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 民国时 我们曾有“东方哈佛...

民国时 我们曾有“东方哈佛”

889
圣约翰大学旧址,交谊室。(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2020年11月15日】圣约翰大学,如今听过这名字的国人应该是凤毛麟角了,更别说知道这所大学。 1879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在上海创建圣约翰学院,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用国语和上海方言授课。在当时,进入洋人的学校学洋人的知识,是件不被看好的事。因此,为了吸引中国人入学,学校免收学杂费,而且免费提供住宿和其它生活用品。 1886年,学校聘请卜舫济牧师(F.L.Hawks Pott)任英文教师。卜舫济完全用英语授课,圣约翰书院成为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学校。 1888年6月,年仅24岁的卜舫济被委任为圣约翰书院监院(校长)。
卜舫济,成为圣约翰大学的贵人。

1896年,在卜舫济规定下,学校的医学部、神学部所有课程均使用英文教材、用英语教授。圣约翰成为中国第一所完全用英文授课的学校,这“头啖汤”让圣约翰书院名声大增。但卜舫济没有满足,在1892年,他成立了大学部。 1896年,大学部得到美国教会方面认可,圣约翰改组为“圣约翰学校”。 1905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在美国纽约注册,毕业生还可以进入美国的大学深造。这时的中国,刚废除了科举制。声名远扬的圣约翰大学,已经不再是那所用免费来吸引学生的三流学校了。卜舫济提高了入学标准,宁缺毋滥,严格筛选入学新生。卜舫济明确表示:“我们必须不让我们的学校和大学发展过大,以致牺牲对学生的个人影响这个重要因素。我们的目标是办较小的学校或大学,但要保证质量。这将会像发酵一样,可对整个中国社会施加更大的影响,这要比学生人数多、拥挤的学校好得多。”

但申请入学的学子依然成群结队,原因很简单,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非常好就业。由于卜舫济的缘故,学校尤其重视英文学习。英文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而且除了国文课之外的课堂都用英文授课。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周有光回忆说:“一进学校,犹如到了外国,布告都用英文。”(周有光自传《逝水如年》)结果,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英文水平在全国是最好的。在那时的中国,英文优秀就相当于含着块宝玉毕业啊,哪个部门或企业不抢着要呢。圣约翰大学不是仅靠英文打天下的,卜舫济大力提倡自然科学,筹集了美金1.5万元和白银4000两兴建“格致楼”,楼里设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别看如今中国中学都设有这些实验室,但在当时,类似的大学绝无仅有。于是,“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这些雅号无法避免地落到了圣约翰大学头上。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感慨:“读这所大学得花多少钱啊?”的确,圣约翰大学的学费不便宜,每年160元,清华大学只要40元。所以,入读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大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不过,圣约翰大学收人钱财,却从不看人脸色,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卜舫济在学校实行有名的“污点制”。什么内容呢?就是哪位学生出现床铺不整、在教室喧哗、在晚上9点半以后还开着灯等违规行为,就记一个污点。后果是什么?有一个污点,星期六下午就要在教室待半小时,由卜舫济亲自督查。污点多了呢?最轻的处罚是禁止出校门,重一点的是发“记过失券”。学生在一学期中记过超过25次,即勒令退学。当然,如果有学生一次就玩得很大的话,直接开除学籍。

诶,大家可不要把卜舫济想像成“老夫子”一样的人物。每逢周末,卜舫济总会在自己家里举行晚会,邀请学生轮班做客、吃饭、喝茶、随便聊天及点唱歌曲。卜舫济也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室内外,运用上课、谈话、讲故事等和学生们接触,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刻,教师更要给他们以同情、忠告和可能的帮助。”卜舫济指出:“学生在游玩的时候,教师应愿意和他们混在一起……这无疑会使学生脑子开窍。”这一张一弛,让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无论在能力还是在人品上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嘿嘿,这大学里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队。

卜舫济在圣约翰大学担任了52年的校长,1941年,卜舫济因年老辞去圣约翰大学校长职务,改任名誉校长。在这段时间里,圣约翰大学培养出了顾维钧、王正廷、邹韬奋、林语堂、宋子文、荣毅仁、丁光训、张爱玲、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等赫赫有名的英才。

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均同意接收圣约翰的学生入学,耶鲁大学甚至同意免试招收。可以说,中国大学始于教会大学,教会大学始于圣约翰大学,而圣约翰大学,则始于卜舫济。 “圣约翰模式”,成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样板。

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被解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到如今,圣约翰大学的荣誉已经烟消云散。

作者: 时拾史事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李帅)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