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千金小姐”一词,现代人大多以为这是形容富贵人家的小姐。其实,历史上“千金小姐”真有其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为她写血书;唐朝大诗人李白为她题写碑文,赞其“卓绝千古”。
据史书记载,伍子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先祖伍举,以正直进谏楚庄王而成名,因此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
楚平王任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傅,后来,太子芈建被奸臣费无忌陷害,伍奢也受到牵连,被监禁。
平王七年,楚平王召见伍子胥与其兄长伍尚,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不要前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
伍尚明知道会死,依然不忍见父亲被害,于是向伍子胥说;“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负责为父亲而死,你负责为父亲报仇。”还是前去。
伍奢知道伍子胥没有来,说:“楚王和大夫恐怕要宵衣旰食,好好加班了!”最后,伍尚就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处死。
为斩草除根,楚平王下令到处张贴伍子胥的画像,派人日夜追杀。伍子胥连夜奔逃,逃出昭关后,盘缠已经用尽,他背着行囊,一路山阻水挡,衣衫褴褛。
当他来到溧阳濑河边时,已经多日没有进食了,饿得头昏眼花。他看见河边有一女子,正在浣纱,旁边的竹筐里有些食物。于是伍子胥跪坐地上,举手向她乞食。
这名女子起初低着头答话,她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从来不敢逾越礼节,招呼陌生的行客。当她抬起头,看到伍子胥身形容貌魁伟,不似寻常之人,心中生出怜悯,就把浆纱的半桶面糊给他吃了,并为他指点了通往吴国的道路。
伍子胥承蒙女子馈食得以活命,对她再三道谢。临走之前,他叮嘱女子:“承蒙夫人活命之恩,在下铭感肺腑。只是眼下我是一个亡命之夫,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行踪,还请夫人替我保密。”
女子答应了他。伍子胥走了几步,回头一看,女子抱着大石头,自投濑水而死。原来她信守承诺,为了让伍子胥彻底放心,安心逃命,就以这样的方式表明心迹。
伍子胥见女子投水而亡,一时悲愤不已,他咬破手指头,在石头上写了二十个血字:“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为免让人看见,就用土把石头掩埋了。
这名女子的尸体后来浮至上游三里的木杓兜村,被村民捞起就地安葬。此女姓史,不知其名,溧阳黄山里人,父亲早亡,为奉养母亲,她三十岁未嫁,后到濑水之滨的外祖父家学习纺织。在那里她义救伍子胥,后世尊之为史贞女。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帮助吴王兴国。最终,他率兵攻入楚国国都,鞭尸楚平王,为父亲和兄长报了仇。
吴军大胜之际,伍子胥感念女子的恩德,来到濑水边,找到先前的题石血书,把三斗三升“金瓜子”(楚国的一种货币)撒进河水,以祭义女亡魂,实现其“千金报德”之诺。
伍子胥千金报德史贞女,就是汉语中“千金小姐”一词的由来。“千金”言其贵重,指的不是身价千金的小姐,而是女子精神品质金子一般高贵无价。现在把大户或官宦人家的未婚女子恭称“千金小姐”,意为出身名门、富贵显赫,大谬其意啊。
为保守一个陌生路人的秘密,一个女子竟然不惜生命,以死明志,这是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但在春秋时代,重信讲义,古人可以肝脑涂地,以死相报。
史贞女投水处和墓葬地,历代都修有贞义女祠、贞女庙,俗称“浣纱娘娘庙”。大诗人李白曾为史贞女撰写碑文,他赞该女子“义形壮士”、“卓绝千古”。
1960年,中共破“四旧”,贞女庙、贞女墓、史氏宗祠都被捣毁,铁香炉被推进庙前的水塘,史贞女等身泥塑像也被扳倒在地,裂碎化作尘土了。这块石碑被当作石料,辗转运到了一个电灌站,被铺垫在渠道上,任人踩踏了二十多年。
直到七十年代,江苏宜兴一位老人拾粪时,偶然发现脚下踩的石板上有字,后来证实是大诗人李白写的碑文。
参考文献:
李白《濑水上古贞义女碑铭并序》
史建新《溧阳记忆》
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