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汤」是民间传统的药膳,原称「四臣汤」,是用四味中药(芡实,莲子,淮山,茯苓)炖煮猪肚的药方,此「四臣」有加乘的作用,具有温脾,健胃,补肾,利湿的效果。在民间为了使这药膳更加美味可口,常加入当归,飘出淡淡的中药香,再滴几滴米酒,香味更迷人,汤更香醇甘甜。相传它的由来,与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
乾隆皇出宿喜得药膳汤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享年89岁(1711〜1799年),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帝,是雍正帝第四子,在位期间(1735〜1796年)长达61年,与康熙,雍正三朝合称「康雍乾盛世」,是清朝发展的高峰时期。
乾隆末年,人口已突破3亿,约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乾隆喜好诗文,曾作诗4万首,又下令编纂“四库全书”,是当时世上最庞大的百科全书。在军事上,平准噶尔,定回部,扫金川,靖台湾,降缅甸,安南和廓尔喀,使疆土广达1310万平方公里,故自诩为「文治武功十全老人」。
乾隆为探访民情,从京城南下,经过了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了江南,同行的4位大臣担心皇上的安危,又加上舟车劳顿、日夜操劳,竟然一一累倒。乾隆下命重赏寻觅良医妙方后,有位高人开出「芡实、莲子、淮山、茯苓炖煮猪肚」的药方,4人服用后立即康复,乾隆龙心大悦,昭告天下「四臣,事成!」,宣示4位大臣安好无恙了。
佐君之谓臣 四神汤有辅佐之功
据古籍《神农本草经》记载:「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另外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谈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而中药四臣「芡实、莲子、淮山、茯苓」,虽然不是「主病之谓君」的上药,无治主病之力,却是「佐君之谓臣」的中药,具有扶佐之功。四臣与猪肚炖煮后食用,能温脾健胃,对体弱劳累者有扶正之效,故得名为「四臣汤」。
从此「四臣汤」在民间广为流传,闽南、台湾的百姓也非常喜爱用这道药膳来调理身体,因为闽南语(或台湾语)的「臣」和「神」发音相同,日子一久,因发音的转变,又因这药膳的「神」效,就将它改称为「四神汤」了。
台湾的美食小吃「四神汤」,一般商家虽然沿用「四神汤」的名称,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卖的四神汤却只有薏仁(取代芡实和茯苓)、莲子和淮山,并用猪小肠取代猪肚。而且为了美味可口,并加入当归、米酒提香。虽然比较好吃,但对脾胃失调的人,就达不到原有的药膳效果了。所以建议您,如果想跟家人补补身子,最好自己在家自制这道药膳。
四神汤可温脾健胃,是肠道虚弱、消化不良、腹泻者的最佳药膳,既可补充营养又有疗效。其四味药材也具有抗癌的功效,非常适合癌症患者食用,若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平日也可食用四神汤来保健。血糖过高的人,四神汤可当饭食用,可减轻血糖,并可渐渐恢复体力。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四神汤要如何制作,如果重视药膳功能,在煮的时候记得不要加入当归。
四神汤食材:
芡实、莲子、淮山和茯苓,四者均量,猪小肠(猪肚)适量,当归和米酒适量
做法:
1.猪小肠处理乾净,整条汆烫后不要剪开备用。
2.芡实,莲子,淮山及茯苓用水洗净后,加水浸泡20分钟。
3.将主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滚后,捞掉浮沫后改为小火,煮至猪小肠熟烂,再放入当归煮出香味即完成。食用前,再将猪小肠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几滴米酒提香。
贴心的小叮咛:
茯苓因含有较多的纤维,食用时口感较差,宜切成小片。
建议购买处理乾净的猪小肠,可省掉除臭味,去肠油的麻烦。
四神汤的药材含有大量淀粉,若单独炖煮,口感较涩,素食者可加入豆类制品,而荤食者可加入排骨,猪肚等食物,以增添滑润的口感。