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连载 【千古英雄人物】曹操(9)...

【千古英雄人物】曹操(9) 筑铜雀 兴建安

435
千古英雄人物——魏武大帝曹操。(大纪元制图)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魏武大帝曹操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春三月,曹操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开芍陂屯田。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赤壁战后,周瑜进攻江陵曹仁,耗时一年多,曹仁弃江陵走,操军退守襄、樊。在此期间,刘备除以少数兵力协周瑜攻江陵,主力则南下攻占荆州长江以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原庐江营帅雷绪率领部曲数万口归备,荆州原有吏士归备亦不少。东吴孙权以周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领彭泽太守;吕蒙领寻阳令。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会刘琦卒,群下及孙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孙权嫁妹于刘备,巩固同刘备之盟好关系。
苏州桃花坞年画:曹操大宴铜雀台。(维基共享资源)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冬,曹操作铜爵台(圣天铜雀台)于邺,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有殿屋百余间,大铜雀栖于台巅,舒翼若飞。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率诸子登铜雀台,使各为赋。曹植“援笔立成”作《铜雀台赋》,歌铜雀台“浮双阙乎太清”,赞太祖“扬仁化于宇内”,颂圣德“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其辞曰: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曹操所建之邺城以宫城为中心规划,并改进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状况。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之中轴线对称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河北邺城三台遗址中的邺城复原图。(大纪元资料室)
此时之邺城不仅是国事、军事中心,在曹操、曹丕、曹植直接参与带动下,更成为当时文化中心,创建历史上闻名遐迩之建安文学。与此同时,曹操杜绝官民淫祀(指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铲除低灵乱鬼,政教大行,确保神传正统文化不受干扰,让世人保持正信。曹操将全国各地方士招致邺城,各种方术争奇斗胜,邺城遂成为当时方术文化中心。魏国上下习道成风,推动道教之兴盛、发展。
十二月,曹操作《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盲‘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弧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思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愿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该文出自曹操肺腑,叙述出道以来,举义旗,讨董卓,破黄巾,诛二袁,忠心耿耿,不顾诽语,死而守义。是时,赤壁新败,鼎足之势初成,朝野诽议四起。曹操借退还汉献帝加封三县之机讲清“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之真相;表明“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之立场。曹操定中原,清腐儒,扶正道,济苍生,匡正汉室,汉祚因曹操而又得以延续几十年。此令足以让后人明了曹操大忠大义、视天下为己任,真历史中之曹操而非文艺作品中之曹操。
(未完待续)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