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强制一胎化35年 多重家庭...

强制一胎化35年 多重家庭社会问题日益尖锐

1215
“三十五年血与泪 中共计生政策下的祸患”系列报导之二

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已经35年,带来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把中国百姓拖进苦难的深渊。目前,中国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将很快消失、“用工荒”等问题日趋严重,而这些问题带来的恶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逆转。

长期计生 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在自然繁衍状态下,男女出生比例的正常值在103~107范围之内,即平均每出生100个女婴,就出生103~107个男婴。由于男性在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偏高,所以总人口中的男女比例会逐渐趋于平衡。

然而,由于中共计生政策的强行干预,中国男女比例失衡长期处于全球之最。据中共官方最新统计,2014年男女人口比例已高达115.88。2004年还曾出现过121的历史最高纪录。

据中共官方统计,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共出生了6.75亿人,平均男女性别比是114.7。南开大学教授原新按性别比正常比值推算,得出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结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生了2345万~3631万,即出现了3000万左右的“剩男”。

中国 人口 中共计生政策 儿童 社会问题
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大批“剩男”找不到媳妇,已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网络图片)

人口学者姚美雄预测:到2020年,24~28岁男性有4900万人,而22~26岁女性只有3900万人,初婚年龄男比女多了1000万人,只能向低年龄女性中去择偶。而低年龄段男女失衡也将持续存在,会造成早婚、婚姻买卖现象增多,导致婚姻错位、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代际争夺及婚外情、性犯罪等社会现象增加。

今年9月6日,大陆财新网发表文章,坦承“计划生育对男女比例失调难辞其咎”。文章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一直存在,但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在最近几十年才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并高于其它所有国家和地区。从合理的分析来看,这背后的原因恰恰是中国实行了极端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全球最严苛的生育数量限制。”

文章说:“如果没有生育数量限制,父母可以通过生育更多的孩子来满足他们的性别偏好。假设自然男女出生比例与胎次无关,一直保持为106,即使所有父母都偏好男孩并一直生育到有男孩为止,那男女出生比例依然还是106,平均每对夫妻的孩子数量也仅为1.94。”

文章还特别强调,“即使没有重男轻女而只有男女双全的思想,农村的‘一胎半’政策也会导致男女出生比例失调。这是因为,头胎是男孩的父母被禁止再生育,无法实现儿女双全的梦想;而头胎是女孩的父母,如果希望男女双全,自然会希望第二个孩子是男孩”。

 

中国 人口 中共计生政策 儿童 社会问题
江苏如东县双甸镇的一个全家福。20岁的大学生刘心雨(前中)背负着令人窒息的赡养老人负担。后排左起依次为:45岁的母亲、91岁的曾祖母、68岁的奶奶、66岁的外公、47岁的父亲、90岁的曾祖父、69岁的爷爷。(网络图片)

人口老化与老无所养

按照国际人口统计学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2014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达1.37亿,占总人口的10.1%,属于深度老龄化。

由于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80后组成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四二一”式结构,即一对夫妇下有一个孩子,上有四个老人。在赡养和照顾老人方面,给年轻夫妇带来不少压力和负担。据预测,到2020年,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将急遽增多,特别是2030年后,劳动力和退休老人的比例将由现在的5:1锐减到2:1。届时,“四二一”式的家庭恐难以承付四个老人带来的压力。

今天,中国有3/4的工人没有正式退休金,不远的将来,他们会因缺乏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而陷入困境。

日前,大陆媒体热传着一条江苏如东县提早步入老龄社会的新闻,指该县是未来中国的缩影。如东县比中国大部分地区提早十年施行绝对的“一胎化政策”,曾被中共标榜为“计划生育红旗县”。但今天,该县总人口中近30%是60岁以上的老人,构成了中国首批“银发潮”。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6日报导说,全中国都在老龄化,但如东县的速度更快,人口严重老龄化,对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养老院到地方政府财政再到该县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

国家老龄化的另一个可怕后果就是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前不久,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时在硅谷表示,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我对印度如此有信心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国家,我们65%的人口都在35岁以下。”“一个有着8亿年轻人的国家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印度总理的说法能否成真此姑且不论,但人口年老化确实是一个国家的大忌。大陆人口经济学家推测,从2015年起,中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

由于中共的“一胎化”政策,中国的出生率已大幅下降。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十年间下降了6.29%,60岁及以上人口十年间上升了2.93%。其后果是“用工荒”日渐显露,养老难日益严重。

“失独”家庭猛增 中共推卸责任

另一个由“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直接悲剧就是“失独”家庭问题。

今年5月,来自中国各地的上千名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聚集在北京“计生委”门外静坐,要求中共兑现“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承诺。静坐示威遭到中共警察的暴力驱散。据悉,这已经是失独家庭第五次进京上访。

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中国,每年有相当多的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给整个家庭带来的是难以想像的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家庭血脉的延续,失去了亲情的唯一寄托,而这些无法或不能再生育的父母更面临可怕的养老难问题。中共推行“计划生育”早期,曾许诺“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但后来就稀释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最后干脆流氓地说“提前退休好,自己来养老”。城里人可能还有退休金,农民呢?!

根据中共官方公布的数字,早在2010年中国的失独家庭已达100万个,并以每年7.6万的速度递增。近日,人口学家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在中国现有的2.18亿的独生子女中,有1009万人可能在25岁前死亡。如果是这样,中国的失独家庭或很快达到1000万个。

因强制性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悲剧,中共却拒绝为之买单。

独生子女教育异化 成长畸形

30多年的“一胎化”,使相当比例的“70后”和绝大多数“80后”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方方面面的负面问题。由于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乃至三个家庭(父母本身,外加祖父和外祖父家庭)的唯一宝贝,所以,来自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娇宠溺爱,使许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皇后”,但这些溺爱却造成很多不良的性格和心理,如:

任性
在娇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当成一切的中心,变得自私甚至极端自私,表现出任性和爱发脾气。

浪费
由于从吃的、用的到玩的,从来都是张口即来,使得孩子不懂得珍惜,随意丢弃和毁坏物品而不在乎。

懒惰
由于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不少独生子女变得非常懒惰,动手能力差,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所适从。或者,由于从小生活在父母和长辈的呵护下,一些孩子变得胆小孤僻,进而导致人际关系障碍。

挑剔
由于被娇纵,要星星不给月亮,许多孩子挑吃捡穿,不合口味的食物不吃,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式的衣服不穿。

狂妄
由于长期处于“中心”的地位,加上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要求,不少独生子女不懂得尊重父母,尊重长辈,甚至任意指使长辈。

冷漠
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没有兄弟姊妹,许多独生子女不懂得与人分享,变得对自身以外的人或事毫不关心,毫无团结友爱可言。

另一方面,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强烈,千方百计要让自己唯一的孩子出人头地,最起码能在变态的激烈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所以不顾孩子的兴趣意愿,强迫自己的孩子学这学那,白天学,晚上学,周末学,假期学,致使许多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父母形成对立,最终一事无成。

说到底,这些家长早已成了现代名利社会的奴隶,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主动或被动地成了这个畸形社会的牺牲品。如果不是只有一个孩子,情况可能不至于这么糟。

中国 人口 中共计生政策 儿童 社会问题
没有身分的“黑户”儿童,内心痛苦谁人能知?(网络图片)

被边缘化的“黑户孩子”

与这些“幸运”的独生子女相反,一些“计划外”的孩子则被中共边缘化。所谓计划外,就是父母“违反”计生政策生的二胎甚至三胎。如果父母没有经济能力缴纳巨额数量的罚款,这个计划外的孩子将没有户口、没有身分证、没有地方上学等,被民间称为“黑孩子”。

这些普遍出现在农村地区的“黑孩子”无法体现任何“社会价值”,因为他们没有合法身分,不能接受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为这个体制所抛弃。

由于没有合法的社会地位,使这些“计划外”的儿童心理受到极大伤害,极易产生自卑心理,或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怎么登记结婚?由此是否又会引发更深层的社会矛盾?

对于这类孩子,父母的心理也极其复杂。一方面,孩子是自己担惊受怕冒着风险生下来的,更是疼爱;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使父母有蒙羞感,甚至当遇到挫折时会迁怒于孩子。

为此有学者问:为什么中共要人为制造这些没有社会身分的“黑孩子”?在历次的人口普查中,这些“黑孩子”被统计进去了吗?

因中共“一胎化”导致的社会问题还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大纪元记者华德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李晓清

大纪元法国新闻网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