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系列连载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1... 文化沙龙系列连载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19) 玄奘西行 2019-05-25 454 Share WhatsAppLINETwitterFacebookTelegramLinkedin 唐太宗画像,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南薰殿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共领域)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圣皇唐太宗 万古大唐风 玄奘西行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西行至天竺取经归唐后,太宗令其住锡西京弘福寺,一切经费由朝廷供给,并亲赐《瑜伽师地论》之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就玄奘译经伟业及千秋功名,也奠定自唐至今千百年来佛家修炼在中土经久不息之流传。 玄奘,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世称“唐三藏”(“三藏”是指佛教之经藏、律藏、论藏;此称号意谓对佛教典籍之精通,只是一种泛用尊称,并非玄奘专名)。玄奘生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贞观三年(629年)开始西行,历时近十七年,途经千辛万苦。玄奘回到长安之时,受到朝野上下隆重欢迎。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玄奘去洛阳会见太宗。太宗对他极为赞叹和欣赏,劝他还俗从政,玄奘力辞。于是太宗请他把西行路上所见所闻记下。玄奘在弟子辩机协助下,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价值不可估量。 宋代《玄奘负笈图》(局部),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公有领域) 清乾隆间钞校本《大唐西域记》。(公有领域) 《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 “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像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怀仁集王羲之字《圣教序》。(公有领域)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闲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敦煌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公有领域) 其大意为: “闻天地有形象,显露且覆盖并承载众生;四季无形,但藏寒暑以化育万物。因此观天察地,平凡而愚蠢之人也能知其征兆;通晓阴阳,贤哲之人也难究其变化规律。但天地包容阴阳变化而易懂之原因,乃因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于天地之间而难究之原因,是因阴阳变化无形。所以形象显露可得验证,即使愚蠢之人也会明白;而变化隐藏无人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静幽排思,广济众生,理谕天下。施神威没有上限,用神力无所不能。大则遍布宇宙,小则藏于毫厘。不生不灭,历经久远而不衰落。若隐若显,传递无量福寿直到如今。神妙之道蕴藏高深玄机,即使遵循它亦无法知其边际;佛法广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无法究其根源。所以众多平凡无知之人,及平庸浅陋之辈,欲懂佛教旨意,怎能没有疑惑? “然则佛教之兴起根基于西方,汉明帝夜梦金人于殿庭飞腾从而得佛法,致佛光得照东土而慈悲流传。从前,佛陀形神俱在、大显神迹之时,教义不能广传而教化难普施,佛法普传所及之处,众生敬仰大德而知遵行。待至涅槃归真、佛陀肉身尊仪久违多世,佛陀真容遭掩,佛光难再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而今金身如来再现,盛显三十二庄严宝相。于是佛法精义广传,拯救众生于苦海;遗训远播,指导修炼者功成圆满。然而,正统真教难得广泛流传,不能统一各种教派宗旨,但小道邪说却容易使人依从,于是正邪相扰混杂。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各持己见,似世俗而争执不休。大乘小乘佛教学说,沿时间而交替兴衰。 “玄奘法师,法门领袖人物,千辛万苦,求佛于西方,历时一十七年,终携真经而返。” 敦煌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公有领域) 在太宗扶持下,佛法在贞观年间得到了极大弘扬。 唐书载“佛” 唐朝《隋书》载:“佛经者,西域天竺之迦维卫国净饭王太子释迦牟尼所说。释迦当周庄王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华言译之为净觉。其所说云,人身虽有生死之异,至于精神则恒不灭。此身之前,则经无量身矣。积而修习,精神清净,则成佛道。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每劫必有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数不同。今此劫中,当有千佛。自初至于释迦,已七佛矣。其次当有弥勒出世,必经三会,演说法藏,开度众生。由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须陀洹,二曰斯陀含,三曰阿那含,四曰阿罗汉。至罗汉者,则出入生死,去来隐显,而不为累。阿罗汉已上,至菩萨者,深见佛性,以至成道。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像、末三等淳樗之异。年岁远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复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淳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初,天竺中多诸外道,并事水火毒龙,而善诸变幻。释迦之苦行也,是诸邪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尽皆摧伏,并为弟子。弟子,男曰桑门,译言息心,而总曰僧,译言行乞。 “释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龙人鬼并来听法,弟子得道,以百千万亿数。然后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洹,译言灭度,亦言常乐我净。初释迦说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说。至是谢世,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缀以文字,集载为十二部。后数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着论,赞明其义。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 (未完待续)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赞过:赞 正在加载……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