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二十六...

【逆天而为痛悔迟 之二十六】:“三传盟约”见死结,千年蒙蔽寻正解

323
图26-1:2018年1月7日天象示意图。

第二十六章 “三传盟约”见死结,千年蒙蔽寻正解

1. 初答读者问

很多读者留言,急切地想知道未来的天象,甚至说对历史、对过去的天象不感兴趣。无法都一一回复,只能笼统地说一下。上面就是半年以后,2018年1月7日的天象图,如果笔者上来解读,很多人都会当成凭空放炮,哈哈一笑,甚至嗤之以鼻的。历史上从天子官员到士兵百姓,凡是视天机为儿戏的人,基本都会走上逆天自毁之路的,这不是把人害了么?
但是从第一章《荧惑守氐、贼臣某逆》开始,有了25章的历史奠定,很多读者自然而然地就会明白“氐宿”的一些意义所在了。即便是这样,我现在开始解读,很多人还是不太信。
不信么?小试一下。看上图,笔者说出最粗浅的一部分意义:这喻指中共当局内部两股势力的大战,或是文争,或是武斗,或是文争加武斗,地点就在权力中枢,胜负已在天象中给出,顺天的功德和逆天的罪业,只是天象应验时间推延的因素——有多少人信?
很多人会说这是废话:“从现在的局势都能看出来,不用你借天象预言做秀。”
但是如果我说:“那之前还不把逆天腐败的总后台江泽民本人拿下,当局危矣。不知道宋太宗的旧命运安排得有多辉煌,看不到他逆天背命有多大的罪,今人也就不知道辱没使命该怎样痛悔。”——可能很多人就摸不着头脑,就更不信了。
世人时局的预测,往往和天象是反的,《道德经》中有“反者道之动”,天道绝不是常人的思维。一旦天象预言落到自己,很多人以为自己能破除预言,可是努力的改变恰恰落入宿命的罗网。历史上很多很多人都是这样,当今也不例外,总是有聪明的人自以为是,笑话别人的笨拙愚腐,却忘了《道德经》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明白天象,才是顺天应人的大智慧。
《推背图》是一部穿越时空的经典,经过1300多年的验证,当代人才信服。如果诞生在西方,会被当作“先知书”顶礼膜拜,即使不信神的当代人也在惊叹:“真神!”可是,没有历史的奠定,谁会信它?
现代人急功近利,做什么都想速成,那不过是武侠小说的神话,宅人的童话。五千年来,真正识天象的屈指可数。无数人求索一生,却误入歧途。自古天象绝学都是帝王专术,但是大道真机,只有在特殊的天象之下,才能开启。
而今笔者结合现代科学,用浅白的语言拉开了天象的面纱,大家动动脑筋就能看懂天象了。从读者的回馈来看,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为什么前面露出一点未来天象的喻义,就有人不信呢?因为现代人的思维容纳不了。得之于易,从不珍惜;儿戏天机,劫数在即。可是随着笔者渐次以历史典型天象作为奠定,读者对那些天象的的认知,会去伪存真,由浅入深,思维容量也会不断扩大,到当代天象展现的时候,甚至不用我说,大家就知道结果了。
好了,现在我们书归正传,回到北宋初年的天象,看看天象和历史,如何奠定土星的喻义。
图26-2: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年)天象示意图。

2. 金匮之盟,透析情理问真容

上一章我们开始辨析千古疑案“金匮之盟”,本章首次揭示“三传约”的死结,不破不立,破除谬误,才见真机。
所有版本的金匮之盟,都一致地不合人间情理:杜太后病危快不行了的时候(《宋史》说“疾亟”,《涑水记闻》说“病笃”,都是指病危到最后)立遗嘱,能不叫儿子们都来?回避谁都不合情理,都有搞阴谋之嫌。太后睿智大度,是搞阴谋的人么?
而且,人去世前都要把最亲近的人叫来诀别,孝子也必须在最后时刻给老人尽孝、送终。最后一面谁没见上,谁不孝。所以在外地的亲人要拚命往回赶,去和病危的亲人诀别。所以,杜太后立遗嘱的时候,可能不让赵光义和赵光美(后避太宗的名讳,改名廷美)在场么?
可能有人说:也许杜太后让光义、光美先回避,让赵普写完盟约,再叫两个儿子进来。
这太一厢情愿了,更不合常理。人病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几时几刻几分,随时可能咽气,病危时是分秒必争的,杜太后怎么可能能预见自己和大儿子赵匡胤、书记赵普定完盟约,还有时间和另外两个儿子诀别呢?一旦如释重负,很可能就过去了,临死都没见一面,没叫两个儿子给送终,情理和孝道上都说不过去。
所以,如果真定有金匮之盟,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普一定都在场!赵光义亲自篡改的国史,之所以掩盖自己当时在场,是因为金匮之盟根本就是对他即位不利的,所以他自己一直不敢拿出来。而赵普拿出来的一定是假的,他(赵光义)顺坡下驴,以谎造谎,影射出了自己合法即位的凭证,所以才感激赵普,给赵普官复原职。
所以 “对太宗继位绝对有利的单传约”肯定是假的,那么“三传约”就是真的么?

3. 品味“三传约”,不公是死结

正史记载杜太后“聪明有智度”,“曾和太祖一起参决国家大事”,而且对赵普说:“我儿匡胤的阅历还不够啊。”这样的老太太是以能力服众的,做事一定是让人佩服的,让人佩服的前提就是做事公平合理。
不公毁根基,传不下去
人们靠猜测得出的“三传约”,是说太后让赵匡胤传位给光义,光义传位给光美,光美再回传给太祖的大儿子赵德昭,就完了。那么,赵德昭后传位给谁呢?传给亲弟赵德芳?还是传给赵光义的大儿子赵元佐?
如果是德昭传给元佐,在堂兄弟之间传,没有实际的保证。因为亲戚、血缘越来越远,帝位不可能在远亲之间反复轮转,根本进行不下去。如果是德昭传给德芳,在亲兄弟之间传,那当过皇帝的赵光义能干么?又成了偏袒太祖一家了?
不公藏私情,无法执行
“三传约”最不公平的是:既然帝位要在兄弟三家传,为什么只要太祖立约盟誓?不让太宗、廷美也一同签约立誓呢?这不是说:你赵匡胤必须遵守,帝位传给赵光义后,他没立誓,遵守不遵守没关系?!这太不公平了,无以服人,没有可操作性,和杜太后睿智大度的风格完全相背,成了偏心眼的小家子气,完全不合情理。
没有公平的基础,所以“三传约”根本进行不下去,假如真正实施起来,也是不了了之,让天下人笑话。

4.“三传约”不能解决问题,实施见死结

杜太后立盟,是为了保证“能立长君”,因为社稷的稳定依赖于年长的君主。但是,“三传约”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按“三传约”,帝位传到赵德昭,不管他传给亲兄弟赵德芳,还是传给堂兄弟赵元佐,都不能保证以后的兄弟传位都传给年长之君,因为后代同辈人的年龄会拉开,比如宋真宗43岁才生下唯一长大的儿子宋仁宗赵祯,赵祯比堂兄小很多,他如果从太祖长子系的赵惟正那里即位,自己就不是“长君”了。
可见“三传约”并不能解决杜太后担心的问题,这和她“聪明睿智”的思维完全矛盾。

5. 致命的逻辑死结

人类的逻辑是共有的思维准则,从古到今没有变过,它不局限在任何一个领域。你可以没有发现它,但是你不能改变它。所有真理、真相的探索、揭示,都有意无意地遵从了它,一旦违背了它,必成谬误。一个理论自身有逻辑错误,它再华丽、信的人再多,也是错的,但是这种错误很隐蔽,一直在挑战着后人的智慧。为了说清这个迷惑,我们以进化论做类比。
循环论证,或称窃取论点、乞词魔术(Begging the Question)
这种逻辑错误的核心是:假如A(进化论),所以A(进化论)。但是这样太露骨,有意无意地加进了个迷惑性的B(相似性[1]),就迷惑了几十亿人次!
变形后的逻辑诡辩公式为:假如A(进化),就有B(相似);因为B(相似),所以只能是A(进化),完全不知道还有更多情况会导致B。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对于“亲王尹京假说”,这个错误逻辑就变身为:假如赵光义即位是太祖定的,那么“亲王尹京=皇储”正确;因为“亲王尹京=皇储”正确(前章证实这个假说全错!),所以赵光义即位合法。
对于“三传约假说”, 这个错误逻辑就变身为:假如“三传约”是正解,那么赵光义登基之初的表现,就在遵循“三传约”;因为他遵循的表现,所以“三传约”(太祖——太宗——廷美——德昭)正确!?
颠倒认定,或误认后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这种逻辑错误的本质是:因为A(进化),所以A(进化)。但是这样不能蒙人,有意无意地加进了个迷惑性的B,就迷惑了几十亿人次!
变形后的逻辑诡辩公式为:因为A(进化),所以B(相似);因为B(相似),所以只能是A(进化)。为什么要证明进化论呢?因为它是需要证实的假说,但是一开始就把假说当依据、当真理了,就颠倒了证明的顺序,认假设为真理(误认前件Antecedent为后件Consequent)。核心逻辑是错误的,再做浩如烟海的研究也是积累错误,这就是进化论不断碰壁,不断以新假说解释旧假说,群假难圆的根源。
对于 “亲王尹京=皇储假说”,这个错误逻辑变身为:因为赵光义即位了,所以“亲王尹京=皇储”正确,因为“亲王尹京=皇储”正确(前章证实这个假说全错!),所以赵光义即位合法。
对于“三传约”,这个错误逻辑变身为:因为金匮之盟应该是“三传约”,所以赵光义登基合法遵循着“三传约”;因为他遵照“三传约”,所以“三传约”正确!?
可见,“三传约”的基础死结(不公平)、实施死结(不解决问题)、逻辑死结,使它进入死胡同,因为它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6. 燃眉之急未能解,誓盟并非“三传约”

前面我们分析,杜太后立遗嘱,定金匮之盟,三个儿子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应该都在病榻前聆听,给母亲尽最后的孝道送终,他们都知道真正的内容。假如是“三传约”,兄弟三人都得遵守盟誓,那也就成了太宗即位的合法凭证,也是对太宗即位有利的,也不用太宗冒险去逼宫威胁宋皇后,冒着不被众臣承认的危险,在朝廷上自立为帝——当时天下的汹汹之口到什么程度?宋朝官方史料被全面篡改掩盖了,而《辽史》直言不讳,说宋太宗自立为帝,这是从官方、民间一致传到辽国的情报。
也就是说,“三传约”也是有利于太宗的,能暂时解决问题。宋太宗当时不就是想先应急再说么?先塞住天下人之口么?先走一步看一步么?他登基的7天,就封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齐王,成为国家的副手,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是德昭同辈人中第一个被封王的,成了国家的第二副手。这不就是在暗示即位顺序么?为什么要影射、暗示即位凭证,而不敢把“三传约”的金匮之盟拿出来呢?
因为金匮之盟根本就不利于太宗即位,金匮之盟并不是“三传约”!赵廷美、赵普都知道真相。

7. 太宗影射“三传约”,后人迷惑实难解

前面我们辨析过:“亲王尹京=皇储”是赵光义开始设的迷局,影射自己即位的凭证,后世学者被误导,在里边绕不出来,反而得出了“亲王尹京=皇储”的结论,去佐证太宗即位的合法性。“三传约”同样是这样。
赵光义登基后就进封廷美和德昭,设迷局影射“太祖定下的”即位顺序:太祖——弟弟光义——弟弟廷美——太祖长子德昭,以暗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后人根据太宗故意设的圈套猜出来的“三传约”,前提是虚假的,方法是猜测,结果怎么可能正确?怎么还能反过来,去证实太宗即位的合法呢?
这不是中了骗子的圈套,反而给骗子正名么?后人陷入这个圈套出不来,陷入逻辑错误的怪圈出不来,永远也得不出正解。
那么,真正的金匮之盟是什么?史料被全面篡改、伪造,就真的无法寻踪了么?不是,真相总会露真容。
(未完,待续)
注释:
[1]进化论的逻辑基础就是相似,不管是外形相似、骨骼相似、组织相似、结构相似、基因相似、序列相似、成分相似、含量相似……都是相似,都是以相似来认定进化。但是,为什么相似能表示进化?“标准答案”是:因为进化,所以相似;因为相似,所以进化。这是典型的逻辑错误:循环论证、颠倒认定。
作者:古金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