不同货物,人们在规定的场所,寻找合意的商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图为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探寻中国商业文化的渊源,竟也和卦象有关。据《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音适克)。”王弼注解说:“噬嗑,合也。市人之所聚,异方之所合。设法以合物,噬嗑之义也。”孔颖达在《周易正义》曰:“日中为市,聚合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象物噬啮乃得通也。”大致意思是说,上古时期,神农被推举为天下共主后,他取“噬嗑”卦象,来推动商业活动。噬嗑,本意是上下颚咬合,将吃的东西咬碎。凡事不能亨通,一定是因中间有阻碍,将障碍物咬碎,自然事情顺利进行。

这个卦象有多重象征含义。其中之一象征集市。从卦象上看,“噬嗑”卦,“下震上离,离为日,为明,震为动,为出。上光明,而下有动,日中集市之象显矣”。

神农开辟市集,将买卖的时间定在正中午,是因为“日中”,这个时间点是万物相见的时候,也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象征着繁荣的气象。

神农招徕天下之民,聚集四方异域的不同货物,人们在规定的场所,寻找合意的商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各自得到所需的东西,就各自散去。早期的商业活动像“噬嗑”,从而使无法流通的商品,流入需要的百姓手中。

甲骨文“商”字就源于噬嗑卦的造型。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半部为刻齿形,下半部为底座形,整个字形犹如漏斗。《集韵.阳韵》:“商,刻也。”《正字通.口部》:“商乃漏箭所刻之处。”也就是说,商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刻度。

虽然对“商人”这个说法的起源,学界持不同论点,但总体上倾向于“商人”起源和殷商有关。

商国人被视为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群体。殷商人重商善贾,随着文化的演变,“商人”成了做买卖,做生意者的代名词。据《中国古代商业史》介绍,商业、商品、商旅等词汇的形成,均与商朝有关。《白虎通》说,商是指“通四方之物”。

▲出土文物佐证商朝商业活动

 

殷纣王画像。(公有领域)

由于年代久远,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认为上古时代落后,商朝是否存在商业,也令不少人心存疑惑。从出土文物来看,商朝不仅存在商业活动,而且活动范围扩展到海外。

商朝货物流通使用贝币。从殷墟妇好墓(商王武丁妻子之墓)中出土了6,880多枚贝币。经过检测,这些贝币分布于台湾、南海以及阿曼湾、南非的阿果阿湾等地。这些贝币通过水路,进入河南安阳。考古发现,说明商朝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远航的能力,也就是说商朝的航海能力很发达。

《尚书大传.西伯戡黎》记载,商纣王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周国大臣散宜生设法营救,于是就到各地搜寻奇珍异宝,其中在“江淮之浦”找到了如车渠的大贝。他将奇珍异宝献给纣王。纣王非常高兴,就释放了周文王。

散宜生进献的车渠,又叫砗磲,这种软体动物生长于深海中,比如在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洋,或台湾、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大砗磲的贝壳可长达1米,贝壳有些像三角形,色泽漂亮,可用来制作器皿和装饰品。散宜生从“江淮之浦”得到硕大的砗磲,定是当地人出海所捕获。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率领大军伐纣,攻陷了商朝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周军在纣王的王宫和商贵族的府邸搜出了上亿件的宝玉佩玉(断读、校注不同,数字不同。本文根据原文所写),比如明确记载的有宝玉一万四千枚,佩玉十八万枚。河南一带并不产玉,这么多的金玉惟有通过商业交换,或者诸侯进贡而来。

在殷墟发掘的动物骨骼中,发现了一个麻龟板,而麻龟板生产于南海。还出土了一个大块的鲸鱼肩胛骨,以及来自同一深海的巨物椎骨。河南安阳远离海洋,殷墟出土的骨骼也印证着商朝的远航能力。

从出土的商朝器物中,其中“父乙盘”“兽面纹鼎”上刻着商朝人乘船在海上贩运货物的图像。在已解读出的甲骨卜辞中,还出现了商朝人对海上活动进行占卜的内容。譬如《殷契遗珠》第556片上写着“贞:追凡;贞:凡追”,意思是追赶帆船。甲骨文也出现了象形的“帆”字。商朝的一些船只上配备风帆,为深海远航解决了行驶动力的问题。从出土的实物研究看,商朝人已经具备了远洋航海的能力。

▲汉字象形

甲骨文商字的结构形如卦象,源于噬嗑卦的造型。商朝流通贝币。在现在的汉字中,有不少汉字也多带有“贝”,比如:财、贪、买卖(繁体字)等字。

甲骨文的“贪”字,人口贝,以人张开大嘴吞贝的象形字,表示人对钱财的贪婪。再看甲骨文的“婴”字,是在一个人的头发上绑了成串的贝壳,视为自己心爱的珍爱的宝贝。

再看甲骨文“败”字,一个人手持着木棒敲打贝壳,以此表示破坏损坏贝壳(贝币)。再如甲骨文的“买”字(繁体为“买”),字形看上去是用渔网打捞贝壳。

商朝人使用贝币,打捞上来的贝壳就可以作成货币,可当作是自己的宝贝。在没有印钞机的年代,商朝人就可以自行制作贝币(钱币),作为财富。

文/皇甫容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翛然)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