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尧‧舜‧禹
第四章 顺天意帝尧禅舜
一、尧寻访继承人
尧清楚自己的儿子丹朱德才不足以继承帝位,他时常注意寻访继承自己帝位的人。
《吕氏春秋》记述,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婉言谢绝。
《高士传》记载,帝尧让位给许由,他不接受,说自己要“修身养性,不问世事。”
尧欲以天下让巢父,巢父也不受。
尧又让位于蒲衣子,蒲衣子说道:“帝勿过分焦虑,贤人早降人世,近日即可得也。”
尧征询四岳,谁能继承帝位,四岳向帝尧推荐了舜。
二、风雨童年
在古冀州平阳之西南数百里有一个小小村落,叫姚墟,其中一户人家姓虞,是颛顼的后代。舜就出生在这户人家。
据《史记》,舜的父亲是瞽叟,母名握登。
舜,名“重华”,传说目有双瞳而得此名,舜是其谥号,《谥法》说:“仁圣盛明曰舜。”
瞽叟和握登生了两个儿子,舜是其次子,生于姚墟,故姓姚。自小聪明睿智,排行第二,所以又叫仲华。
据《竹书纪年》,舜“母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故名重华”。
此外,舜的形体还有许多奇异之处:他的掌心,有文如“褒”字,前额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龙颜大口,口大可以容拳,龙颜而日角。
舜两岁时,生母去世,父娶了继室。后母后来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象,女儿叫敤首。有了亲生子女后,后母对舜兄弟俩经常打骂,还挑动舜的父亲对兄弟俩无端责罚,兄弟俩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舜的哥哥受不住折磨,过早死去。
舜十岁左右,有个叫务成子的修道人主动教舜和其他孩子读书。务成子知道,舜苦尽之后,将来必成大器。
舜的后母不想让舜去读书,在邻居的安排下,舜给邻居家放牛,同时跟随务成子学习读书、写字和做人的各种道理,以及天文地理及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这样舜一边放牛一边上学,随务成子读了三年书。后来舜又师事尹寿子。
三、仁爱孝悌的典范
舜在中国历史上是孝悌的典范,二十岁时以孝悌闻名天下。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史书称,舜父顽劣,是非不分,顽固而不讲道理,且双目失明,人称瞽叟。后母愚昧,阴毒狠辣,口中没有忠信之言。其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则凶傲不羁,性格狂傲,极端自私,心狠手辣。这三个人都想要除掉舜。
舜以宽仁、孝顺、友爱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对父母恭而尽礼,孝敬恭顺,虽然父母不喜欢他,但他始终不失人子之道。当舜的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当父亲用大棒打他,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他就及时逃避;家里有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在父母身旁侍候着。

身处逆境,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舜所展现的高尚道德、孝悌忠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放异彩。
一天,一只赤色的三足鸟出现在舜家里的庭院中。方回说道,赤鸟就是朱鸟,乃日中三足乌之精。大凡人子至孝,则三足乌来集其庭。舜事父母至孝,故现此鸟。

四、德化众人
舜不见容于父母弟弟,到外地谋生。由于舜待人谦和,宽厚忍让,到处受人欢迎尊重。他每在一个地方,人们都愿意往他生活的地方聚集。
舜在历山开垦耕种时,有大象下山,用鼻子卷起锄犁,帮助舜耕垦,众人都觉神奇。又见飞鸟来帮助舜除田间杂草。人们说:“虞重华历经磨难,必有后福。象耕鸟耘,就是不凡之预兆。”在历山,时有为争地打斗的现象,舜主动将自己开垦的肥沃的土地让给体弱力衰的人,自己去开荒耕种贫瘠的土地。在舜的影响下,历山的人礼让成风,和睦相处,到历山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大的村落。
舜在雷泽捕鱼时,也有人为渔场发生争斗,舜就把鱼多的渔场让给别人,自己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捕鱼。在他的带动下雷泽的人都能互相谦让,争相把好的渔场让给别人,再没有了争斗。
在河滨(永济县北部)烧陶器时,河滨的人造的陶器十分粗劣,舜用心投入,制出的陶器既美观又耐用,而且表里成色相同。陶工们都向他学习,因此河滨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别精细。
舜处处为他人考虑,宽容忍让,德化众人。《尚书‧大传》说:“舜不登而高,不行而远。”许多人慕名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于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成了一个小村落,两年就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就成为拥有好多人口的城市。
五、被推举为尧的继承人
舜三十岁时,尧帝访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四岳推荐了舜。
一天夜间,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发长达天体,眉毛也长达天体。不解其意,有人恭贺道:“头发上达天,是指帝也;眉低一格,其眉毛长达天,是说低一格,但权力与帝相等。说不定帝尧要用你!”舜说道:“吾一匹夫,不敢妄想。”
几天后,尧派的人访到了舜,随后帝尧召见了舜。
据《荀子‧尧问》,尧问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
舜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
大意是说,主持政务专心一意而没有过失,做细小的事也不懈怠,忠诚守信而不厌倦,那么天下人自会归顺,又哪里要特殊的办法去招引,使民归附呢?
接着舜提出了事奉天、治理土地和关心百姓的为政理念。
帝尧十分满意,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内在的品德。又让九个儿子和他交往相处,以观察他的处世和才干。尧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还赐给他牛和羊。
婚后舜带着尧的两个女儿,住到妫河边的家中。舜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弟弟、妹妹,更加恭谨。尧的两位女儿,也没有傲慢之心,克尽妇道。
看到舜如此显荣,舜的父母又是妒忌,又是恼怒。象则想着霸占这些财物。他们三人又想加害舜。于是心生一计,让舜修理粮仓,从下面放火烧仓。这天舜带了两个斗笠,火起时,舜双手各持一个斗笠,飞下粮仓,安然离去。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让舜清理水井,等舜深入井底时,他们立刻把土石往井中填,帝尧二女授舜百龙衣,舜穿百龙衣,凿一横穴而出,逃脱此难。
事后,舜仍然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弟妹。由于舜的孝心至诚,终于使父母醒悟,象也逐渐改邪归正。
六、历经从政的考验
经过考察,尧见舜居家和处世一切表现确是一位贤者,于是尧命舜任司徒之职,考验他处理天下大事的能力。
颁施五典:帝尧命舜代理司徒之职,首先实施的是推行五典教化,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舜推行五典教化,卓有成效,民众都能自觉遵守,天下安宁、百姓和睦。
二是,尧任命舜为司空,总理天下政务,管理百官。舜把各种复杂棘手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百官乐从。
三是让舜接待四方诸侯,四门穆穆。舜将这项工作干得庄重、肃敬,合乎礼仪。
四是派舜到各地巡视,考察洪水情况。在山野丛林大川草泽之中,气候异常,随时有狂风暴雨,弄不好就会迷失方向,还有毒蛇猛兽侵袭的危险。一天,舜等一干人来到人迹罕至的森林中,先是遇到了狼群,众人惊恐。舜走上前,群狼都转身窜向林中而去。之后又遇到了三只猛虎,雄虎看见众人,大吼一声,大家更是心惊,舜向前对猛虎说道:“我们奉天子之命,到此地考察洪水,要拯救万民,不料遇到了你。你赶快回入洞中,不得在此阻碍大路,恐吓行人。” 雄虎领了雌虎,衔了小虎,转身离开。事后帝尧听闻此情景说道:“那不是天神呵护,就是诚感万物。” 舜在暴风雷雨中,不失态,不迷失,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中都能保持冷静,从容镇定,妥善处理一切问题。

七、创办教育功垂万世
据记载,尧、舜时已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说是学校的雏形。
《礼记‧王制》说:“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明堂位》说:“米廪,有虞氏之庠也。”米廪指古代的粮仓。庠,是养老的地方。尧、舜时将粮仓作为养老的地方。
老人中有朝臣、有平民,将朝臣中的老者养在上庠,将平民中的老者养在下庠。他们都是历尽世事、颇有经验的人。于是,便将孩童召集于此,请这些长者为之传授知识和经验。如此一来,米廪也好,庠也罢,就兼而有了两种用项,即养老的作用未变,又增加了传授知识的功能,古代的专门学校就这么诞生了。
到西周基本上仍沿袭尧、舜时期的养老和教育方式。
通过推行五典教化,倡导“九德”,开办教育,舜奠定了以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孝于亲,忠于君,惠于民,天下为公,舜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传统道德丰碑。
八、虞舜摄政
经过历练和考验,尧认为舜仁慈有德、有智慧、有才能,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
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坚辞不肯。这时,尧年事已高,也需要有人协助他。大司农等建议舜暂作为“太尉”摄政。“太尉”中“尉”字的意思,是自上安下的意思,希望他能够安定万民。
九、现河图虞舜受禅
据《竹书纪年》:尧在帝位七十年,凤凰在庭,硃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帝尧认为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于是尧乃沐浴斋戒,修坛场于河、洛,虔诚祷告上天,选择吉日,率舜等升首山,以求得神的开示。
尧、舜等登首山,在河洛之滨,帝尧一行看见五位老者在游玩。老翁个个庞眉浩首,衣冠异于常人,神态举止不凡。他们兴高采烈,一边舞蹈,一边歌唱。只见一老者高声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期。”第二位老者接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谋。”第三位老者接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图。”第四位老者高声接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符。”第五位老者高声接唱道:“龙马含甲,龟背洛书,白玉为检,赤泥封口。”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唱毕,倏地化为五颗流星,毫光熠熠,划向天际,其方位正是昴宿的宫度。现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南有五老山。
帝尧君臣很吃惊,帝尧问舜:“这五老说你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神灵呢?”
舜道:“臣昨天夜里仰观星象,发现天空中金木水火土五星突然不见,好生奇怪,原来他们一起下凡来此游玩。依臣看来,这五位老翁定是五星之精所化。”
帝尧道:“他们说河图要来,想必在此河中有神奇的事要发生。”于是帝尧率群臣斋戒沐浴,命太史在翠妫河畔择日筑坛,并择定行礼之期在二月辛丑日昧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