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 【人物百家】抗日卫国民族英...

【人物百家】抗日卫国民族英雄——蒋介石(一)

“心志操守、坚如盘石;日日不息、居中得正”,这就是蒋公——蒋介石名字的内涵。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被蒋介石视为天职。在保定陆军学堂,蒋介石敢于挑战侮辱中国人的日本教官,武昌起义爆发后,作为中国同盟会成员的蒋介石放弃学业,从日本回国,带领先锋敢死队光复杭州城。不过,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238
蒋介石(希望之声合成)

时光如流,往事如烟。人物百家,回首悠悠岁月,讲述真实历史。百家人物,正如那天上的星星,闪烁在夜空里,常留记忆中。

旅美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就评价过,这么说的:

“这个人,1949年以后被共产党妖魔化,被描写成一个坏透了的人物。但是,当中国大陆民间从1985年开始历史反思,就发现,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因为,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中,他是第一个真正战胜敌国的领袖。”

这个人就是那位影响了中国近百年历史进程的——蒋公蒋介石!

蒋介石戎装照。(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说起蒋公这个人呀,大伙都知道,那是一位传奇人物。蒋公一生戎马生涯,除了血雨腥风的战场,就是急流险滩的政坛,可以说,他的一生风云激荡、大开大合。与此同时呢,蒋公又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坚定的捍卫和传承者。

说到蒋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就得提到一本古书——《易经》。蒋介石十三岁的时候研读《易经》,特别喜欢书里边的传统理念。大家现在熟悉的蒋公的名字“中正”还有字号“介石”,都是他长大以后,自己按《易经》里边的名句起的。哪个名句呀?咱们来看看:

《周易﹒豫卦》“六二”爻辞有这么一句:“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什么意思呀?大概就是说:“心志操守,坚如盘石,日日不息,这样才最吉利,原因是能居中得正。”

1907年20岁的蒋介石入读保定军校。(图片来源:搜狐)

蒋公用名字自勉,提醒自己做人要心志操守,坚如盘石,永不懈怠、居中守正!

有位高人说过:“有志有德才能成器!”蒋介石就是一位素怀大志的人。蒋公率领国军抗日卫国长达8年时间(有史学家说是14年),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能如此坚韧是因为他年轻时候就立下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心志。

说个蒋公20岁时候的故事:

1907年夏天,20岁的蒋介石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学堂里有外籍教员给学生上课。有一天上卫生课,讲课的是一位日本教官,他拿出一块泥巴说:“这块泥巴里可以容纳四万万个微生物,就好比你们中国有四万万人寄生在这里头。”

蒋介石一听,走上讲台,从那块泥巴上掰下一块,问教官:“日本有五千万人口,是不是也像您所说的那样,是五千万微生物寄生在这泥巴里呢?”

日本教员当时气得满脸通红,质问蒋介石是不是革命党,还向学校举报。最后校总办把这事儿给压下来了。

年轻时的蒋介石与母亲合影。(图片来源:每日头条)

后来蒋介石因为表现优异,被选拔赴日本就读士官预备学校。在那里他写过一首诗《述志》,表达自己的心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意思是说:我大中华民族身处的国际大环境,放眼一望:俄国、日本、各方列强是虎视眈眈、杀气腾腾!如果自身不强大,那何谈保护国家尊严哪!光复我中华神州、兑现我的使命,才是我的真正抱负。我东渡日本求学,为的是炼就一身保护国家的本领,绝不是为了封侯做官!

据深度研究蒋公的学者发现:蒋公不光胸怀大志,还有深邃、超脱、仁厚宽忍的心灵境界。

日本天皇裕仁投降那天,蒋介石亲自执笔起草了一个广播讲话《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

“我们的抗战今天是胜利了,‘正义必然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了他最后的证明。……我中国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打倒了。……但是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侮辱。……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决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战后的日本从上到下都对蒋公感激涕零。蒋公逝世以后,日本爱知县专门建“中正神社”,立“以德报怨之碑”,碑文里有这样的话:蒋公说:“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来对于战败国,这种宽容是各国领导人所未见的。大恩无以为报,特立斯社于此,以表诚挚感谢,永世不忘。”。

对外来侵略者所在国家的平民,蒋介石能以德报怨;对不幸被踩踏在中共铁蹄下的大陆百姓,蒋介石更是充满悲悯之心。

1950年韩战,美国杜鲁门总统曾经想动用原子弹,蒋介石在12月1日的日记里写道:“杜鲁门与美国朝野主张对中共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就是:别让他们这么干!1968年12月,他对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你们永远不应该设想用核武器对付中国。”

1954年武汉大洪水,身在台湾的蒋公特别关注,每天在日记中详细记录灾情。有人建议:“天灾来袭,正是反攻大陆的好时机”。蒋介石回复:“现在是应该救灾的时候,不是谈反攻的时候”。

作为政治家的蒋公,常常让人想起慈悲的修行者。也许因为有这种道德境界,蒋公比一般政治家看问题更有穿透力!

说一件蒋公的神奇事。1972年,韩国前总理丁一权访问台湾,拜会蒋总统。蒋公告诉丁一权说:欧洲的共产主义会在1990年崩溃。丁一权以为自己听错了,问:“总统先生,您说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崩溃的时间,您说是九十年代呀?”蒋公答:“不,我说的是1990年!不过,中共崩溃要晚一步。”

维基百科记载:“东欧剧变,是指在1990年前后 东欧和中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发生反对派推翻共产党政权的急剧政治变化。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东西德合并,是欧洲共产主义倒台的标志性事件,随后苏联也土崩瓦解”。

下面,就来从头了解蒋公——蒋介石:

浙江宁波奉化县有个溪口镇,是个民风淳朴、环境清幽的所在。1887年10月31号,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孩子一出生,溪口从此声名远播!这孩子就是幼儿蒋介石!

蒋公小时候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五岁入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等典籍,私塾先生蒋谨藩评价他“天资颖异,他日必成大器”。

蒋介石八岁时候,祖父和父亲相继过世,母亲王采玉一手把他拉扯大。蒋母对儿子管教相当严格,每天除了督促学习,还教给他待人接物的礼节;让他帮佣人分担家务,培养他自食其力的志向、和宽厚仁爱的品格。蒋介石对母亲也十分孝顺。

1905年,18岁的蒋介石在就读的宁波箭金学堂顾清廉先生那听到了孙中山这个名字,对孙中山心生仰慕。三年后,从保定陆军学堂东渡日本的蒋介石,结识了辛亥革命初期孙中山最重要的战友陈其美,之后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

1909年,年轻军校士官生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孙中山。见完这一面,孙中山对陈其美说:“此人不一般,必将成为革命的中坚!”

两年后的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打响。23日,放弃学业回到上海的蒋介石,被委任为“先锋敢死队”指挥,在给母亲留下一封诀别信之后,统领五支敢死队,赶赴杭州。11月4日,义军攻占巡抚衙门;第二天,杭州将军投降,杭州全城宣布光复。

当时,上海《民立报》刊登报道大赞,说:“敢死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出入弹雨之中,无一惧色。”

初战告捷之后,蒋介石回到上海,被委任为沪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开始筹备北伐。蒋介石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而他必须做出选择,完成一项推动历史的冒险……(待续)

(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