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它就是歌词,是配合当时的流行音乐而创作的。可能你会说,今天的流行歌词,为什么不像宋词那样成为经典、成为一代文学呢?恐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那些词作者,比如苏轼、欧阳修、李清照等,个个都是名垂青史的文豪啊!
词在宋代,大多由歌女伶人在宴会上演唱,文人雅士也多以游戏、轻松的心态来创作。但是由于他们学识、修养、性情等超越普通人,其作品也大多具有隽永、深厚的意蕴。哪怕一首小令,也能蕴含深刻的哲理,将词的艺术美感和理性哲思完美结合。
比如有位词人在宴会上,品尝美酒、填写新词。在享受欢乐之余,他惆怅地发现,聚会的地点可能还是旧时的亭台楼阁,但是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词人望着庭院中的美景,忽然有了新的领悟,花虽然凋落了,燕子却会飞回来,人事变换中似乎暗含着一种轮回。
大自然的启悟,让他在伤感中多了一丝欣慰,也助他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这就是北宋“宰相词人”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境赏析
《浣溪沙》,也就是在溪边浣纱之意,这会让你联想到谁?就是那位以“沉鱼”闻名的越国美女西施,所以这本是一首歌咏西施在若耶溪边浣纱的词调。虽然词牌和词的内容没有关联,它的主题也会影响歌词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晏殊的《浣溪沙》,描写的是因宴会上所见所感而阐发的幽思,词句精美、情调闲雅,也像是一位“要眇宜修”的佳人。
这首词的上阙,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意象,描述了词人长年流连大小聚会的生活,没有一个词抒发内心情感,却把对时间流逝的怅惘寄予其中了。
“一曲新词酒一杯”,填一首新词,佐一杯美酒,写的是词人当前经历的事情。“去年天气旧亭台”,今年的酒宴,设在熟悉的亭台,气候也和当时一样。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它都和去年极其相似。这一句是词人对过去的回忆。
词人先自述了一段逍遥惬意的高雅生活,在结尾处语意突转,“夕阳西下几时回?”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隐藏着夕阳西下、也就是年华老去的变化。词人在年复一年的欢乐宴饮中,发现身边的事物以及自我的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一种淡淡的感时怀旧的气氛油然而生。
词中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酒,有“只是近黄昏”的夕阳,因而让人在乐景中生出感伤之情和生命之思。原来,词人在快乐中也是节制的、清醒的,才能体验到人事无常这个人类共同的悲剧。
同时,词人对于这种悲剧的表达,并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式的哀婉沉痛,也不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式的慷慨悲壮。他只是选取几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不露情绪地道出新与旧、变与不变的对比。因而词人的忧伤也是有节制的,他对于人生的思索才更有启迪人心的意义。
下片前两句是全词警句,历代为人称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由眼前的景致,寄寓了更深入的人生思考。这两句对仗工整,语言流丽自然,还包含了两个今天还常用的成语,真是妙语天成,韵味无穷。
“花落”一句,仍然是上片情感与理思的延续。花落犹如日落不可挽回,盛年也不再重来,这必然让人感到沮丧和无助。所以词人说“无可奈何花落去”。“燕归”一句,则一扫前面的哀伤氛围,振起全篇。燕子飞入庭院,带来新的生机,而它恰似年年都会飞来的那一只。
燕子飞去还会回来,春天离去了难道不会回来吗,太阳落下难道不会再升起吗?推而广之,生命和整个天地、宇宙,不也有着同样的轮回吗?无常中蕴含循环,变化中蕴含永恒。变与不变,在此刻被圆融为一体。
宋人尚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曾说,如果从事物变的一面来看,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从不变的一面来看,世间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无尽的。苏轼的宇宙观,也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注解。
时间、生命、宇宙,竟然富含深刻的玄理,真是越品味越能悟出其中的妙处。词人不禁在园中独自漫步,沉浸在那些哲理的思考中。于是,他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用一个沉思的状态收束全词,表现了他对人生至理的不断追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