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四十七...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四十七】:1942——毁佛遭天谴,惨死野人山(上)

363
图47-1: 1942年3月19日同古开战当日天象,同古小胜与整体大败,皆出于此。

第四十七章 1942:毁佛遭天谴,惨死野人山(上)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初征缅甸。当月戴安澜在同古献捷,次月孙立人在仁安羌大捷,之后远征军就不战而溃,败走野人山,约4万人惨死在这片“魔鬼居住的地方”!有关野人山的回忆录、小说、纪录片、访谈、讲座、电视剧,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都偏离了人间的核心真相,天道的真机也就无从谈起。
上一章我们说过,远征军实际掌权人杜聿明的回忆录,是精心构筑的谎言和狡辩,后人在这个基础上的一切研究和描述都被误导了。每一位远征军将士的回忆录都是珍贵的史料素材,都得研究,在这些回忆录彼此抵牾的地方,要以亲身经历者的讲述为准,因为道聼涂说的都可能失真。把这些真相像拼图一样对接起来,才是真实的历史画卷——才能展现当年惨败的真正根源,那是天道在人间的展现。
经过前面的铺垫,这一章我们回旋到1942年,在两大天象之下,还原那段天人合一的历史真相:自毁军备、4万人白白惨死,这个悲剧虽然在当时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却是留给今天最宝贵的启迪。

1. 兄弟父子兵,缅甸耀双星

上一章,我们在宏观上讲述了抗日滇缅战场的轮回片段。中国有句古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孙立人、戴安澜,这对三国时期的诸葛父子,而今成了兄弟将军,打出了缅甸战场上最耀眼的战绩。
图47-2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戴安澜,1904年生,出身寒门,黄埔军校毕业后,从底层做起,以战功累次升任至第5军第200师师长。第5军是蒋介石的嫡系,是当时最先进的机械化军,军长杜聿明下辖戴安澜的200师,廖耀湘的新22师,余韶的96师。200师是第一个机械化师,拥有很有限的轻型坦克、战车、战炮、摩托等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也是草鞋军,战士都是自备草鞋。1939年广西崑仑关大捷,主攻之一的200师战绩卓著,师长戴安澜身负重伤坚持战斗,被蒋介石赞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1942年国军远征缅甸,200师打先锋。
图47-3 新38师师长孙立人。
孙立人,1900年生,父亲是学者官员。在安庆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1921年入选国家篮球队主力后卫,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击败日本队,在国际大赛上首次为中国夺得篮球冠军。1924年从清华毕业,考得公费留学美国的资格,先后毕业于普渡大学和佛吉尼亚军事学院。1927年毕业后,游历欧洲参观军事,次年回国,寻机从军。1937年淞沪抗战中,率领税警团一个团在苏州河激战击退日军,被13块弹片炸成重伤……1941年,税警团部分改编为新38师,孙立人任师长,隶属新66军。
新66军是杂牌军,是远征军的预备队。新38师被军长张轸称为最弱,因为他们的主体是毕业生。杂牌军也想保存实力,就把孙立人的新38师推到了缅甸二线,作为替补——谁也没想到这支打后卫的“弱旅”,屡屡抗命,屡见奇功。

2. 金星高照水星离,完胜同古落败局

日军横扫东南亚
1941年12月8日,日军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珍珠港当地时间12月7日晨),重创美国海军;同日,在南亚炸光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英国飞机,开始演绎日军不败的“神话”。12月10日,英国Z舰队完败,仅有的两艘大型战列舰被日军舰载飞机击沉。
与此同时,12月7日夜间,日军第18师团在马来半岛登陆;12月8日,号称钢军的日第5师团在泰国登陆,两军横扫东南亚。1942年2月9日,18师团进攻新加坡,英联邦军接连败退。第7天,8万英军和5万多英联邦军队,向3万日军投降,号称“攻不破的堡垒”的新加坡陷落。日军在新加坡大屠杀,支援中国抗日的华侨,约5万人被屠杀。不久,整个东南亚落入日军的魔爪。
1942年1月4日,日军侵入缅甸(当时是英国殖民地)。装备精良的3万英军,在1.8万日军的冲击下溃不成军,英政府紧急向蒋介石求救。
守住缅甸,保住抗日补给线
此时的中国战场,悬殊的实力之下,国军也是屡战屡败,有限几次胜仗:台儿庄大捷、昆仑关大捷,之后也是弃守撤退。
日军飞机轰炸城市,扫荡乡村,使中国的民生陷入瘫痪,战略物质、生活物资几乎全部依赖国际援助。沿海全部被日军占领,当时援华的唯一通道,就是缅甸和云南之间的滇缅公路。日军一旦占领了缅甸和东南亚,不但抢占了富饶的资源,还掐断了中国抗战的生命线,那样用不了多久,中国将不战自败。因此,远征缅甸,成了中国抗战的决胜所在。
全身而退传捷讯,完胜同古振民心
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当日,戴安澜率200师已经南下缅甸700多公里,到达了距离仰光250公里的同古(又译作东瓜、东吁),构筑工事,准备同古会战,围歼北上的日军。
戴安澜指挥的200师1万余官兵是一支孤军,蒋介石命令他死守同古7日,等待第5军主力和英军合围、歼灭进犯同古的日军主力。戴安澜将面对两倍于己的日军,数倍于己的火力和强大的空中打击,命令全师写下遗书,以死报国。他宣布:“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3月19日,同古战役打响。200师官兵打退了日军顽强的轮番进攻,坚守过了10天,不但英军不来合围,第5军主力也不来增援。几乎弹尽粮绝,三面被围,面临全军覆没。戴安澜询问老军长杜聿明:“这样守下去,还有何意义?”杜聿明遂推翻史迪威的死守等待英军的命令,命戴安澜突围。
200师带着全部伤患和武器家当,夜间潜行撤出,天亮后清点只损失了一名炊事员,次日迷路的炊事员挑着伙食担子又追了上来。日军攻入同古才发现是一座空城。艰难的同古保卫战,是缅甸规模最大、坚守最久、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200师伤亡2000人,日军伤亡5000人,而后200师带着伤患全身而退,堪称防御战的完胜。
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称赞戴安澜:“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第一人。”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称:“同古之战是旅顺攻城以来从未有过的苦仗。”攻占缅甸的日军第15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和他下辖的4个师团的将官,无不赞叹200师的勇气。
对于中国,这是一场久违的胜利,打破了全国低靡的士气,各大报纸盛赞200师官兵,称戴安澜有北宋名将狄青的风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赞美,暗合天机,因为狄青经过800多年的轮回转生,在当代正是戴安澜。从最底层干起,成就大业,是他的宿命。
天象胜败定,人间徒逆争
再看图47-1的天象,1942年3月19日,同古战争打响当日的凌晨,金星在东方高高升起,水星缓缓出现的下方,意味深长。
图47-1: 1942年3月19日同古开战当日天象,同古小胜与整体大败,皆出于此。
《乙巳占》讲:“金星与各星宿相犯,人间有小战;金星与木、水、火、土星相犯,为大战。”[1]
1942年的天象很有意思,五星彼此的距离都较远,没相犯,注定没有大战。这是远征军精心准备了几次大会战,都中途流产的根源所在——天意无大战,但是有小战。金星在1941年11月17日进犯斗宿,又匆匆离开。前面讲过,斗宿是吴越的分野,涵盖缅甸,这预示着缅甸的小战。
《乙巳占》讲:“金星在东方升起位置高,用兵深入交战吉,浅入凶,先发制人者胜。”[2]
看日军横扫东南亚、侵占缅甸是不是这样?深入攻击,大范围纵深穿插合围,顺应天象而胜。200师的同古之战也是这样,200师从边境南下缅甸700公里先入同古,提前十天修筑工事迎敌,这是顺天小战得胜。
《乙巳占》还讲:“金星水星一起出现在东方,东方国胜,西方国大败。”[3]
日本那时已经占领了中国的中原和沿海,前面讲过,日本在天象上看是中华的一部分,民国败退迁都,中华的正统已经归于日本,当时中国的宗主国是东方日本,民国政权只是西部的诸侯国,所以这个天象注定民国大败——没有大战却要大败,是溃败,和兵败野人山正相对应。
英军仓皇溃逃,完全不听指挥,拉国军掩护垫背,那只是在人间的表现形式,是惨败的直接原因,真正的根源,在天象定局。

3. 仁义通天意,抗命建奇迹

仁安羌大捷距今才76年,很多当代人都是亲身经历者,现在学术界却有多个版本。篇幅所限,这里用开篇的研究方法,简要地直击真相。
盟友苦求援,军长假情面
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开始,日军横扫东南亚,所向披靡,英、美、荷兰军队节节败退。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4月14日,英缅军第1师退守仁安羌。4月15日,新38师师长孙立人接到远征军司令部的命令,派陈鸣人的112团和刘放吾的113团,由副师长齐学启率领,开往纳特曼克和巧克柏当两地,分别负责支援西翼的英军和保护国军的侧背,只留下114团两个营守卫曼德勒;而114团的第一营,仍然留在腊戍,警戒机场。
孙立人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全师兵力被分割使用,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军队集结起来才有战斗力,这是常识,看来杜聿明的第5军要保自己的实力,对38师这个杂牌军就随意处置了。
英缅军在仁安羌爆破油田,日军第33师团派出214、215两个联队,约7千人,迅速北上包围了英军。4月15日深夜,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与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副司令杜聿明紧急商谈,请求救援仁安羌,被实权在握的杜聿明拒绝。亚历山大一再恳求,罗卓英顾及盟军友情,让新38师齐学启副师长,就近率领113团到仁安羌救援,杜聿明也就同意了。
孙立人知道后非常害怕,怕自己的士兵兄弟白白送死。他16日离开守卫的曼德勒,晚上9点多,到了瓢背(Pyawbwe)的远征军司令部,找罗卓英理论。当时只有杨业孔将军出来,说:“杜长官不在,我是他的参谋长。”
孙立人担心部下去仁安羌救援,受英军指挥必败,要求亲自去前线。杨业孔拒绝,理由是孙立人是蒋委员长任命的曼德勒卫戍司令,不能擅离职守。
孙立人说,仁安羌一旦失守,曼德勒根本守不住。我一个师的兵力,精锐都被司令部调走了,四分五裂,曼德勒就剩两个营的兵,让我守一个空城?“我又不是诸葛亮,日本人也不是司马懿,岂可吓得走的?”
大家注意孙师长这句原话,耐人寻味。《第46章:1945——水火犯南斗 完胜西南收(上)》我们提到:孙立人是诸葛亮转世。《三国演义》中著名的空城计,1700多年前诸葛亮吓退司马懿的故事,脍炙人口。故事是真是假?而今史学界都认为是假的,因为正史没记载这次空城计,史书记载诸葛亮初次北伐,马谡失街亭败给的是张郃,司马懿没上前线,所以没有空城计……但是,前一章我们讲过了《三国志》的写作有失察和避讳的问题,正史《三国志》并不完全可信;而《三国演义》取材的民间历代承传的历史传说,却有史料价值……这个问题,将来书中会专题讲述,这里展现的是:时过境迁,孙立人已经不是过去的诸葛亮了。
杨业孔冷冷地说:“你不知道么?这一个团是送人情的!一万人被包围,一千人何能解救?”言外之意,包围的日军至少一万人!一个团去送人情、送死,不让你去,是保护你!你真不识好歹!
孙师长说:“作为部队长的,不能白看着部下去送死!就是去死,我也要同死,死马当作活马用!”
这样感人肺腑的话,杨参谋还是无动于衷。孙立人这样磨呀磨,磨了5个小时,直到凌晨2点多,杨业孔实在不耐烦了,只好说:“这是司令长官的命令,我不能承担这个责任。”他亮出底牌了:我是杜聿明长官的参谋长,这是他的军令!
孙立人说:“如果参谋长不负责,我自己负责,不过请你报告总指挥官,就说按照当前情况,我势在必行。不合理的命令,不一定要接受。责任问题只有等任务完成之后,再来承担。”
杨参谋这才松口:“好吧,你去吧!如果打了胜仗,算你首功。”言外之意,我代表杜司令对你仁至义尽,是你自己找死!
请大家记住孙立人的这句话:“不合理的命令,不一定要接受。”真正的天机、天道,就在这里。
巧战先夺阵,岿然稳军心
4月18日,天快亮的时候,孙立人赶到了前线。此时副师长齐学启,已经指挥113团打垮了拼墙河的北岸休息的日军小队,等待孙立人的指示。孙立人上来就命令士兵冲锋,在晨雾中占领河北岸的日军阵地。
北岸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113团已经冲到阵前,日军仓皇逃到河南岸,南岸的日军,在雾中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以为遇到了大部队,放炮猛轰,炮弹都打到了113团的后方。
稳住阵地,孙师长马上赶到英军的前线指挥所,英军的团长史林姆(W. J. Slim)领着一部战车和炮兵部队在仁安羌的北岸周边,不知所措,焦急地等待中国援军。一问得知才来了一个团的草鞋军,一下泄气了。他迫不及待地要求孙师长带人冲锋解围——当时盟军和国军将领的指挥水准就是这样,只会打标准的攻防战。
孙立人断然拒绝,说仰攻对岸高地的日军,损失太大,白送死,而且白天作战会暴露我军实力,日军一旦看明白我们就800来人,咱这仗就没法打了。只有夜间布置包抄,凌晨再攻击,才能取胜。
史林姆非常佩服孙立人的布阵,但此时被围的英军斯高特师长打来电话:断水两天了,再不解围就只有投降。
史林姆再次要孙师长进兵,又被孙立人以理拒绝。史林姆方寸已乱,犹豫之际,斯高特师长再来电话催问,史林姆再催请立刻出兵。在孙立人要求之下,史林姆把电话递过来。孙立人用流利的英语安慰斯高特,最后说:“一定会在明天下午六点以前,把贵师完全解救出来……中国军队,连我在内,纵使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一定要把贵师解救出来!”
孙师长岿然大义的气概,镇住了慌乱的英军将领,军心稳了下来。
以少胜多见智勇,奇谋大捷天下名
史林姆随即命令:英军周边剩下的装甲战车和炮兵部队,交给孙立人使用。这是有史以来,英国皇家军队,第一次交给中国军官指挥。
图47-4 孙立人指挥缅甸仁安羌大捷作战地图。
18日夜晚,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北岸我军阵地多次反扑,均被打退。后半夜,113团第1、2营,在渡口东面3里外泅渡,悄悄包围日军阵地。19日凌晨4点半,孙立人指挥英军的8门榴弹炮向日军开火、开路,113团第3营随着英军战车正面冲锋……
日军突然被包围,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溃不成军。我军左翼占领了敌人阵地,敌军随之反扑,以优势兵力又将阵地夺回。我军奋勇冲锋的同时,还得不断设疑兵,防止敌人发现我军实力,在火网中与敌军肉搏,阵地三失四得……一直打到下午,终于打开了日军包围的缺口,被围的英军见状,才开始突围。两面夹击之下,日军仓惶溃退。
主攻的113团,顶着高温酷暑,激战13个小时,到下午6时许,终于成功解救出7000英军和500多被俘的西方记者、传教士。据老兵回忆:当时冲出来的英军,跑过来有的跪在地上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人顶好!”有人把草鞋军抱起来欢呼……
被日军夺走的100多辆战车和辎重,孙师长都交还给了英军,迅速掩护他们撤退。
此时,戴安澜派200师的一路人马赶来救援孙立人,晚来一步,战斗已经结束。他们在仁安羌油田的大火中,见到了孙师长,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录。
戴安澜为什么派兵来救援?这不是他份内的任务,他也是自作主张抗命。友军一个团冲击7倍于己的强敌,怎能不出手相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华的传统绝非空话。
小战大捷之争?答案天象已定
现在有一些疑古的文献,以各种考证的方式质疑仁安羌大捷,比如《告别“仁安羌大捷”神话,还原血战史实》,《颠覆“仁安羌大捷”神话》等等。不迷信前人、推陈出新的精神可嘉,但是如果基点落在伪史上,抓其一点不计其余,那往往会误入歧途。
很多人考证仁安羌大捷是一场小战,他们对当时日军的认定,有说一千多,有说两千多,有说三千多……其实都是听说和分析,当然还有健在的参加仁安羌战役的新38师老兵的访谈——这位老兵听说日军只有一千多人,那只是听说而已,那个数字对战士的心理是很大的安慰。
日军的人数,日军的记载应该是准确的。尽管日军记录惯于给自己贴金和造假,比如把腾冲最后的日军集体投降,写为冲出国军包围圈到周边去打游击……但是在仁安羌的作战人数上,日军如果夸大,只能是自取其辱。日本防卫厅《缅甸作战》记载:“19日下午荒木部队(213联队)及师团直属部队陆续赶至,原田部队(215联队)于20日凌晨赶到仁安羌,此时兵力增至三个联队合计约1万3千余人,33师团主力集结于仁安羌,但其围歼英军及赶在油田区被破坏之前占领的作战任务均告失败。因连日追赶天气酷热及缺水,部队疲惫不堪暂无力发起大规模进攻,两军在仁安羌以南形成对峙。”
也就是说,包围、击溃仁安羌7000英军的,至少是日军33师214联队约3000人。到19日孙立人决战仁安羌,对手是214联队和赶来的215联队共约7000人,孙立人的113团800人的主力冲锋、迂回围歼,以1敌7,不为过。营救出7000英军,迅速护送他们转移后,到20日,孙立人113团仅剩的能作战的战士只有不到400人,和伤病员加起来只有600人,在仁安羌之南和13000多人对峙,这是什么比例?1比21.7!
孙立人撤了么?没有,他在两军对峙的20日当日,就调集他的38师112团和114团,夜间做好了包围,准备次日围歼日军33师团!
一切部署停当,就在20日午夜,孙立人接到英军急电:东线的远征军新6军被日军18师团击溃,贵军不可孤军作战。又接到了远征军司令部的电令:责令孙立人擅自改变司令长官的布防,调112团、114团上前线,是违抗军令!孙立人只好下令撤退。
也许有人会想:孙立人新38师7000多草鞋军,敢在仁安羌合围日军13000人的机械化师?肯定要打败仗,幸亏他撤了……其实,这都是人的想法,不知道人间战胜的根源是什么。
仁安羌大捷胜在哪里?有人说孙立人运气好——这个说辞其实可以加给任何一个成功者,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碰巧了”,一个借口,足以掩盖一切。有人说孙立人胜在智勇、军心、顽强……对,这是人间的表现。
仁安羌日军败在哪里?有人说日军败在不知敌情,误以为对方人多势众,败在不顽强。501阵地,日军是三次夺回,很顽强啊!优势的火力、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顽强的作战,败在哪里?败在酷热!?18日开始,仁安羌周边是43度的高温,战场内,广大的油田大火熊熊,酷热难当……日军33师团集结在败退的油田南部,已经热得没有进攻能力了。
奇怪,同样的酷热,为什么孙立人的战士能仰攻、能冲锋、打退日军之后,在油田大火的环境下,还有战斗力呢?而且,113团是一直没休息,是连续作战的久疲之师啊!这完全超越了人体承受的极限,完全超乎了常理!那么,就一定有超常的原因在!
原因在哪里?前面讲过,孙立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命,他就是传说中的人间战神,他背后有强大的冥冥中的力量,在护着他的部队,113团战士屡屡刷新生命极限的奇迹,浸泡在极限的环境中却不太热,当年作战的老兵,在访谈时也这么说,他还以为是泅渡过河,浑身湿漉漉的原因,其实,那么高的温度一会儿就能烤干衣服。
人间的战争、战胜,从来只是表现,实质都是背后冥冥之手在权衡掌控着,是孙立人背后的神秘力量,打败了日军背后的神秘魔力,而超常的天道的较量,表现就在天象之上。
图47-5:1942年任安羌战役当天的天象图。
看4月18日仁安羌大战开始时的天象:凌晨的东方,水星在戴安澜的3月份同古战役后就隐去了,随后东方的月亮也隐去了,只剩下金星孤高闪耀,高度虽然没有一个月前高,也是较高。这是很小很小的天象:没有五行的逆行和留守,没有五星的相犯,金星还没有进犯各星宿,也没有月亮陪伴,人间绝对是小战。
《乙巳占》:“金出东方,对应人间有德之事。用兵,在左方迎敌吉利,在右方败退则凶险。”[4]
再对上面图47-4仁安羌战图,日军是顺应这个天象胜利击溃英军的,英军是背逆这个天象失败的。英军向南,在战场右侧迎敌即败退,凶!向北,左侧迎敌一直打就能打赢,那是南面的7000多主力迎击1000多日军,本该赢,本该是吉,可是他们已经是惊弓之鸟,左侧御敌一触即溃,丢吉转凶。
孙立人也是顺应这个天象得胜:主力在战场左侧猛攻日军,吉!很快就占领了501高地,又三次在失去中夺回高地;而日军在自己的右侧败退,凶!孙立人部署的右军是虚张声势的疑兵,但是也没败退,退则凶;而日军在这里是左翼,吉利却没坚持,以为遇到了主力……当然,孙立人为挽救部下生命不惜抗命赴死的气概,那是大德之士才有的,人间谁有?上合天象“人间有德事”。
小小的天象,仅仅一线希望,诸葛亮可是精通天象的顶级大师,这一世孙立人不懂天象,但是思维暗合天道,自顺天象。现代有的科学家也提出:过去未来在高维空间中同时存在。其实,过去的一切都能对自己的现在产生深层的影响。这个天象还有其它微妙,后面再讲。
有人会问:既然天象注定这是一场小战,那就不是大捷了吧?
现代人的思维,就认为多杀敌人才是大捷——岂知中国古人讲的:“天有好生之德”、“止戈为武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战果大才是大捷。小战、大捷并不矛盾,仁安羌,小战成大捷!
仁安羌一战,我军阵亡202人,伤约300人,日军死伤约4000人。歼敌不多,但是救出了被围困即将投降的7000英军和被俘的500记者和传教士。要知道,后来马来岛的近8万美菲军投降后,战俘在被押送的路上,就被日军虐杀了1.5万人,而后被奴役、虐杀,整体死亡率超过了2/5!这是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中华扬威,世界赞美
仁安羌小战成大捷,这场完全意外的惊喜,是1942年远征军初征缅甸最大的一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打出了国威,震慑了日军,震撼了国际,让西方强国再不敢轻视中国军队。
被解救出的西方记者,都把他们获救的经过报导出来,他们说:这是近百年来,中、英、日三国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第一次所做的较量,胜利的是中国。世界各大报纸,都以头条新闻,报导了仁安羌大捷的经过。孙立人将军一下成了中国妇孺皆知的英雄,成了国际战场的风云人物,蒋介石授予孙立人四等云麾勋章,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孙立人不列颠帝国勋章。这是中国军人第一次以战功,获得国际荣誉。
图47-6 缅甸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建立在当年仁安羌战场的501高地上。
远征军空头司令史迪威,一向目中无人,现在对孙立人大加赞赏,他用汉语说:“好得很!这家伙太有种了!又不怕打仗,一个货真价实的军人!我希望有更多的孙立人,我希望英国人永远记着孙立人为他们做了些什么。”
但是,对于中国远征军实际掌控人杜聿明来说,这是一场抗命的胜利。杜聿明不但无功可言,还因为可笑的耍手腕,拿113团上千人去送死、送人情,成了衬托孙立人的反面角色。妒火中烧之下,他开始向孙立人下毒手了……
(未完,待续)
注释:
[1]《乙巳占》:“太白与列宿相犯,为小战;与五星相犯,为大战。”
[2]《乙巳占》:“太白出高,用兵,深入吉,浅入凶,先起胜。”
[3]《乙巳占》:“金水俱出东方,东方国胜,西方国大败。”
[4]《乙巳占》:“金出东方,为德事。用兵,左迎之吉,右背之凶。”
作者:古金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