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 伞:中国古代到底是谁发明的...

伞:中国古代到底是谁发明的?皇帝出行为什么要打伞?油纸伞从何时开始盛行?

1652
你知道我们常用的伞是谁发明的吗? (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你知道我们常用的伞是谁发明的吗? (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歐洲希望之聲訊】伞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伞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可关于伞的历史你是否了解?因为伞有象征荣华富贵的意思,所以古时民间婚礼迎娶中也有打伞的习俗。竹为伞骨,纸作伞面,圆圆的伞面意喻美满;“油”字谐音“有”,“纸”字谐音“子”,正体“伞”字是“人”字之下又多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早期被称为「簦」。据说伞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黄帝,被称为「华盖」,后来成为皇帝和官员车辇上的「盖」或称「罗伞」。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簦,笠盖也。”意思是,簦是一种带手柄的笠,不就是伞吗(图片:维基百科)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簦,笠盖也。”意思是,簦是一种带手柄的笠,不就是伞吗(图片:维基百科)

晋朝崔豹著《古今注‧舆服》:「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像,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里说的「华盖」,实际上是吉祥云。伞状的五色祥云被认为是上天护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而出现的。因此后来历代帝王出行时都带伞盖,除了吉祥用意,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

因此后来历代帝王出行时都带伞盖,除了吉祥用意,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后来历代帝王出行时都带伞盖,除了吉祥用意,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伞盖是宫廷仪仗中不可缺少的仪仗之一,规定严格,地位不同,伞盖的大小、颜色均不一样,不得超越违制。

在《左传》「备物典册」《晋书舆服志》中记载,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就像头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一样,因官职大小,而有不同的规格。如汉代规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伞,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伞,而宋代则天子用红黄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

雨伞由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发明

据说,早在春秋末年,我国古代的著名工匠鲁班,常在野外作业,常被雨雪淋湿。鲁班的妻子云氏,看到丈夫这样辛苦,就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张自如,真是“收拢如棒,张开如盖”。这就形成了以后的伞。古时伞也写作馓,馓即伞也。

据《伞物纪原》云:“六韬曰: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通俗文曰:张帛避雨,为之馓,盖即雨伞之用,三代已有也。”可见古代初期的伞多以羽毛、丝绸等物料制作,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丝帛伞被纸伞代替了,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不明,约于唐朝传至日本、朝鲜。宋朝时称之为绿油纸伞,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当时制伞业十分蓬勃。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等也可以看到油纸伞的踪影。 以后历代对伞均有改进,如有纸伞、油伞、蝙式伞,形成了今日的琳琅满目的大众用品。

伞 鲁班 古代 古人
雨伞由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发明。(示意图:希望之声合成)

油纸伞从唐朝开始盛行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这一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书画油纸伞。

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老挝等周边亚洲国家和地区
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老挝等周边亚洲国家和地区。(图片:维基百科)

也是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老挝等周边亚洲国家和地区,结合当地的习俗及文化,又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比如,日本就将油纸伞称为“唐伞”,现在依然是舞妓、艺妓的标志性配饰,和茶道表演必不可少的道具。

日本纸油伞 (图片:pixabay)
日本纸油伞。 (图片:pixabay)

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文人诗句中也频频出现伞的字样。如北宋孔平仲“强登曹亭要远望,纸伞挚手不可操”;“狂风乱挚雨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 此中“油裳”也是指的油纸伞。

书画油纸伞(图片:pixabay)
书画油纸伞。  (图片:pixabay)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伞 古代伞
蜡染布伞。(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明清时期,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同时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们也喜欢在伞上创作。2005年3月,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文征明创作的一把山水画油纸伞曾拍到98万美元的价格,可惜古代流传至今的名家创作的油纸伞很少很少。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油纸伞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18世纪西方才开始用雨伞

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Umbrella”这个词。伞的英文Umbrella来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阳、阴影处的意思。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的。所以,西方一直只有“阳伞”。

1747年,英国商人汉威到中国广州办货。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汉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汉威的行为还激怒了依靠下雨天抢生意的马车夫,他们对他进行威胁。此外,保守的宗教领导人也评论说:“假如不打算让雨把人们淋湿,上帝就不会送它来。用伞防雨是对上帝的亵渎。”

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流行起来。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也对伞发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伞洗刷不白之冤。

1874年,一个名叫霍克斯的金属拉丝工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这种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钢架布伞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到19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时尚。

到19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时尚 (图片:pixabay)
到19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时尚 。(图片:pixabay)

而现在人们最普遍使用的折叠伞,有人说是出自中国一位大学老教授的设计灵感。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老焱若从人体肘关节能屈能伸受到启发,他想: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屈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不就方便多了吗?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亲手制定出加工工艺并设计模具,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加工厂——中孚工厂达成协议,由该厂承制并销售。1957年第6期《人民画报》在“退休的老教授”专栏里,还刊登了他发明的折叠伞的照片。

在中国唐朝出现了油纸伞,宋朝时称之为绿油纸伞,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是第一种可以挡雨收扬折伞,其基本架构沿用到今。 在十九世纪欧洲出现了鲸骨和防水布制的伞。 1928年,德国人Hans Haupt对拄著拐杖不便携带长柄伞发明了最初的伸缩伞.

因为伞有象征荣华富贵的意思,所以古时民间婚礼迎娶中也有打伞的习俗。竹为伞骨,纸作伞面,圆圆的伞面意喻美满;「油」字谐音「有」,「纸」字谐音「子」,正体「伞」字是「人」字之下有多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而竹子及红色有避邪之意。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需为新娘撑起红色的油纸伞。

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需为新娘撑起红色的油纸伞 (授权图片)
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需为新娘撑起红色的油纸伞 。(授权图片)

中国的油纸伞图案通常以传统国画为主,如花鸟、山水,也有以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厢记》的情节为题材,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

 

(本文由歐洲希望之聲编辑综合,保留版权。轉載請註明出處並包含原文標題和連接)

責任編輯:李文涵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