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三】:...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三】:精准的预言,天道的展现

623
图3-2:912年荧惑逆行守心天象图。(后梁太祖朱温死)

第三章 精准的预言,天道的展现

上一章我们讲述了荧惑守太微、守房两种经典天象,对应着后周世宗柴荣逆天灭佛的历史教训,再次展示了天象与人间精妙的合一。
柴荣信命,笃信天意的预言,但是真正的预言,却没有摸到边。在五代时期,唐朝的大预言书《推背图》已经风靡华夏。那时《推背图》还没有出现蓄意造假的伪本,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预言,因为极为准确,所以越传越盛。五代乱世,很多人给孩子取名字要从《推背图》里选字,希望孩子能应谶而飞黄腾达;很多有野心的人钻研《推背图》,看看未来的天命所归,再决定是不是造反,或者追随谁造反。其实,如果柴荣能认真看一下《推背图》的话,不难看出自己命定的运程。

1. 一日不差的预言

图3-1: 金批本《推背图》第十四象
《推背图》这则预言貌似简单易懂,预言的是五代十国,主角是柴荣,但是,一千三百多年来,这样的表面解析不但有误,而且错失了天机!
李树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李”,五代时沙陀人李存勖百战灭后梁,建立后唐,生根发芽(传帝几代);“石”,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借契丹兵力灭掉后唐,建立后晋,二世而亡,后晋姓石;“榴”,谐音“刘”,刘知远取代后晋,建立后汉,刘汉王朝同样二世而亡。
枯木逢春只一瞬:“枯木”是柴;“逢春”指发芽、荣发,喻后周世宗柴荣。与图中相应,图中的柴,荣发,也喻指柴荣
句意上又指:柴荣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可惜后周的欣欣向荣只是一瞬间,柴荣登基没几年就去逝了。他7岁的儿子即位半年,就被宋朝和平取代。
图中柴发芽的只有一株,谐音“朱”,喻指后梁皇帝朱温建立的王朝姓。喻五代乱世从一株(一朱)而起,终结于柴荣。
让他天下竞荣华:五代时期天下混乱,群雄割据,竞相谋取荣华富贵,称帝称王的此起彼伏,又暗含“荣”字。
907~960年期间,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此外,中原以外的地区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10个小国政权。
金木水火土已终: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喻五个朝代的更替终结。
十三童子五王公:五代共13位皇帝,13位君主一共50多年,在位时间很短,故喻为“童子”
清朝初年的才子金圣叹,把这句解释为13帝,但是没算最后一个周恭帝柴宗训,有误。尽管柴宗训虚岁七岁即位,八岁被迫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也不能不算为皇帝,如果柴宗训不是皇帝,他的禅让就是非法的,宋太祖赵匡胤得来的帝位也是非法的。柴宗训的帝位,是被宋朝承认的,恭帝的谥号就是宋朝给上的。所以他应被历史认定为帝王。
那么五代应该是14帝么?现代史书上也认定五代时期有14个皇帝——也有误。这是把弑父篡位的后梁郢王朱友圭也当成皇帝了。朱友圭杀掉父亲朱温,自立为帝只有10个月,就死于弟弟的政变,死后被废为庶人。如同上一章太子刘劭弑父夺位,10旬被灭一样。
图3-2:912年荧惑逆行守心天象图。(后梁太祖朱温死)
历史上一直都不承认他们的帝位。现代人认他为帝,等于认袁世凯为帝一样,给篡逆平反,是不对的。
由此可见,《推背图》以13童子比喻五代13位帝王,是很准确的预言,准确的超越了近代认知的历史。
英明重见太平日:人民终于迎来了英明治世的皇帝,可以安享太平了。
五十三参运不通:现在都沿袭金圣叹的解释:“五代共五十三年”,又误,有失天机!
古代以虚岁计岁,《推背图》,也都是以年代跨度记年的。如第2象预言唐朝国运的“二九先成实”,谐音“二九乘十”,是290年,唐朝从公元618~907年,在《推背图》中记为跨度290年。如果按金圣叹的方法算,就成了289年。而五代,从907~960年,《推背图》该算为54年,所以本句不能按金圣叹之说解为53年。
再深入辨析:宋太祖陈桥兵变发生在960年汉历新年的第三天,赵匡胤黄袍加身——五代后周运数不通了,次日赵匡胤就回兵受禅登基。
所以本句应解为:五代历经53年零3天,运程就不通了——陈桥兵变,宋朝开篇了。
“参”:暗指“叁”:大写的“三”,古代指“三”,如骖马,就是三匹编组拉车的马。所以,这里的“五十三参”,是预言五代的运数为53年零3天,精确到1天!
五代十国纷纷扰扰,但《推背图》这象预言的时间一天也不差!且文辞优美、气势恢弘,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神来之笔。
这个绝妙的谜语,在《推背图》成书1300多年后,直到当代才破解开来,这也能印证《推背图》不是古人的伪作,也不是金圣叹编造的伪书。
“参”字还有一层含义,一字双关,“参运”,有算卦之意。“五十三参运不通”,更深层的意思,是参运到第53年,五代运程就不通了,五代的第53年,也就是959年,到底参运到什么了呢?
显然是上一章讲到的959年荧惑守房的天象,只有结合精确的天象,预言才能做到一日不差的精准!
图3-3: 公元959年天象图——荧惑逆行守房宿,柴荣灭佛遭天责。
有人可能会问:《推背图》的作者能有那么高的天象造诣?不会是后人附会强加的吧?
其实何止这些?《推背图》的天象预言,至少精准到当今的2017年。但是,如果单单讲述《推背图》对当代的预言,没人信,只有结合历史的验证和奠定,才能可信地展现当今天象对人间的真正警醒。

2. 大预言《推背图》简介

《推背图》成书于唐朝初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预言书,预言的都是朝代的大事和更替,因为奇准无比,彰显天意,所以流传甚广。在五代时就炙手可热,到了北宋竟然到了“家家都有”[1]的程度。
历代禁书,伪本百出
《推背图》对朝代兴亡的预言,精准得令人叹为观止,深为历朝统治者忌惮,所以一直被列为禁书,但是越禁,流传越广。
南宋史学家岳珂所著的《桯史》,记载了《推背图》被官方造假的故事:宋太祖禁谶书时,民间多有藏本,禁不胜禁。赵普上奏:藏《推背图》的人太多,株连的人太多。太祖说:“不必多禁,造假本混入就行了。”于是下令取旧本《推背图》,除了已应验的各象之外,颠倒后边各象的顺序,制作了百部伪本流传。于是大家就不知道哪个是真本了,间或有存《推背图》的,因为不再灵验,也就不藏了。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后人对《推背图》的热衷。伪本的存在,反而激发了后人去伪存真、探寻真道的兴趣。至今在互联网上,仍然高居中文图书点击量的榜首。
沉淀伪本 浮出真机
当今流传最广的、源自清朝皇宫的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因为时间的检验,淘汰了大量伪本,最终把这个接近真本的“顺序颠倒本”烘托了出来。
如果能重新归正顺序,就能看到对当代和未来的预言。但是对于经典的预言,只能在事发之后,人们才能看懂预言的谜语,难道归序只能是“事后诸葛亮”?
好在我们有天象的辅助,作为连贯的时间坐标。这样就可以把《推背图》预言的当代事件,根据那些天象的标记,按照时间顺序归正,警醒世人。

3. 《推背图》作者李淳风,数学、易学、天文学、文史学、天象学家

《推背图》的作者李淳风[2]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易学家,屈指可数的天文学家,还是唐朝著名的数学家、文史学家。
改进浑天仪
图3-4:台湾高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的三重环古浑天仪,始于李淳风。
而今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的浑天仪,是李淳风在张衡二重环结构基础上,改进发明的三重环浑天仪。这是古代观测天象最精妙、最基本的仪器。
迄今最早的宇宙星图
图3-5: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迄今世界最古老的星图,全长1.98米,上图是24釐米的局部。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从中国敦煌藏经洞盗买走了大批文物,其中有一副长1.98米的手绘星图,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星图。标定了不下1339颗恒星的位置,其中200多颗亮星位置异常准确。
从星图上的“臣淳风言”和对李世民的“民”字的特殊避讳,近来认为是李淳风所画。
精算日食,正史首次
史料记载:李淳风校成新历,禀报太宗说要发生日蚀(食)。古代认为日食对天子是不祥之兆,而且当时没人能预报。唐太宗有些不高兴,对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蚀,爱卿你怎么办?”
李淳风说:“有如不蚀,则臣请死之。”到了算定的那天,太宗在庭院里等著,看着没有日食的迹象,就对李淳风开玩笑说:“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别吧。”
李淳风说:“还早一刻钟。”他指著日晷的指针影子说:“至此而蚀。”
果然,“如言而蚀,不差毫发”[3]。
如今用天文软件还原古代天象,结合史料考证,我们可以把这段精确预测日食的时间锁定在639年(贞观十三)年9月3日,这是贞观年间食分[4]最大的一次日食。
图3-6: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9月3日)长安日偏蚀示意图(今重庆等地日全蚀),李淳风准确预测,为历史记载的首次。
卓越的数学家
李淳风主持编定、注释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十部数学专著。经过他的详细的推演,使古代算经由艰深晦涩,变得易学易懂,后来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5]。
李淳风注释的算经,对当世和后世的影响很大,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誉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文史学专家
修史,一直被认为是古代文人的最高成就。唐太宗一朝修订编写了大量史书,李淳风参与了自己专业的部分,整理撰写了《晋书》、《五代史志》[6]中的《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也参与了《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天文部分。
李淳风最著名的作品,除了《推背图》,就是《乙巳占》。

4. 天文学、天象学专著《乙巳占》

李淳风的《乙巳占》流传至今,是古代天文学、天象学巨著。其中详细记述了浑天仪的结构、制作方法,准确定量计算出了冬天太阳(相对地球)运行加快、夏天运行减慢的数值,早于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书中还首次给风力定级。
《乙巳占》对全天恒星、分区首次做了全面的介绍,详尽描述了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在总结古代天象学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天象分野(分区)与人间对应关系,辨析了行星、彗星、月亮运行轨迹在人间的对应的意义,还有云气、风候等占卜、预测学内容,被近代视为“糟粕”——其实正是神传文化中的精华,正是凭著这些精髓,李淳风毫厘不爽地推算出日食的时刻、研制历法、预知未来。
下一篇我们就开始看看《乙巳占》讲出的天道,在300多年后展现人间之时,是如何被后人误解,铸成千古遗憾的。(未完,待续)
注释:
[1]“家家都有《推背图》”是北宋神宗的话。据北宋庄绰的《鸡肋编》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严厉打击政敌,忠直的大臣都被排挤,他打击谏官范纯仁(范仲淹次子),甚至要连坐范家全族,找不到理由,就说范家藏有禁书《推背图》。宋神宗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说:“此书人皆有之,不足坐也。”
[2]《推背图》的作者,民间原来传说是李淳风、袁天罡,或者两人合著,但是史料上,只有“唐李淳风做推背图”,见于南宋史学家岳珂(岳飞之孙)所著的《桯史》。以前做过详细考证,得出过作者是李淳风的结论,这里不在此处赘述。从本章《推背图》和《乙巳占》的对应,也能看出作者同为李淳风。
[3]《隋唐嘉话》:唐朝集贤殿学士刘?所著,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多被后世史书典籍引用。
[4] 日食食分:指日食在某一观测地点,太阳视直径被月球遮住的最大值,与太阳视直径的比值。
[5]《旧唐书‧李淳风传》。
[6]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修六代史书,经大臣商议,认为北魏史已有北齐的魏收和隋魏澹两家的《魏书》,“已为详备,遂不复修”。因而决定只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史。由魏徵总监诸史。贞观十年正月,五史修成,共纪传二百四十一卷,但五史全未修志。唐太宗将这五部史书称“五代之史”,于是唐朝人便把梁、陈、齐、周、隋五史合称“五代史”了。现今很多人不知道在唐朝初年还有这个“五代史”的称呼。
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命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令狐德棻、李延寿等编纂,并由令狐德棻、长孙无忌先后监修,历时十五年,到高宗显庆元年(656)才完成。其中《礼仪志》七卷,《音乐志》、《律历志》、《天文志》各三卷,《五行志》二卷,《食货志》、《刑法志》各一卷,《百官志》、《地理志》各三卷,《经籍志》四卷,共三十卷。俗呼为《五代史志》。
作者:古金

(转自 大纪元)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