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五十六...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五十六】:千年预言在,王者悄归来(上)

355
图56-1:1943年天象:金星顺行守太微垣西上将星,预示当时中华的宗主国日本的西方战场将遭天罚。(作者提供)

第五十六章 千年预言在,王者悄归来(上)

前面十章,在天象之下还原了抗日滇缅战场上一些被掩藏、却上通天象的历史,也展现了滇缅战场真正的主角——孙立人,在三国时代曾是诸葛亮的历史渊源。孙立人虽然没有人间的王冠,却是金星对应在人间的战神至尊,兵家的王者。
1700多年前,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带去先进的大汉文化,归来时应蛮邦(今天的缅甸一带)的挽留,指着一种从来不开花的草留下预言:当此草(今称诸葛草)盛开之时,我会重来。1942年,诸葛草在缅甸盛开,缅甸人惊呼:诸葛孔明要来拯救我们了!
4月20日,孙立人在缅甸创造了仁安羌大捷的奇迹,震惊世界,但无力改变上司们乱指挥造成的大溃败。他掩护主力撤退之后,冲出日军重重围困,神话般地合著天象的脚步撤到印度。离开是暂时的,千年承诺在,王者必归来。

1. 杜帅回国告倒状,四谤四害孙立人

1942年3月,蒋介石把十万远征军派到缅甸战场,包括他最精锐的机械化第五军。虽然有戴安澜200师的同古见小捷、收复棠吉,孙立人新38师的仁安羌大捷,但是无力挽回战局,两个月就陷入大溃败。除了戴安澜的200师折损一半率先回国,孙立人的新38师几近全身退到印度,其它远征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中国最精锐的机械化装备被杜聿明自毁。当时中国东部、南部沿海已经全部沦陷,缅甸又落入日寇手中,滇缅公路,这条国际援华物资补给线被切断,中国的抗战陷入最艰难的阶段。
6月3日,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从缅甸飞往重庆,向蒋公指责远征军实际掌权人杜聿明无能,要求撤换杜聿明的第五军军长职务,蒋公只是予以考虑。
8月,远征军主力大部分葬身野人山,杜聿明、廖耀湘带着第五军残部,被孙立人救了出来,被救到印度利多后,杜帅被飞机接回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重庆。
蒋公对此次远征惨败大为震怒,待杜聿明康复,便责令军委会召集缅甸参战的高级将领开检讨会,找原因,追责任。
蒋公亲自主持会议,上将白崇禧(没参与远征)率先发言,把失败的责任归于整个远征军统帅部,而不是某个人。在这个得人心的基调下,战败原因归罪于史迪威指挥不当、英军作战不力,盟军指挥系统凌乱、缺乏配合,国军入缅过迟、战线过长被各个击破……杜聿明在会上大哭失声,表演他誓死效忠蒋公,不惜死命走野人山回国的“铁血忠诚”,以掩盖他暗中三度抗命,偷偷走野人山逃往印度的实质,令蒋公大为感动。而后杜聿明话锋一转:是孙立人擅自抗命,出兵仁安羌,致使全域动摇,走向溃败;撤退时,孙立人又擅自抗命,去印度。两度违抗军令,孙应交军事法庭审讯,追究责任。
前文讲过杜军长在缅甸对孙立人三次诽谤,三次往死里害,这是第四次。
在座的罗卓英上将实在看不下去了,起身讲出实情:出兵仁安羌是指挥部的决定,孙立人最终得到了杨业孔参谋的应允;孙师撤往印度,是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归途被断情况下的唯一生路,也得到了史迪威的批准。
最后蒋委员长裁决:第66军撤销番号,军长张轸撤职;66军下辖的新28师师长刘伯龙撤职;66军下辖的新29师撤销番号,师长马维骥查办;66军下辖新38师,师长孙立人返国述职,查问核实后再予处理。
在此,国军的派系之争可见一斑。被处理的只是杂牌军,嫡系中央军,有多大罪责都不予追究。杜聿明反而因为“忠诚”在后来高升,成了最关键的东北战场的老大。他继续陷害、排挤掉孙立人,最终丢了东北,导致中华民国一溃千里,丢了江山。

2. 军委会严令回重庆,孙立人抗命画反攻

蒋公在会议上严词查问孙立人,只是为抚慰将领们嫉恨的情绪,可是很多人都以为要对不听话的孙师长严惩,军委会马上向缅甸发电,严令孙立人立即返国述职。
此时的孙立人,正和史迪威规划如何改组远征军,以美式装备和教官训练,准备打回缅甸,打通国际运输线。突然接到那道军令,顿生不祥之感。
孙立人是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的高材生,战绩斐然享誉世界,谁能代替他和史迪威制定计划,向美国要装备、要训练呢?这一走,前途未卜,耽误了反攻大计,那可是天大的事。他又决定抗命了,但是同样申明大义讲道理,要求和史迪威做完中美合作反攻计划后,再返国为宜。许久之后,才得到重庆许可。
秋末时节,和美国合作训练的计划定妥,孙立人踏上了沉重的归途。他先到昆明看望在西南联大[1]任教的清华同学,请他们动员大学生到印度参加远征军,做翻译联络工作。当讲到自己舍命为国,立下大功却受排挤遭陷害,落到回国述职等待查办的地步,大家都为他担心。
两日后孙立人赶往重庆,军统首脑戴笠在家中设宴招待,对孙赞誉有加,宽慰他对控告不必介意。孙师长到军委会报到,得到军委参谋长何应钦的大力夸奖,完全支持他反攻缅甸的一切努力。不久,孙立人被蒋委员长夫妇召见。
对蒋公的赞许和询问,孙立人说他已经和史迪威拟定了训练新兵和反攻计划,史迪威计划在印度训练10万国军,在滇西训练30个师,美军提供全部装备。在印度,英军提供远征军的营房和补给,中国的兵员,由美方派飞机接走。蒋公频频称善,完全不提抗命和述职之事。

3. 谱写远征军军歌

孙师长十分感激蒋公的知遇之恩,眼见反攻缅甸计划得到总裁首肯,反攻日寇的报负即将施展,兴奋之即,写下了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鼓励青年学子报国参军,收复河山。
知识青年从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2],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3],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4]。
《知识青年从军歌》,经谱曲后,成为远征军军歌,壮士们唱着它奔赴前线。可惜后来曲谱失传,如今影视中的传唱的《知识青年从军歌》,借用的是另外的谱子。

4. 最艰险的驼峰航线

1942年5月初,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这条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最后通道,援华物资中断,国民政府向美国告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援助路线。
美国的慷慨援助
6月2日,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协定第五条表明:中国在抗战中消耗掉的租借物资是不必,也是无法归还的。由此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获得了大量的无偿援助,包括军火、器械、食品、医疗、人员,直至美国军队。当时海陆通道都在日军手中,只能开辟空中航线。
由此,一条由印度阿萨姆邦,向东进入中国,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800多公里的航线形成了。当时美军飞机飞不了太高,只能迂回钻行喜马拉雅山隘,航线随着山峰高低起伏,形似骆驼的驼峰,因此得名“驼峰航线”。
图56-2:驼峰航线示意图,西起印度。(作者提供)
驼峰,铝谷
图56-3:一架美国运输机在驼峰航线上飞跃群山。(作者提供)
驼峰航线平均海拔4500~5500米,最高达7000米。在高山峡谷间穿行,面对极为恶劣的天气,飓风、强降雨、冰冻等等,空气湍流能以每分钟1000米的速度把飞机抛上抛下,甚至翻个。飞机不但超载运输,飞行员也是超负荷工作,每天工作16个小时,飞3个来回是常事。在遭受日军战机袭击时,驾驶员只能开窗以冲锋枪还击。三年多来,约1500多位美军飞行员丧生,近600架飞机坠毁。
驼峰航线的高山深谷之间遍布着摔机的残骸,以至于晴朗天气无需导航,只需沿着摔碎的机身铝片的反光飞行,这些山谷被称为“铝谷”。
在如此恶劣的航线条件下,美军把80万吨援华物资运送到中国,支撑着艰难的抗战。
接回兵员,驻印训练
驼峰航线运输战略物资为人关注,而运兵功能往往被忽视。史迪威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得到罗斯福总统批准后,他飞抵重庆向蒋介石要兵员,商定以驼峰航线回航的飞机,把中国兵员运往印度,组建中国驻印军,接受全套美式训练。
图56-4 驼峰航线上的新兵,棉衣留给了国内军旅的弟兄,他们要挨过喜马拉雅山峰上空的极寒,到印度组成中国驻印军,接受美式训练反攻缅甸。(公有领域)
图56-5:新兵组成的中国驻印军在印度兰姆伽接受美式训练。(作者提供)
图56-6:对比国内军人的布帽草鞋旧枪械,中国驻印军的一切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作者提供)

5. 金星顺守西上将,战神入缅日军亡

1943年8月,出现了金星顺行守太微垣西上将的天象。
图56-1:1943年天象:金星顺行守太微垣西上将星,预示当时中华的宗主国日本的西方战场将遭天罚。(作者提供)
天人合一,人间转机
在《第四十四章 水双守斗火守心,蒋公顺天解劫困》里讲过,在天象上看,日本是中华的一部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攻占南京,中华民国被迫迁都重庆,从天象上看,天子失都,中华易主,中国沦为一路诸侯国,中华进入一个新的朝代,主庭归于日本。这种情况,就像元朝时主庭归于蒙元,清朝时主庭归于满清一样,都是中华范围内,宗主的更替。那么,从天象这层天法上衡量,中国当时的天子是裕仁天王,首都形式上是日本京都,实际是东京。
1943年金星守太微垣,前面多次提到,太微垣对应着政府,金星守太微,在当时对应人间的是:战神对统治中华的日本朝廷构成威胁。金星守太微西上将星,意味着西方战区的战事,日军将在这个战区败亡。
看上面天象图的拐点:8月14日太白顺行守西上将,8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带着各自的三军参谋长,在魁北克举行会议,中华民国外长宋子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在决定欧洲战局部署的同时,也决定反攻缅甸北部的日军,打通中缅公路。而10月19日,重庆中美英三国高级军事会议决定,1944年1月15日,驻印军从印度利多开始反攻——会议拟定的这个时间点远落后于天象。注意天象图,1943年10月28日,太白近距离犯西上将,10月29日,新38师112团攻克缅北新平洋,打到了野人山胡康河谷的边缘,和天象准确对应——怎么这么快?
因为史迪威早就决定提前反攻。早在1943年1月,他和孙立人就部署新38师114团到利多接防英军,1月27日,114团一个加强连100多人赶到利多,正赶上日军入侵,英军一个营300多人全面溃逃。该连国军迅速攻占多个山头,把日军彻底打出了印度边境,令英军目瞪口呆。而后孙立人的部队开始掩护修建中印公路,在雨季的野人山里,112团冒着大雨和毒虫叮咬,一面攻克日军据点,一面开路推进掩护,带着史迪威的筑路工兵和工人,把中印公路拉过鬼门关,拽过1800多米高的喜马拉雅山系的那加山隘,推进到缅北的新平洋。没有这样的提前准备,如何能顺应天象发起反攻呢?
日军最强的第18师团
要问二战时日军最精锐、最能打仗的军队是哪一支?日本人自己首推第18师团。该师团代号为“菊”——菊花可是日本的国花。18师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青岛击败、收降了德军。二战日本侵华不久,18师团重建,在杭州湾奇袭,攻克上海;随后攻占南京,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再攻克广州、占据广东;又南下横扫马来半岛后,和第5师团、近卫师团一起占领新加坡,逼降了12万装备精良的英联邦军之后,就展开了新加坡大屠杀,5万华侨遇难!而后18师团挺进缅甸,迅速横扫英军和中国远征军。
国军反攻缅甸时,在缅甸部署的日本军队,拥有日军南方兵力最强的阵容:三个军十个师团,其中兵力最强的是第15军。15军初期下辖第18师团等四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旅团,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原是18师团的师团长,因战功赫赫升任司令。最强劲的18师团3万人,部署在野人山区,在险要之处修筑了许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永久工事堡垒,以阻挡盟军的反攻。
此时18师团的师团长,是1942年阴错阳差从日本调来的中将田中新一。在《第四十六章 水火犯南斗 完胜西南收》里,我们讲到田中在三国时期是诸葛亮的老对手孟获。这样看来,反攻缅甸的胜负,在1700多年前已经注定了,但实际没那么简单。
经过1700多年的锤炼,孟获已经不是当年的“蛮干家”了。孙立人反攻野人山,天时、地利、人和,只占天时,不占地利、人和,缅甸人大部分都亲日,让远征军吃尽了苦头。武器虽然精良先进,强于日军,但是难以施展,飞机在原始森林遮盖下也找不到敌军。
图56-7: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新一军在野人山新开出的路上行进。(作者提供)
看这张图,就知道驻印军反攻缅甸,攻克野人山有多艰苦了:冒着毒虫叮咬和瘟疫,重武器使不上,而日军精锐占据要塞天险,重炮、山炮、重机枪一应俱全,给养充足。图中这还是先锋队新开出来的好路。而要开新路,迂回到背后围歼日军,必须翻山越岭,骡马都不时会摔死,那时得护着,甚至顶着骡马爬山转脊。
提前下赌注,添彩成添堵
1943年3月30日,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罗卓英因与史迪威不合,被调回国内,新38师和新22师改编成新1军,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仍为新22师师长,郑洞国空降过来担任军长,实际是派来看着孙立人的。郑将军很知趣,知道自己能力不够,被总指挥史迪威看不起,很少参与讨论规划,基本都放权给副军长孙立人,所以此时中国驻印军中方的实际统帅,是孙立人副军长了,此时,可以称他为“孙帅”了。
孙立人新38师112团,冒着雨季,从印度利多打进缅甸,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中印公路也跟着修到了野人山的腹地胡康河谷的边缘。雨季结束,10月30日,性急的史迪威,不顾中美英三国统帅在重庆定下的次年1月15日反攻的计划,提前两个半月,命新一军开进胡康河谷。他这次性急,暗合天象,图56-1中能看到,10月28日太白近犯西上将,已经到了进攻日军的天时。
史迪威当时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指挥权交付给驻印军参谋长美国人柏特纳(A.L.Boatner)。当时美军的情报错误,认为胡康河谷的要塞于邦,只有一两个日本军官带着五六十个缅甸人把守。柏特纳命令112团一个营轻装前进,去攻占于邦。11月4日,李克己营到于邦后三面合围敌军,结果被日军第55、56两个步兵联队和炮工兵搜索联队,5倍于己的日军四面合围,请求增援。
孙立人在指挥部请求带兵接应,柏特纳却坚信自己的“情报”,反说不必增兵;又请求空投补给,柏特纳说气候不好,又说森林茂密,没法空投。好容易争取到有限空投,前线的李营只能维持半饱和有限的弹药,曾连续三天无空投,啃芭蕉根度日,这样竟然坚守榕树林阵地1个多月,屡屡击溃日军的进攻。
史迪威此次提前反攻,本想给11月23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美英中三巨头会议添彩,结果反而陷入困局。柏特纳反诬告中国军人不能作战,令在开罗的蒋介石大为伤心。11月29日蒋介石夫妇从开罗回国途经印度视察,孙立人面告实情,委员长这才释怀。
图56-8:蒋介石夫妇1943年11月29日出席开罗会议归来,到印度视察远征军。(作者提供)
11月30日,史迪威从开罗回来,和孙立人争吵到半夜十二点,最后决定明天去视察。次日飞到前线,史才发现柏特纳错了,于是解除了柏特纳的临时指挥权,才开始调兵遣将拨补给。到12月14日,孙立人才率领新38师113、114团和炮兵营前去增援。为什么性急的史迪威要拖延半个月?因为这次反攻的一切都没准备好,装备都不全,柏特纳仓促间派兵出击,本想赌一个日军“最弱”的据点,捏个软柿子,给开罗会议“添彩”,结果搞成了添堵。
发明丛林迂回战,孙军完胜野人山
图56-9:于邦前线阵地,史迪威(中)在审定战局计划,副军长孙立人(左)、团长李鸿(右)在左右。(作者提供)
12月21日,孙立人率部队赶到前线,并不马上开战。孙立人打仗都是巧打,要搞清敌情,充分准备,以免欲速不达,因此申请拖延一日,这令史迪威大为气愤,他打仗惯于硬碰硬,但是又得依仗孙立人,只好等。没想到孙立人搞清楚敌军部署后,准备了三日才开战。避实击虚,以敌我兵力损失8:1的比例,击溃日军两个联队、一个炮兵工兵联队,击毙日军第55联队长藤井大佐和大队长管伪少佐等1000多人,这是反攻缅北的第一次大捷。
此次如果按史迪威的想法硬碰硬,必然损失惨重,而且未必能取胜。孙立人这种迂回战法,在丛林战中是首创发明,别人还都不会。他在丛林中没路的地方开路,不惜翻山越绝壁绕到日军侧面、背面。日军的工事火力只是面向前方,侧背是暴露的,突然被合围,侧背只有挨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变成了活靶子。
这种迂回战法是元太祖成吉思汗战术的精髓,在草原、平原、沙漠、丘陵中迂回是容易的,只要绕远就可以了,但是在丛林中没有路的地方开路,迂回到敌人后方(必须开路,因为林间小路必然有日军把守,打小路会暴露作战企图,反而会被敌人消灭),却是孙立人的首创。这种战法屡试不爽,扫荡野人山百战百胜,以致迂回奇袭西通要塞时,日军当即拉响空袭警报,调集枪炮对向空中,以为是伞兵从天而降。

6. 乔叔调兵大迂回,中美两路双触雷

史迪威平易近人,平时总是穿一身普通士兵的军服,不带任何军衔(这在对日战场上,是最好的保护色,因为日军的狙击手枪法极好,专门对国军军官放冷枪,刺杀成功率很高),背着卡宾枪。经常身临前线,会说中国方言,爱和士兵聊天,士兵们都轻松地叫他乔叔。
图56-10:史迪威在缅甸前线总是穿戴成普通兵,爱用中国话和士兵聊天,大家习惯叫他乔叔。(作者提供)
1943年12月9日的于邦大捷,对孙立人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对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来说,这是他指挥远征军的第一个胜利,史迪威由此信心大增。但是,这又是孙立人违背他急攻的意愿取得的完胜,主要功绩还在孙立人。史迪威在孙立人光影下才有荣耀,总是别扭。可能是这个原因,他要压压孙立人,他盛赞114团团长李鸿,当众说:“李鸿真行,他就是我的蒙哥马利[5]!”而对孙立人,只是说:“孙是一位务实的军人。”
独自建功,乔叔变令
1944年1月11日~2月9日,孙立人率军进入野人山深处的胡康河谷,又经过大小500多次战斗,迂回攻取了野人山的另一要塞太柏家(Taipha Ga),击毙日军宇生少佐以下600多人,完全摧毁了日军在太柏家以西的防御体系。
2月18日,史迪威召集众将官到前线孙立人的司令部,重新部署战局攻取孟关(Maingkuwan)。孟关是野人山的要塞,是十八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师团长田中新一坐镇这里,凭借坚固的工事,要在这里全歼盟军。驻印军自然要把攻克孟关作为第一要务。原来的计划是孙立人制定的,孙帅认为:欲克孟关,必先攻克孟关后方的瓦鲁班(Walawbum),切断孟关的补给,坚固的孟关不攻自破,由此把日军围歼在野人山里,而不是先打孟关,把敌人打出野人山外。孙立人立下“不克孟关不剃须”的誓言,进野人山后就没刮过胡子。如果这样打下去,战功就都被孙立人包了,大家还是站在他的光影下。
史迪威改变部署,命令孙立人率新38师做更远距离的大迂回,去攻打更远的瓦鲁班以南的沙都渣,更大范围地切断敌人后路,再合围歼敌,实际上是把孙立人调出主战场。同时命令驻印军新一军新22师长廖耀湘正面攻击孟关,配给坦克营,即刻执行。
2月19日,史迪威调来美国为缅甸战场准备的多兵种组成的部队3400人,由麦利尔准将率领,部队被称为“麦利尔支队”(Merrill’s Marauders,直译为麦利尔打劫者部队,是美国特种兵部队的前身)迂回奇袭瓦鲁班的背后,与廖耀湘一起合围孟关。这样孟关大捷的荣耀,史迪威的总指挥就当之无愧了。
两军受挫,危局僵塞
但是没想到,新训练、新装备的廖耀湘新22师,初上战场打孟关,从正面猛攻一周,寸土未进,损失惨重。而麦利尔打劫者部队行动迟缓,在瓦鲁班的周边就暴露了目标,3000多人被日军两个连300来人袭击,一触即溃,丢下装备仓皇溃退。
美国特种兵部队3000来人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呢?当时美国已经在中途岛、瓜岛大海战中战败日军,这些美军可是从南洋调来的,颇具实力,怎么还敌不过日军300来人?有学者把这简单地归为丛林战的特殊性一语带过——再特殊,也没有这么悬殊的!麦利尔打劫者部队后来表现也很差,在丛林以外的对日作战也差得离谱,屡屡向国军求救。细读过前文的读者,可能会想到这背后有中日双方战神级将领背后那些战神的作用,其实还涉及更深层的天机,如果展开讲的话,牵扯的面太大,以后找机会再顺势而讲吧。
史迪威是非常真诚地、全身心地帮助中国抗日,一心要带着远征军打到东京去。但是,他这次独立规划的新战局却僵住了:孟关的正面战场,廖耀湘触雷;背后战场,麦利尔支队触雷。乔叔是不好意思向孙立人求援了,麦利尔则直接向孙帅求救。
(未完,待续)
注释:
[1] 西南联大,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是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抗日时期南下,在昆明联合办学成立的临时大学。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11月1日,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2]汉终军,指西汉汉武帝的使者终军。终军18岁以博闻强识,文笔华美被举荐为博士弟子,进京后得到汉武帝赏识,曾持符节巡视东方郡国。当时南越(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实际还包括泰国、缅甸等地)在秦始皇时代,曾属于大秦国土,秦将赵佗在那里建立南越国。秦末战乱后西汉建立,南越国后来向西汉刘邦称臣。而后渐渐脱离中央,有割据独立之意。终军主动申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请缨”一词的典故就出于此。终军到南越,成功说服南越王臣服大汉王朝。但后来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政变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也为国尽忠。
[3]班定远,指东汉定远侯班超,他是史学家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女史学家班昭的哥哥。班超少年家境贫寒,不愿意做官府的刀笔吏,毅然从军,随窦固北击匈奴,留下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不带兵,只带手下36个随从两度出使西域,斩杀匈奴使者,指挥西域小国军兵平定叛乱,31年间使西域50多国归附汉朝,深得东汉明帝、汉章帝的赏识,被章帝封为定远侯、西域都护。
[4]誓扫倭奴不顾身:“倭奴国”是日本最早的国名,汉光武帝刘秀所赐,日本得到天朝赐名“倭奴”,举国欢庆。前面讲过唐朝道家真人陈陶的名诗《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孙立人借此典故,激励青年学子奔赴国难,从军报国。
[5]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二战时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英国陆军元帅。1942年在北非战场上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战胜德国名将隆美尔,扭转了北非战局,而后肃清北非残敌;1943年成功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给德国、意大利法西斯沉重打击,打开了从南部登陆欧洲的大门。

 

作者:古金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