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十九】...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十九】:司马立场倾向强,偶做伪史歪真相

262
图19-1:967年4月19日五星连珠天象示意图。

第十九章 司马立场倾向强,偶做伪史歪真相

前面深入辨析了967年五星连珠天象的含义,它本来指向宋朝开国天子太祖赵匡胤血腥之死,可是他做了拨乱反正、复兴佛法的天大好事,天大的功德,改变了天象的劫数,福寿延续9年,但终究没能改变血腥命终的结局,这和“五星连珠、盛世血路”的天象意义是一致的。烛影斧声、《夔州直笔》展露了太宗弑君夺位的嫌疑,而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巧妙地为太宗洗白,却暴露了太宗的面目。
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司马光和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立场说起。学术界知道司马光对史料的取舍有独特的倾向性,认为他是站在道德的立场上,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借鉴,所以无可厚非,后人也都把《资治通鉴》当正史。可是,司马光借历史宣扬自己的理念,偶尔也会隐瞒真相、炮制伪史。白璧微瑕,但这些瑕疵会把世人、把决策者引向了逆天的歧途。

1. 为阻变法,炮制历史依据

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在给宋神宗讲课时说:“萧规曹随,曹参不变萧何之法,所以吕后、汉惠帝时社会渐渐繁荣……假如夏商周三代不改变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法,他们的朝代延续至今都不会灭亡。”
宋神宗对此大惑不解,二日后吕惠卿给神宗讲课时,驳斥司马光说:“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的;有数年一变的;有一世一变的,如刑、罚,有的朝代轻,有的朝代重;有数十世一变的;而百世不变的,是长幼尊卑。臣前天听司马光说:‘汉初文帝、景帝的大治之世,都是遵守萧何之法。’臣考查发现:萧何虽有约法三章,但是随后改为九章,这是萧何自己也不能守旧法。汉惠帝废除了萧何时期的藏书律、灭三族之法,文帝废除了萧何时期的诽谤罪、妖言惑众罪等,法一直在变,才有后来的文景之治……”[1]
这是司马光曲解史实,为自己的理念制造历史依据的典型例子。

2. 包装柴荣捧灭佛,隐匿历史藏恶果

《资治通鉴》中记载周世宗柴荣灭佛时,司马光说:“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下旨:天下寺院凡是没有皇帝题字赐匾额的,都废毁。九月初一下旨:民间铜器、佛像,50日内都卖给官府,过期隐匿的,五斤以上者处死,五斤以下按斤两定刑。又对侍臣说:“卿辈不要对毁佛存疑。佛像岂能所是佛?我听说佛志在给人好处,头和眼睛都可以施舍给人,朕的身体如果可以济民,我也在所不惜。”
接着司马光写到:“臣司马光说:像周世宗那样可称得起儒家的仁,不爱自身而爱民;像周世宗那样,可称得起明君,不因为没用的佛像影响了有用的铜钱!”[2]
他在史书上公开赞美灭佛,引导天子君主以柴荣为榜样灭佛,这罪业可太大了。我们在上部专门讲过三武一宗灭佛的教训,讲过柴荣在荧惑守太微、荧惑守房两大天象之下,逆天灭佛、准确应劫的教训,司马光作为古代屈指可数的史学巨匠,怎么没有归纳一下这四位灭佛帝王的雷同结局呢?

3. 打造柴荣“仁德”,掩藏残暴罪恶

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最高的道德境界就是“仁”,柴荣真像司马光赞颂的那样做到了“仁”?
严酷寡恩,何以为仁?
司马光自己在《资治通鉴》中说:“世宗用法太严酷,群臣办事稍有不好,常被柴荣处以极刑,就是平时很有才干的,也不宽恕,到生命的末了之年,才渐放宽[3]。”试想,一个对手下效忠的臣子都如此刻薄残暴的人,能对别人做到“仁德”?
肆意杀人,何以为仁?
《宋史》开篇记载:后周显德三年(956年),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率军攻扬州,与周世宗在寿春会合。寿春饼店的饼既薄又小,世宗大怒,捉拿了十几个卖饼人要处死,赵弘殷苦苦劝谏,才被赦免[4]。这段史料司马光不会不知道,为什么他在打造柴荣对百姓仁德之时,隐去这些肆意杀人的暴行?
楚州屠城,何以为仁
更残暴的就是屠城。958年正月柴荣南征,攻克楚州(今江苏淮安)之战非常艰难。城破之后,南唐军兵巷战到最后一息,周军损失惨重。柴荣大怒,纵兵大掠,屠城烧屋。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5]、欧阳修的《新五代史》[6]、马令的《南唐书》,龙衮的《江南野史》,南宋朱弁(音:变)的《曲洧(音:伟)旧闻》,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陆游的《南唐书》,都记下了这次大屠杀,唯独《周世宗实录》里没有记载。我们知道屠城的大罪恶非常影响君主形象,为尊者讳,后周史料不记是很可能的,这样北宋根据后周的官方史料修成的《周世宗实录》里就不会记载这次屠城。
很多史学家们根据当代人、前辈人的经历讲述,记下这段历史,可以从不同侧面还原真相。《长编》记载宋灭南唐之战,唐后主李煜派心腹爱将刘澄守卫润州(今江苏镇江市润州区)。刘澄被围困几十天,听说京城金陵(今南京)也被围,要投降又怕手下人不从,就召集众兵将讲话,哭着说了一句最关键的话:“你们没听说过楚州屠城之事么?”这么一胁迫,吓得大家一致投降了[7]。可见柴荣的楚州屠城,对南唐影响之大。
金子巷,因子巷
朱弁实地走访写成的《曲洧旧闻》,记载了楚州“金子巷”的来由。柴荣下令屠城,大将赵匡胤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兵前往,到了一条巷子前,看见巷口卧着一具刚被砍掉头颅的女尸,身下一个婴儿还在吸吮母乳。赵匡胤顿生恻隐,命人抱起孩子,在巷子里找个乳母抚养,就此带人返回。巷中父老因为这个婴儿侥幸活了下来。后来就把这条小巷改名为“因子巷”。年长日久,口口传讹,“因子巷”成了“金子巷”[8]。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书末,说自己编写时“竭精尽力,夜以继日,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 在很多方面,《资治通鉴》堪称治学严谨的正史。但在一些最关键时刻,却要把逆天灭佛、犯下天大罪业的暴君包装成“仁德明君”,还在《资治通鉴》中掩盖柴荣屠城的史实……

4. 极力美化太宗,罪恶反露真容

现在学术界已经基本公认赵匡胤陈桥兵变时,22岁的赵光义没有参与,是赵光义亲自修改的官方史料,把自己打造成兵变建宋的功臣,说自己拦住太祖的马头,请求太祖进京城不要像以前的后周军队那样大劫掠,太祖应允。这样肆意造假,在古代都不屑一顾,所以《宋史》的《太祖纪》,《太宗纪》里,对太宗这个拥立帝王的“大功”都一字没提。
而司马光同样根据宋朝初年官方史料编写的《涑水记闻》,把太宗拦马进谏这样赤裸裸的谎言删掉了,只说太宗进去告诉太祖将士哗变,要立太祖为天子,太祖大惊——现在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一场蓄谋的政变,但这在宋朝,是拥立天子的大功,司马光把这个功劳给了宋太宗,消去了露骨谎言,以小谎言来佐证。
因为司马光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老臣,如果宋太宗的帝位非法,太宗后面的帝位朝廷都是非法的,所以司马光千方百计为太宗正名,又一次不惜歪曲历史。
前一章“司马洗白,洗出鬼怪”一节,我们说烛影斧声的民间史料,几乎直指太宗是凶手。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完全删掉了太祖临死前,和太宗喝酒的烛影斧声之夜,直接从“太祖晏驾时已经四更天”说起,可谓煞费苦心,奇招妙笔,后人也多以此为依据为太宗辩白。
真能辩白么?恰恰欲盖弥彰,下面我们就再次抽丝剥茧,从那些洗白宋太宗的“证词”中,找出他行凶的证据。
(未完,待续)
注释:
[1]《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七》
[2]《资治通鉴‧后周纪》:“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耶!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3]《资治通鉴‧后周纪》:“然用法太严,君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素有才干声明,无所开宥。末年浸宽。”
[4]《宋史‧太祖纪》:“显德三年,督军平扬州,与世宗会寿春。寿春卖饼家饼薄小,世宗怒,执十余辈将诛之,宣祖固谏得释。”
[5]《旧五代史‧世宗纪五》。
[6]《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周师攻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城守甚坚,攻四十日不可破。世宗亲督兵以洞屋穴城而焚之,城坏,彦卿、昭业战死,周兵怒甚, 杀戮殆尽。”
[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澄篃召诸将卒,告曰:“澄守城数旬,志不负国,事势如此,须为生计,诸君以为如何?”将卒皆发声大哭。澄惧有变,亦泣曰:“澄受恩固深于诸君,且有父母在都城,宁不知忠孝乎,但力不能抗尔,诸君不闻楚州耶?”
初,周世宗围楚州,久不下,既克,尽屠之。故澄以此胁众。
戊寅(开宝八年九月初九,975年10月16日),澄率将吏开门请降,润州平。
[8]《曲洧旧闻》:“山阳郡城有金子巷者,莫晓其得名之意。予见郡人,言父老相传,太祖从周世宗取楚州,州人力抗周师,逾时不能下。既克,世宗命屠其城。太祖至此巷,适见一妇人断首在道卧,而身下儿犹持其乳吮之,太祖恻然,为返,命收其儿,置乳媪鞠养巷中。居人因此获免,乃号因子巷,岁久语讹,遂以为金,而少有知者。”
作者:古金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