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全球供應鏈重組 專家籲台灣...

全球供應鏈重組 專家籲台灣成智慧供應鏈中心

348
台灣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3月3日舉辦“美中爭強新戰場!全球供應鏈重組是台灣產業重生的明燈”講座。 (圖片來源:鍾元/大紀元)

【2021年03月03日】2018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以及2020年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專家認為,台灣位處地緣政治關鍵地帶,許多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樞紐角色,呼籲台灣要積極扮演智慧供應鏈中心的角色。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3月3日舉辦“美中爭強新戰場!全球供應鏈重組是台灣產業重生的明燈”講座。由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沖擔任主持人,東吳大學企管系賈凱傑教授擔任引言人,與談貴賓包括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賈凱傑表示,1990年代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全球供應鏈自然形成。持續性的空間區位調整也是由廠商自主調節。但是COVID─19(中共病毒)的疫情影響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受感染人數之多、病情之嚴重,均屬空前。也對全球供應鏈的運作,造成前所未有的打擊,不得不重新考慮穩定性、安全性、多元性、彈性對供應鏈的重要性。

“過去供應鏈重組都是由廠商主動規劃”,他指出,但近年在美中貿易大戰下,各國都有自己的盤算。美國是“去中供應鏈”;日本是彈性供應鏈,有包括中國大陸與不排除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建構;其它國家則是降低風險的供應鏈。至於台灣產業則開始有“一個世界,兩套系統”的供應鏈策略或兩條獨立供應鏈;甚至有“區塊”鏈的策略回應。

蔡英文2016年上任總統後,為加速產業升級轉型,推動“5+2”產業創新,“國防”、“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產業創新,作為驅動台灣下一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

賈凱傑建議,對政府而言,台灣不要只看到“5+2”產業,也要為“傳統”產業打造能適應未來發展的供應鏈;對廠商而言,則應設定本身在供應鏈中的定位,逐漸提升供應鏈重組主導能力;並考慮供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多元性和彈性。

朱志洋表示,美中貿易戰讓台商發現在大陸製造生產的優勢慢慢消失,台商紛紛返台。而去年的疫情嚴重,更讓台商感受到台灣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促進台商返台的意願。再加上全球企業發現台灣在資通信、半導體、先進設備、醫療及基礎建設都有人才及優勢,所以很多外資企業也來台投資。

蔡英文於去年11月表示,台灣要把握全球經濟重整機會,在供應鏈重組過程中搶得先機及關鍵地位,在“5+2”產業創新基礎上發展6大核心戰略產業,打造台灣成為高階製造、高科技研發、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亞太綠能中心。朱志洋認為,台灣確實有這樣的優勢,蔡總統推動“5+2”產業是很好的商機,友嘉就有投資智慧製造、綠能、國防、5G等領域。

李淳說,美國拜登政府正在就半導體產業、高容量電動車電池、藥物與稀土等四大關鍵產品供應鏈展開調查,預計5月24日左右會有初步結果。他提醒,未來“美國製造”或“進口替代”將會是重要趨勢,但要重新建構美國製造業需要較長時間的教育經營,且需要有夥伴,這並不容易。

他也提醒台灣產業,過去30年,台灣是全球經濟外包的受益者,但未來在貿易與投資都會開始回流美國與歐盟的趨勢下,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需注意。

他也談到區域整合問題,直言過去區域經濟整合建築在比較利益的基礎上,現在則要在比較利益上,還要加上安全、互信與價值觀。台灣產業要證明自己是值得依賴的伙伴,是很重要的議題。同時他呼籲政府除了台商回流之外,也要考慮協助中小企業到大陸以外的國家海外佈局,讓台灣企業走向全球化。

黃齊元提醒,在美國與歐洲等國意識到半導體晶片過度依賴台灣而開始“去台灣化”之際,台灣必須重新鍛鏈(Re! Chain)。他並提出“全球智慧供應鏈中心”的全新定位,鼓勵台灣企業要走出去,例如科技業要走向美國;傳統產業要走向東南亞、印度等。

他認為,只有這樣台灣產業才能因應“去全球化”潮流,也才能善用外部市場規模放大台灣產業的技術與服務優勢。他並認為,除了台灣成為全球智慧供應鏈中心外,更要加入或建構開放式平台,如電動車平台等。由此,未來台灣需要的是全球經營管理的軟實力。

最後,陳沖做出三點結論。第一、台灣產業供應鏈要由精實供應鏈走向敏捷供應鏈。不在只強調效率成本,而要重視穩定、安全、多元與彈性。第二,台灣要積極扮演“智慧供應鏈中心”的角色,善用台灣產業資源以有效進行跨地域、跨產業連結。第三、台灣產業要更注意國際變化,應該要更走向全球化。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