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共产党躲到窑洞里养精蓄锐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国军将士已经打响保卫家国的淞沪战役!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本扬言要“三月亡华”。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已经相继沦陷。当时国军非常被动。大敌当前,蒋介石苦思冥想,制定了一套破解日军“三月亡华”计划的战略——用“淞沪会战”打头阵,拖着日本人的军队,把他们的路线,从“由北向南”拖成“由东向西”!

这么打的好处是:
第一,避开平原作战,阻挡日本人的军需供应,降低日军机动性和炮火优势。
第二,中国西边是云贵川,疆域广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国军可以“背对基地、边打边退,……用空间换时间”。

关于这个时空布局战略,《蒋纬国口述自传》里有一个详细说明:
“父亲确实对中国大陆做了详细的地略分析,所以才决定,要对抗强敌日本,先要替日本做一个打胜中国的构想。他发现,日本如果要侵略中国,肯定把攻势基地放在北方,由北向南攻击,把国军推到东南沿海,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三月亡华的美梦。我们的对策是:使日军由北向南的攻击改变为由东向西,把自己的攻势基地放在大后方(云贵川),只要基地后门是开着的,我们就有机会,所以我们会花那么大的劲开发西南公路、滇缅公路和雷多公路。如果父亲不是熟读中国的古战史,恐怕也不容易体会中国的地理。”

就在蒋公里里外外重新布局的时候,日本人还做着“三月亡华”的美梦呢!
日本人的部署跟蒋介石预测的如出一辙:从北平往西南斜线一条下来,直捣西南,之后占领中国这条线和漫长海岸线之间的半壁江山。也就是从中国地图公鸡脖子开始,往鸡屁股上切一刀,整个鸡肚子城市最密集的区域,全部占领!

日本参谋本部当时分析:华北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一打就散,不容易发起全面反抗!所以把华北做战场非常有利!7月29号,日军公布《对华作战计划大纲》:“在平津地区对中国军队尽量加以沉重打击。万不得已不在青岛和上海作战。”日军参谋本部还不放心,补充规定:“一旦抗日行为波及华中华南,尽量不要出动陆军兵力。”

日军如意算盘,让蒋介石给废了。
当时的大上海是著名的“十里洋场”,商贾林立、租界密布。上海和周边地区,城市街道、水道密布,对国军的轻装备部队很有利。而淞沪战役前,日本在上海驻军还不到6000人!因为上海有租界,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英、法、美、意4国公共租界,分别有这四国的驻军,实行武装中立。日本没打算在上海开战,蒋介石出其不意主动求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