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年終回顧】2020—走向...

【年終回顧】2020—走向世界舞臺的臺灣

505
讓臺灣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臺灣—2014世界醫學生聯盟年會在臺灣。(圖/臺灣NGO)

【希望之聲2020年12月30日】(本台記者斐珍綜合報導)2020年已進入尾聲,面對這個詭譎多變、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失序的一年,號稱Formosa福爾摩沙(美麗之意)的臺灣,似乎特別得到神佛的眷顧,在中共病毒重挫全球經濟的局勢下,臺灣竟能一支獨秀,不但疫情控製得當,臺股更是屢創新高,經濟再現榮景,可說在最壞的年代,臺灣創造出最好的成績,並在2020年這一年獲得世界的關注、認可與支持,穩紮穩打地走上世界舞臺。

在2021年已進入倒數階段,我們帶大家一起來快速回顧臺灣這一年的精彩片段:

臺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團隊(圖/指揮中心)

*超前部署抗疫有方 成爲全球楷模

在中共病毒蔓延全球下,臺灣一直是抗疫有方的模範生,更是最早在去年12月31日以電郵警告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共病毒(COVID-19)可能人傳人的“吹哨者”,只可惜遭到WHO的忽略。由於臺灣長期遭到中共的打壓,對中共的淡化宣傳不信任,所以在第一時間就對病毒做了防堵,且臺灣在2003年曾經歷過SARS的經驗,讓他們對中共病毒疫情訊息格外高度警戒,迅速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政府各部門高度協調下,成功阻擋疫情進入臺灣。

不僅如此,臺灣還及時組建“口罩國家隊”,截至2020年3月,臺灣的本土口罩平均日產量由188萬片提升至1000萬片,並執行國民配給制,成爲全球第二大口罩產地,5月中旬口罩日產量更超過2000萬片。在對本國民衆供應無虞的情況下,臺灣便對美國、歐盟友邦、日韓、新南向國家、非洲、拉丁美洲、中東等多國進行國際人道援助行動,僅4月一波就捐贈了1000萬片口罩及防疫物資給全球疫情嚴重國家的醫護人員,展現“Taiwan Can Help!”的一貫精神,並呼籲強化國際社會的防疫合作。

外交部在今年四月宣佈第二波國際援助,將捐6百萬口罩給北中東歐、拉美、新南向等國。圖爲首批捐贈口罩運送情形。(取自外交部推特)

截至2020年12月29日,臺灣2357 萬人口中,795人確診,死亡7人,661人已解除隔離恢復正常生活,且一直到12月22日長達253天的零本土確診病例才被打破。 目前由臺灣衛福部長、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領導的專業團隊,已迅速止住破口,對當下多國出現的變種病毒株更加小心防範。

一直到現在,臺灣人民的生活幾乎沒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響,除了進出公衆場所要戴上口罩外,上班、上學、購物、看電影、聚餐、旅遊(境內)等,日常生活幾乎不受影響。

臺灣出色的防疫表現,也同時提高了國際的能見度與地位,獲得世界的一致認可與稱讚。

第1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1月11日舉行投開票,競選連任的總統蔡英文(中)以史上最高的817萬231票連任。(圖/中央社)

*選出史上最高票總統 也首次成功罷免市長

今年1月11日,蔡英文總統以史上最高票817萬231票壓倒性勝選連任,臺灣民主憲政體制下的選舉制度已趨成熟,因此總統大選過程雖然戰況激烈,但在選舉結果出爐後,雙方都能放下激情,落敗者恭賀勝選者,勝選者感謝對手的君子之爭。臺灣人民用手中神聖的一票,讓全世界對臺灣的自由民主體制刮目相看。

除了順利完成中央第15屆總統副總統的選舉,臺灣在6月同時舉辦地方高雄市長的罷免投票,成功罷免了市長韓國瑜,緊接着在8月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參與補選之戰,順利拿下市長寶座。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6月6日投開票,投票結果通過罷免,韓國瑜成爲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市長。(圖/中央社)

臺灣的選舉制度行之有年,一直採用選舉人攜帶證件親臨投票所的投票,從未有郵寄選票的先例。開票時除了法定監票人開票、唱票外,也一定會有雙方陣營的代表在現場監督唱票、驗票。因此開出的票數在雙方的認證下,大都沒有爭議,因此較難發生像美國大選諸多選舉舞弊的事件。

如今臺灣已經成爲兩岸四地華人的自由民主燈塔,也在國際上贏得尊重與共鳴。雖然在中共施壓下,臺灣未與多國建交,但美日等民主國家早已將臺灣視爲親密、堅定的盟友國。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伯克級神盾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 DDG-89)今日通過臺灣海峽。(圖擷取自第七艦隊官網)

*中共打壓國際空間 反將臺灣推向最高點 美臺關係空前

針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初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臺灣總統蔡英文立即明確迴應表示,她未接受過“九二共識”,絕大多數臺灣民意堅決“反對一國兩制”,同時也是“臺灣共識”。因此在蔡英文確定連任後,北京也升高對臺灣國際生存空間的打壓,包括今年再度阻撓臺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衛生大會(WHA)。

但與此同時,美國川普政府任內美中關係急劇惡化,美臺關係也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美好的階段。

2020年8月9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阿薩爾( Alex Azar)率團搭乘美國空軍C-40行政專機訪問臺灣,不僅成爲六年來首位訪臺的美國內閣閣員,也是1979年美臺斷交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被分析人士認爲彰顯了臺美雙邊日益緊密的夥伴關係。

2020年9月17日傍晚,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搭乘的專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成爲1979年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美國國務院官員。外界分析,克拉奇來臺除了參加故總統李登輝追思會、與總統蔡英文會晤外,也就雙方貿易協定預做準備,並執行美國以“乾淨網路”爲核心,把臺灣納入國際非(中共)紅色供應鏈的任務。

美國負責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副國務卿克拉奇(圖片來源:克拉奇臉書)

正當多數媒體爭相捕捉克拉奇身影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Kraft)與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在曼哈頓東城戶外餐廳會晤的照片幾乎在美聯社同時上線。克拉夫特受訪時直指,“美國正在推動臺灣重返聯合國,或在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發揮更大作用”。

“這不只是美國的政治性宣示,也不是巧合,而是美國一連串縝密計劃和努力的成果”,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分析,美方正積極提升臺灣在國際社會與聯合國的聲量,在中國軍演不斷、壓制臺灣國際生存空間時,顯得特別重要。

此外,美國共和黨衆議員蒂芬尼(Tom Tiffany)也提交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要求美國政府恢復1979年以前和臺灣的正式外交關係,並終結過去41年爲美中臺關係定錨的一中政策,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與臺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11月也公開表示,臺灣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也承認這件事。蓬佩奧並說,美國的對臺承諾是跨越黨派,兩黨也都瞭解臺灣是民主典範。

美國前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在今年7月便曾指出,臺灣目前可說擁有1949年以來最佳國際地位,在東亞、南亞舉足輕重,從臺灣對抗中共病毒疫情的表現,更可看出兩岸政府與社會截然不同的風貌。

圖中爲臺灣總統蔡英文9月3日上午接見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並追贈故議長柯佳洛“特種大綬卿雲勳章”,由維特齊代受。(圖/總統府提供)

*反共捷克議長成功訪臺 爲歐洲開先例

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於8月30日率領90人的團隊訪問臺灣,在爲期六天的緊湊訪臺行程中,他取得包括政治合作、經貿投資、醫療衛生、科研學術、教育文化及旅遊等領域22項顯著成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維特齊在9月1日受邀到臺灣立法院發表演說,是臺灣非邦交國議長中第一人。維特齊演講時援引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於1963年在西柏林演說時,以德文說出“我是柏林人”爲例,闡述民主價值的重要性,他在演說尾聲也表示,請容許他以同樣的方式、以一句話向臺灣人民追求民主表達支持,隨後他以捷克文和中文說出“我是臺灣人”,強調對臺灣的堅定支持,獲得全場起立鼓掌。

對此,臺灣立法院長游錫堃事後透露,捷克行政部門仍有親共力量存在,但維特齊非常堅定,不畏強權打壓、不懼行政部門及部分民意的衝擊、非常勇敢,是一位非常堅持理想、自由和民主的政治家,“所以我們很珍惜他的到來”。

衆所皆知,維特齊此次臺灣之行被視爲是實現前任議長柯佳洛的遺願,而且得到了捷克參議院50:1 的支持, 以及70位分屬歐洲議會、美、德、法議會的議員的支持,他們發表聯合聲明,力挺他率團訪臺,據美國之音的分析人士認爲,這彰顯了國際社會反共的決心。

法廣的分析人士也指出,維特齊的此次訪臺不僅爲歐洲官方團隊訪臺開了先例,而且隨後捷克和臺灣進行的經貿交流可能會引發兩國之間更多的投資意向,並將在中共病毒疫情後爲兩國創造更多的商機,臺商也可通過捷克的跳板進入歐洲市場,這爲雙方經濟都注入活水。

中共軍機不斷擾臺,圖爲解放軍轟6機(右)飛經巴士海峽,國軍F-16(左)監控伴飛。(圖:國防部提供)

*中共軍機頻繁擾臺 美國軍售達史上最高

在美國高階官員頻頻來臺、臺美關係進入史上最美好的階段的同時,中共也宣佈在臺海附近實戰演練,並開始頻繁地出動戰機跨越臺海中線,騷擾臺灣西南空域的“防空識別區”,兩岸緊張局勢可說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據報導,11月份共機襲擾量達26天、廣播驅離記錄共計58次,12月份累計進入臺灣空域25天,本月廣播驅離紀錄共計61次。 幾乎天天都有共機侵入“防空識別區”,創下今年新高。

面對中共持續軍事擴張及挑釁,美國頻頻向臺灣提供新式武器。

9月份路透曾報導,美國計劃對臺灣出售7項主要武器系統,包括水雷、巡弋飛彈和無人機,讓臺灣像“刺蝟”般難攻打。美國一次對臺灣出售7項武器,可謂相當罕見,不同於以前多年來分散出售的前例。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近期更透露,在川普總統四年任內通過11次的對臺軍售,今年美國的對臺軍售便有6次,軍售額總計高達118億美元,是臺灣史上最高的年度防務採購,也充分展現美國政府對臺灣國防需求的高度重視 。他表示,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支持對臺軍售,同時也是執行美國的《臺灣關係法》 。

臺灣外交部也在12月8日表示, 目前已逐步落實美國對臺軍售常態化機制,使臺灣能夠即時獲取防衛所需裝備,有效提升嚇阻能力。外交部也誠摯感謝美國政府持續以具體行動履行《臺灣關係法 》及“六項保證 ”對臺灣的安全承諾。

而美國也在立法方面強化對臺灣的保障,除了今年3月通過《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簡稱《臺北法案》)外,12月21日美國會又通過《2021財年聯邦政府綜合撥款法》含《臺灣保證法》,認爲臺灣是美國自由開放印太戰略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美國應當常態化對臺軍售爲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臺灣前總統李登輝7月30日晚間於臺灣台北榮總過世,享耆壽98歲。(圖/中央社)

*民主之父李登輝辭世 國際各界悼念

推動臺灣民主、自由的“民主之父”前總統李登輝,在今年7月30日於臺北榮總因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過世,他的辭世成爲衆多國際媒體報導的焦點,尤其是與李登輝非常親善友好的日本,5大主流報紙也都以頭條新聞來報導臺灣前總統李登輝離世的消息,肯定他是臺灣的“民主之父”,留給臺灣最重要的遺產就是爲臺灣正名,讓臺灣的“獨派”與“統派”以“臺灣認同”搭起橋樑,同時給新一代臺灣人一個明確的外交政策及方向。

李登輝是臺灣首任民主直選的總統,致力於推動臺灣政治民主化,他在1995年成功訪美,成爲臺美斷交後首位訪美的現任元首,嚇得時任中共黨魁江澤民於1996年臺灣總統選舉前在臺海挑起飛彈危機。李登輝也被中共稱爲“臺獨之父”,中共對他可說是恨之入骨。

李登輝的告別追思禮拜是在9月19日於淡水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氣氛莊嚴隆重,並有國軍鳴21響矧砲。包括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五院院長等朝野各界人士,以及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及各國駐臺使節都將前往弔唁,估計有四十位外國使節、超過一千五百人蔘與。

​​臺灣政府今年8月宣佈將放寬美國豬肉、牛肉進口。圖爲民衆在超市選購肉品。(圖/自由時報)

*1月起開放美豬肉進口 美臺洽籤“雙邊貿易協定”指日可待

“美豬美牛“是否進口,是歷經臺、美三任總統討論了近20年的重大議題,也終於在蔡英文這一任期得到圓滿的解決。於此同時,美臺洽籤“雙邊貿易協定”(BTA)的聲音也愈來愈高。

蔡英文總統在8月記者會中向民衆說明,開放美豬美牛此項決定是符合臺灣“經濟利益以及未來總體戰略發展目標”。她並認爲,“面對美中貿易大戰,全球產業供應鏈重整的大前提下,臺灣需要跟戰略伙伴,也就是美國強化關係,這也成爲主要的關鍵力量。”

美國國務卿彭佩奧(Mike Pompeo)也在第一時間迴應稱讚臺灣“開放美豬美牛肉進口限制的做法,並表示,美方對蔡英文總統的聲明表示歡迎,這一做法對美臺進一步的經貿合作開通了大門。

12月份,美國國會聯邦參、衆兩院國會議員共同提案力促臺美洽籤“雙邊貿易協定”(BTA)。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杜美(Pat Toomey)與聯邦衆議員瑞森紹爾(Guy Reschenthaler)在參衆議院提出決議案,呼籲美國當局與臺灣洽籤雙邊貿易協定,對美臺雙方經濟來說都是雙贏,並能強化與臺灣的盟友關係。

對於美國會議員的友臺、挺臺表現,臺灣外交部也於12月24日迴應表示,臺灣政府將持續在臺北及華府就洽籤雙邊貿易協定一事,尋求美國各界的支持,並透過各項經貿平臺進一步深化臺美經貿與投資關係。

外交部還指出,去年12月美國聯邦衆議院161位跨黨派議員已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促請儘速展開臺美雙邊貿易談判;今年3月生效的《 臺北法》 (Taipei Act),內容也包含支持臺美進一步強化雙邊經貿關係。

台湾多项指标都表现亮眼
臺灣多項指標都表現亮眼。 ( 圖:翻攝自駐法代表處臉書)

 

責任編輯:李娜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制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