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流,往事如烟。人物百家,回首悠悠岁月,讲述真实历史。百家人物,正如那天上的星星,闪烁在夜空里,常留记忆中。
旅美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就评价过,这么说的:
“这个人,1949年以后被共产党妖魔化,被描写成一个坏透了的人物。但是,当中国大陆民间从1985年开始历史反思,就发现,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因为,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中,他是第一个真正战胜敌国的领袖。”
这个人就是那位影响了中国近百年历史进程的——蒋公蒋介石!

说起蒋公这个人呀,大伙都知道,那是一位传奇人物。蒋公一生戎马生涯,除了血雨腥风的战场,就是急流险滩的政坛,可以说,他的一生风云激荡、大开大合。与此同时呢,蒋公又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坚定的捍卫和传承者。
说到蒋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就得提到一本古书——《易经》。蒋介石十三岁的时候研读《易经》,特别喜欢书里边的传统理念。大家现在熟悉的蒋公的名字“中正”还有字号“介石”,都是他长大以后,自己按《易经》里边的名句起的。哪个名句呀?咱们来看看:
《周易﹒豫卦》“六二”爻辞有这么一句:“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什么意思呀?大概就是说:“心志操守,坚如盘石,日日不息,这样才最吉利,原因是能居中得正。”

蒋公用名字自勉,提醒自己做人要心志操守,坚如盘石,永不懈怠、居中守正!
有位高人说过:“有志有德才能成器!”蒋介石就是一位素怀大志的人。蒋公率领国军抗日卫国长达8年时间(有史学家说是14年),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能如此坚韧是因为他年轻时候就立下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心志。
说个蒋公20岁时候的故事:
1907年夏天,20岁的蒋介石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学堂里有外籍教员给学生上课。有一天上卫生课,讲课的是一位日本教官,他拿出一块泥巴说:“这块泥巴里可以容纳四万万个微生物,就好比你们中国有四万万人寄生在这里头。”
蒋介石一听,走上讲台,从那块泥巴上掰下一块,问教官:“日本有五千万人口,是不是也像您所说的那样,是五千万微生物寄生在这泥巴里呢?”
日本教员当时气得满脸通红,质问蒋介石是不是革命党,还向学校举报。最后校总办把这事儿给压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