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二十三...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二十三】:“亲王尹京”造假象,诱骗千载今曝光

241
图23-1:959年天象图—荧惑逆行守房宿,柴荣灭佛遭天责。

第二十三章 “亲王尹京”造假象,诱骗千载今曝光

前面我们在“五星连珠、盛世血路”天象下,展现了宋太祖赵匡胤脱离了逆天灭佛的旧运程,顺天应人、拨乱反正、复兴佛法,洪大的功德延寿9年,但终究没有逃脱遇弑的真实历史。同时拨开重重伪史的迷雾,还原了宋太宗弑君夺位的真相。
但是,历来都有很多学者为宋太宗辩护,辩护的重要依据,就是“亲王尹京”之说。千百年来,人们习惯性地轻信了这个假说,而这个假说,恰恰是宋太宗设的迷局。

1. “亲王尹京”是个啥?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亲王尹京”,是北宋前、五代时期设立皇储的一个惯例,就是谁被封为亲王,同时又在首都任“尹”,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而别人执掌京城首府,只能叫知府,不能称为“尹”,比如包公,就只能被封为开封知府。
这个说法,可以追溯到南宋的陆游。因为流传千年,似乎毋庸置疑——真是这样么?

2. 五代“亲王尹京”,乏证个个落空

陆游之说,乏证可陈
南宋陆游提出“五代以亲王尹京为皇储”[1],只能举出3个例子,认为五代时期这三个人是先帝立下的皇储、皇位接班人:
*后唐明宗的次子李从荣,做秦王、河南尹3年;
*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子、养子石重贵,做郑王、开封尹4年;
*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养子柴荣,做晋王、开封尹1年。
前面我们说过五代十国时期,主要的朝廷在《推背图》中被喻为“十三童子五王公”。十三个皇帝在位时间很短,总共只有53年的跨度,五个是开国皇帝,八个是即位皇帝,其中篡位、兵变登基的皇帝两个(篡位被杀的朱友圭没算在13个皇帝中,原因在上部第三章《精准的预言,天道的展现》中,六个即位皇帝,陆游只能举出3个“亲王尹京”的例证,假使这3个都是真的 ,比例不够大,不足以证明是规律。
如果算上与五个中央政权并存的十小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这十个割据的小国国君,也有不少称帝的,他们的君主继承也基本是立太子,不存在“亲王尹都”,所以,陆游说五代十国时以“亲王尹京”为皇储,实在是乏证可陈。
而且,就是陆游的3个“证据”,细为辨析,哪个也不成立!
细看真容,证据落空
(1)后唐王朝的李从荣
李从荣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嫡次子,因为嫡长子已死,他又在皇帝的亲儿子中最年长,又是嫡子,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继承顺序下,嫡长子已死,当由嫡次子即位,这要比他“亲王尹京”的身份来得更重。所以,如果真是像陆游说的那样,明宗想让从荣当皇储,原因并不一定是“亲王尹京”,更可能因为他是最年长的嫡次子。因为这之前,通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
但关键是,明宗并没有开“亲王尹京相当于皇储”的先河,并没确定谁是皇储。因为李从荣残暴擅杀,与众臣不和——自古这样的皇帝都会败国败家,明宗病危时还在犹豫,而李从荣也知道自己名望不如自己的同母弟、21岁的李从厚,所以才起兵逼宫的。如果李从荣“亲王尹京”的位置真是皇储,他无需冒险、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逼宫。因为几天前他进宫见父皇,明宗病危得头都抬不起来了,他坐等即位就好了。正是因为他不是皇储,为确保自己登基,带兵进宫,结果兵败被杀。明宗悲伤惊吓而死,剩下的嫡子李从厚就就被众臣拥立为帝。所以,李从荣实际是“亲王尹京相当于皇储”的反例,明宗没想传位给他。
(2)后晋王朝的石重贵
《新五代史》、《资治通鉴》都说:后晋高祖石敬瑭临死前,让宦官抱着自己的亲生幼子石重睿,递到宰相冯道怀中托孤。石敬瑭死后,冯道等大臣以天下动荡、需要年长君主为由,改立29岁的石重贵为帝[2]。
《旧五代史》说石敬瑭遗诏让石重贵即位,显然是伪造的史料。我们知道石敬瑭为了自己夺皇位,能出卖中原天下的门户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还认小自己11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这么极端自私的人,能把皇位传位给侄子?不传亲儿子?所以,石重贵也是“亲王尹京相当于皇储”的反例。
(3)后周王朝的柴荣
史书都说是太祖郭威立遗诏让柴荣即位。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疑点:
①郭威去世前,并没有让柴荣侍疾,是柴荣的牙将曹翰提醒他,让他到病重的皇帝身边侍疾,柴荣才恍然大悟,当天就放下繁重的国事,到郭威身边寸步不离的陪伴[3]。柴荣那时是晋王+开封尹,国家的二号人物,大权在握,他怕什么?还是怕郭威传位给年幼的亲生儿子[4]。可见亲王尹京,并不是皇储。
②郭威病重临死前,大封了一批官[3]。这是不正常的,如果他真想让柴荣即位,为什么不把这个立恩立威的机会留给柴荣?而要让重臣对自己感恩呢?他不想让柴荣稳固皇位么?
③郭威临死前,召唤的能托付后事、托付全家的重臣,不是柴荣,而是外甥李重进。皇帝最重要的身后事,一般都托给顾命大臣,托孤辅保幼主的,显然是让外甥辅佐自己的亲生幼子。可是《资治通鉴》随后说:郭威让年长的李重进拜柴荣,这样定下了君臣名分[3],这句十分有利于柴荣的话,就太可疑了,不可信了。真要传位给柴荣,还亲自向外甥托付身后事,把亲生幼子托给外甥?这是对干儿子极大的不信任。既然不信任柴荣,就不能传位给他。
④最大的疑点是:郭威死后秘不发丧,拖延到第4天,才宣布遗诏。当时并没有外部的麻烦事,如果真是遗诏让柴荣即位,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为什么大权在握、兵权在手的柴荣,不马上即位呢?他是郭威的养子,毕竟郭威有亲儿子在,对他还是威胁,俗话说“迟则生变”,拖延下去反而容易生变,他就在皇宫盯着即位大事,生怕有变,他为什么不马上按遗诏即位呢?推迟这3天在干什么?
可能大家猜到了:迟则生变,这3天正在生变!秘不发丧,在改遗诏!柴荣抢位,各方势力在斡旋,虽然谁也挡不住国家的副手柴荣,柴荣也得平衡好各方,获得支持才行。这些,是绝不可能写在柴荣登基后的史料上,一定会被抹去、篡改。但是,伪史必留破绽,秘不发丧,拖延4天就是“正史”的死结,伪史就从这个异常之处暴露出来。
图23-1:959年天象图—荧惑逆行守房宿,柴荣灭佛遭天责。
从上面959年天象图可以看出,柴荣应劫于荧惑守房。历史上都知道,死于荧惑顺行守心天象下的帝王,帝位是最正的。柴荣死于守房,可见他帝位不正,这和他改遗诏、抢位的人间真实历程是对应的。而且是火星逆行,展现柴荣犯有逆天大罪,在上部我们深入分析过,柴荣逆天主要在于灭佛。天人合一,精妙无比。
对柴荣抢位的认定,官方留下的史料无法给予太多的印证,但是,能解开上面史料的矛盾。真相就是这样,能解开所有矛盾,水到渠成;而假象,带来的是无解的矛盾。
柴荣是郭威的夫人柴氏的侄子,后来成了郭威的养子,改名郭荣。郭荣接替先皇郭威的皇位,顶替郭威年幼的亲生儿子,大家也说不出什么,那是郭家的家事。但是郭荣坐稳皇位,就恢复柴姓,郭家天下变成了柴氏江山,郭氏皇统被断,这是对先皇的背叛,也是对抢位而来的皇权的维护。
这样说来,柴荣的“亲王尹京”,也不是皇帝定下的皇储了。

3.亲王尹京,国家副手

其实,“亲王尹京”就是国家的副手。因为大权在握,皇帝有意外,副手容易抢位,仅此而已。这个副手的实质意义,体现在所有亲王尹京的实例中,更贴切的表述了亲王尹京的真实含义。

4. 宋太祖时:“亲王尹京”非皇储

实际上,宋太祖961年就把赵光义封为开封府尹,但迟迟不给封王。973年赵光义扳倒宰相赵普,才得以封为晋王,形成“亲王尹京”的国家副手的态势,在此前,赵光义是受制于宰相赵普的。
与此同时,太祖一面扶持自己的大儿子赵德昭,一面准备迁都洛阳,想废掉赵光义的“国家副手”的地位,摆脱弟弟的影响力,这都是他不想传位于弟的真实写照,也表明“亲王尹京”与皇储无关。

5. 宋太宗造假象,影射即位凭证

实际上,“亲王尹京相当于皇储”,是赵光义造下的假象,为他没有遗诏的即位找根据,把自己晋王、开封府尹的官爵,装扮为皇储身份。
“亲王尹京相当于皇储”,是从赵光义开始打造的。他在宋朝弄成了这样一个公式,影射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营造一个即位的模糊凭证而已。他先把弟弟赵廷美封为开封府尹、齐王,向天下人展现弟弟是未来的接班人,打造一个“兄终弟及”的皇位传位气氛,还是在展现自己是从哥哥那里正常接班的。
但是不久,宋太宗就诬陷、流放了赵廷美,开始在自己儿子中物色皇储。大儿子疯了,只好把次子赵元僖封为开封府尹、许王,又打造了一个亲王尹京的皇储形象,可是元僖5年后阴错阳差被小妾毒死。宋太宗又立三儿子赵元侃为开封府尹、寿王,再一次打造亲王尹京的皇储身份。不过后来还是把元侃封为太子,改名赵恒,因为太子才是真正的皇储。
由此可见,亲王尹京作为皇帝设立的皇储,在五代、在宋太祖时代,都并不存在惯例。是宋太宗赵光义开始打造的,为的就是给自己即位影射依据。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炮制假象,故意把人们的视线引入歧途。也正是这个假象迷惑了后世学者,绕在里边出不来,想出多种可能,甚至得出了太祖本想传位于弟弟的结论,给赵光义去“正名”了。
所以,赵光义制造“亲王尹京相当于皇储”假象的本身,反而印证了他篡位的真相。
(未完,待续)
注释:
[1]《陆游集》第五册《渭南文集卷第二十二‧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中华书局,1976年版。
[2]《资治通鉴‧后晋纪四》:帝寝疾,一旦,冯道独对。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又令宦者抱重睿置道怀中,其意盖欲道辅立之。
[3]《资治通鉴‧后周纪二》:(柴)荣入为开封尹,未别召(曹)翰,翰自至,荣怪之。翰请间言曰:“大王,国之储嗣,今主上寝疾,大王当入侍医药,奈何犹决事于外耶!”荣感悟,即日入止禁中。丙戌,帝疾笃……以镇甯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戊子,以义武留后孙行友、保义留后韩通、朔方留后冯继业皆为节度使。……以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枢密副使王仁镐为永兴节度使,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武信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武定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领昭武节度使。重进年长于晋王荣,帝召入禁中,属以后事,仍命拜荣,以定君臣之分。是日(壬辰),帝殂于滋德殿,秘不发丧。乙未,宣遗制。丙申,晋王即皇帝位。
[4]郭威死时没有儿子,只有柴荣一个养子这个史料记载是伪史。950年汉隐帝要杀在外带兵的郭威,消息泄露,郭威反。隐帝杀了郭威在京城的家属,他的两个儿子都被杀。而后郭威战胜隐帝,于951年正月初四登基,改国号为周,此时郭威虚岁48岁,嫔妃成群,即位初年又没有大病,到954年去世时,3年没有孩子几乎不可能,完全不合情理。而官方正史没有记载郭威后来的儿子,连女儿都没记载,显然是掩盖了历史的真相,不足采信。
前文提到:伪史是挂一漏万,不合情理的。如果郭威真没有亲生幼子,柴荣为什么急急地到养父身边侍疾,去盯着皇位?正文中的4大疑点那些行为真实地展现了柴荣抢位的过程。这段历史和五代时石敬瑭传位非常相似,石敬瑭临终要传位给亲生幼子石重睿,帝位最终被养子、侄子石重贵取代。
作者:古金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