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彭博:軍售“防禦性武器” ...

彭博:軍售“防禦性武器” 美臺「刺蝟戰略」更加一致

232
美國近一週來接連批准對臺出售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F-16戰機外部傳感器,以及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圖爲臺灣海軍在漢光演習中發射魚叉飛彈。(圖/美聯社)

【希望之聲2020年10月28日】(本台記者斐珍綜合報導)美國華府罕見的在一週內兩度宣佈對臺軍售,將售予臺灣價值18億美元的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F-16戰機外部傳感器,以及價值24億美元的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美媒《彭博》27日分析,儘管中共向來反對美國對臺軍售,但川普政府近期通過的軍售案,更讓北京擔憂,因爲這些即將陸續交付臺灣的尖端武器,能讓美臺在防衛中共入侵的「刺蝟」(hedgehog)戰略上更加一致。

美國國務院批准售臺魚叉飛彈。(圖取自Boeing Defense推特)

美國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至今通過9次的對臺軍售,總金額近200億美元。此次引人注目的軍售臺灣武器,包括有22日宣佈的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F-16新式偵照莢艙,以及26日宣佈的100套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400枚AGM-84魚叉反艦飛彈及4枚遙測彈等配套設備。

《彭博》指出,美國本週批准的軍售案,凸顯臺灣在戰略上已發生明顯轉變。過去臺灣傳統採購的武器是比較偏重先進戰機和坦克,但這些武器卻有容易遭到敵軍鎖定的危險。而近期的軍售案則是落實到更先進的非對稱作戰能力(asymmetric warfare capabilities)的武器,這也是美國國防分析家長期以來的建議,臺灣自2017年來也開始納入自身的防禦戰略。非對稱作戰能對跨越臺灣海峽的共軍造成更大殺傷力,同時限縮北京透過大量飛彈摧毀臺灣防禦系統和空軍的能力。

報導中提到,臺灣政府認爲,這些武器大都屬防禦性質,是逐步向「刺蝟」或「豪豬」(porcupine)戰略轉變的一部分。而這種戰略除了可以強化臺灣的防禦能力,亦可避免美中的核武衝突。

美國批准對臺出售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 。(圖/美聯社)

對此,臺灣軍事專家李正修分析表示,美方這次軍售,意在提升臺灣「不對稱作戰」的能力。因爲美國26日宣佈出售的100套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以及400枚AGM-84魚叉反艦飛彈,它的射程能夠有效嚇阻中共派遣艦隊登陸臺灣的意圖。如果再加上臺灣自己研發的雄風一、二、三型飛彈的話,確實臺灣目前所擁有的反艦飛彈數量,應該可以說是居全球之冠。

李正修認爲,「提升臺灣反堵、反制中共的登陸作戰,這次的美國軍售對臺灣來講的確有相當大的幫助。」而中共一再用武嚇手段逼迫臺灣,不僅無法讓臺灣屈服,反而讓美國持續軍售臺灣,以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海外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朱江明則表示,這些武器無論怎麼看,都不是防禦性武器,而是攻擊性武器,他聲稱「美國正繼續向臺灣輸送有毒的刺。」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暨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以往美臺軍售項目,最重要指標爲「防衛性武器」(defensive weapon)的狹義定義,也就是航程短、射程短,「兩短」成爲軍售品項的主要判準依據。其主要原因在於限縮臺灣軍隊的打擊火力,以避免臺灣對中國大陸主動發起攻擊。

但近年美臺軍售程序與內容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幾個指標。首先是軍售正常化,透過川普總統在2018年簽署的「國防授權法」等法案,讓臺灣的軍售地位等同非北約盟國,不再採包裹化處理,進而提高應對威脅的反應速度。其次是落實「臺灣關係法」精神,也就是針對臺海的軍事情勢,調整軍售內容,以維持軍力平衡。

蘇紫雲直言,北京的不理性態度,以及挑戰國際社會的行爲模式,反成爲促進臺美關係加溫的重要推手。

另外,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吳尚蘇(Wu shangu-su)則認爲,爲了反制美國對臺軍售,中共可能發動更多軍事演習、實彈射擊、在臺灣進行破壞活動,甚至威脅馬祖或金門等離島。

對此,臺灣民進黨立法委員、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王定宇強調,「臺灣必須自己保護自己,所以當我們發展自己的能力時,我們就會試圖像刺蝟一樣。當獅子試圖吞下刺蝟時,牠會受傷,所以沒有獅子會想吞下刺蝟。」

王定宇說,美國售予臺灣的最新武器將有助於中國的戰爭成本,「臺灣現在所做的,是讓中國領導人三思」,「我們就是要讓他們承擔不了這個代價。」

责任编辑:翛然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幷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